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十五章 打一打!

    南启初立国的时候,远不是现在这般孱弱的模样,从开国太祖一直到那位南征北战的定边将军苏定边,启国对外都一直保持一个相对强硬的态度。

    直到启国失了江淮。

    这是数十年来尘封在所有启人心中的耻辱,也是所有启人的痛处,以至于到了现在,启国从上到下都没有人再敢揭开这个伤疤。

    由于肥沃的江淮地区失落,启国这几十年来处境愈发艰难,到了成康帝赵睿这里,哪怕成康帝已经称得上是一个明主,当政十数年还是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赵显的父亲赵长恭,也一生南征北战,致力于收回江淮,奈何有心无力,最终含恨离开临安。

    现在,这位当政临安的肃王殿下,毫不掩饰的提起了这件旧事。

    在座四人神情各异,其中数年纪最长的高明玉最为激动,他今年已经是七十余岁的高龄,在这位高老大人年幼的时候,江淮之间还是大启的领土,等到他长大成人,正是启国内部收回江淮呼声最高的时候。

    那时还是秀才身份的年轻高明玉,也曾经在国子监门口振臂高呼。

    时过境迁,就在须发皆白的高老大人已经几乎忘却江淮之耻的时候,这位年轻的肃王殿下,选择了旧事重提。

    可江淮已经失落了数十年,如今再想从齐人手里夺回这块肥肉,无异于虎口夺食,更是要正面面对北齐这尊庞然大物。

    谢康深呼吸了几口气,最后率先开口:“王爷…这件事还是谨慎一些的好,咱们宁愿不与齐人打交道,也不要跟齐人硬拼,如果王爷要硬夺回江淮……”

    说到这里,这个山阴谢氏出身的宰辅微微叹气:“只怕江宁军整整十万人都填进去也未必够。”

    谢康这话说的很对,如果正面硬来,赵显把现在的十万江宁军硬填进去,也未必能够从齐人手里吃下江淮这块肥肉,甚至还会得不偿失,白白损失无数钱粮性命。

    但是,现在的北齐并不是元庆帝那时的北齐,尽管宗卫府在燕都的情报如今稀少了许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北齐新帝姜无忌跟那位武威郡王之间绝对是有隙的,只要利用好这一点,再加上军器监新制的十几门“肃武炮”,不是没有机会短时间内打散驻守江淮的齐军。

    只要淮军一散,江宁军借势进驻淮水,依据淮河而守,那么江淮就算夺回来了大半。

    剩下的,就是两国高层桌面上的扯皮了。

    听了谢康的话,赵显点了点头,转头看向高明玉:“高老大人,你说呢?”

    高明玉不着痕迹的偷偷瞥了谢康一眼,见谢康面无表情之后,他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不瞒王爷,老夫幼年之时江淮还是我大启国土,那时启国在三国之中虽然不是第一,但是也不会像前些年那样敬陪末座,像老朽这一代人,没有一个不想着收回故土……”

    “可是……”

    高明玉有些痛苦的闭上眼睛:“太难了啊,不说多少先辈死在江淮之地上,就说老肃王长恭殿下,他一生奋力征战,也曾经带兵打到江淮大地之上,连破六次淮军,可最后仍旧不得不退回江南。”

    高老头叹气道:“齐人人太多了,他们死了一拨人,立马可以再顶上一拨人,老肃王勇猛无敌阵阵取胜,也没有办法用十万肃王军硬抗整个北齐,最终无力退了回来。”

    赵显面色不变,看向高明玉:“所以高老大人的意思是?”

    高明玉低下了头:“王爷,老朽不通兵事,但是老朽知晓我大启的国力比之北齐仍旧要逊色不少,即便王爷你可以在江淮一时得胜,咱们也耗不过北齐,最终还是要像老肃王那样退回来。”

    “王爷,得不偿失啊……”

    赵显眯了眯眼睛,心中有些气闷。

    这帮子文臣都是一个德行,不管是陈静之李宴清,还是高明玉谢康,他们骨子里都是读书人,尽管这些读书人立场不同,但是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说好听一些是老成持重,说难听一些就是怂。

    只要固守住目前的局势,他们便可以荣华富贵,这些人一辈子没有上阵杀敌赢取军功的机会,战争赢了他们没有太大好处,但是一旦失利他们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

    所以,他们从来都是能不打便不打。

    也许会有几个鹰派的文官鹤立鸡群,但是至少在临安城里,赵显一个也没有见到。

    想到这里,他懒得再问这两个老头,瞥眼看向林青。

    “大将军以为呢?”

    林青听了半天,早已经心痒难耐,等了半天终于等到了赵显的这句问话,他二话不说直接从座椅上站了起来,然后半跪在赵显面前,豁然道:“末将林青请战!”

    赵显摇头:“大将军去不得,本王还指望大将军护卫临安城呢。”

    林青毫不犹豫的说道:“末将跟了老王爷十几年,老王爷他一辈子的心愿就是收回江淮,末将愿意卸去禁军大都统之职,只求领兵出征,请王爷成全!”

    他这话说的斩钉截铁,锵然有声。

    赵显没有点头,也没有拒绝,只是看向一直默然无语的宗卫府大统领赵炳,开口问道:“大都统半晌没有说话了,不妨说一说想法?”

    面色略显白净的赵炳对着赵显报了抱拳,平静开口:“两位宰辅与林大将军所说,都是谋国之言,赵炳一介匹夫,本不该在这种军国大事上插嘴,但承蒙王爷看得起,卑职就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他说着话,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声音温淳:“诸公,从宣帝朝我大启丢失江淮以来,至今已经五十余年,五十多年来北齐侵扰我大启边境的次数暂且不提,单说我大启出兵江淮的次数就有九次之多。”

    “这九战,我大启胜数不多,死伤更是无数,但是无论如何,历代先辈圣主,从未放弃过要收回江淮,老肃王更是为此鏖战一生,如今若真如王爷所说,那就是天赐良机,这种机会摆在面前,如果我们都不敢去打一打齐人,那还对得起我大启死在江淮历代先辈吗?”

    这位宗卫府大统领的话,声音不大,但是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