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章三五八 旧事

    林君弘在宫门口看到王兄李海的时候,着实吃了一惊,问道:“大哥,你怎么也来了?”

    “说是太上皇和皇上宣我入宫。”李海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刚才他还与家人一起在黄浦江看花船呢。

    “莫不是有什么大事吧。”林君弘诧异问道。

    李海也有些犯嘀咕,他已经功成身退多年了,这些年也就是陪着太上皇四处游玩,少出来视事,就算出来,也是代表皇室前去祭祀之类事,随着李昭承李昭誉兄弟的长大,这种事也少了。

    “咱们也别胡乱猜想了,且先进去看看。”李海到底是心底无私天地宽,没做亏心事,也不怕鬼叫门,直接说道。

    二人进了内宫,照例盘检,这种事对这两位进宫跟进自己家似的王爷来说没有意义,因此也就是打个招呼的事,但这一次不同,侍从官拦住了二人,盘检的却是女官,一个女官在林君弘身边说道:“王爷,皇后让我们给您说,太上皇发脾气了,连裕王爷都劝不住。”

    “知道是什么事吗?”

    “说要把裕王家的小公子过继给皇上。”女官说道。

    林君弘微微点头,对女官说:“我知道了,这话不要再对外人说了。既然皇后差遣你告诉我,就说明你嘴巴严实,这次更要严实。”

    女官点头,二人进了内宫,侍从官引着去露台,二人放慢了脚步,林君弘思考了一会说道:“老爷子怎么忽然有了这个心思?”

    “糊涂啦?不能够啊,今天开幕式上,言语清晰,精神也挺好的。难道是有什么内情,你我不知道的。”李海回到。

    林君弘摇摇头,李海又问:“最近皇室宗室,各支各脉的有什么事?”

    “也就是印度那边说来人,又说不来了。”林君弘说。

    “为什么不来了?”

    “这我不知道,外事都是由老三负责的,他不说,我们怎么知道,又是涉及英王一脉的事,大哥也知道吧,自从大王兄去世后,老爷子一直觉得愧疚。”林君弘说。

    对这件事,李海也是知道的一些的。李明勋的愧疚,其实来源于自己对时代发展的一些错误判断。

    比如当年李君华不过十七岁,就传位于他,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李明勋认为皇权是很难持续性保留的,帝国或许会发展成英国那种君主立宪,皇帝完全是虚君的国家。

    当然,这种事没有发生,李君华执掌帝国三十四年,依旧权力稳固,政令通达,议院代表的资产阶级势力虽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政坛的地位越来越高,但从未真正染指过主导权。

    而李明勋的另一个局势判断失误,就是他没有想到,帝国会在短短二十年内就扩张到现在这个地步,拥有亚欧大陆的一半,美洲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大南非地区和整个澳洲,并且顺利开通了苏伊士运河,掌握了巴拿马地区。

    造就这些的,主要是裕王李君威的远见卓识和天纵奇才,还有皇帝与裕王之间的亲密无间。

    在李明勋的预料里,他也就能看到帝国独霸南洋和中亚地区,在美洲西海岸开拓,根本就没想过帝国可以拥有西津和美洲东海岸,直接对欧洲实现战略保卫态势。

    在这种保守的预见性下,李明勋认为,在自己的儿子这一代,人口众多,实力强大的次大陆和地球另一端的北美都是帝国势力范围的边缘地带,因此他在主持长子与次子分家的时候,给了长子次大陆和北美两个选择。

    当时他以为长子会选择北美,因为那样的话,儿子之间的内斗就不存在了,毕竟隔着一个太平洋,能斗成什么样呢?

    即便选择次大陆,也只是说明长子还有染指帝国皇位的野心,但他认为一代人是做不成这件事的。

    可是李明勋没有想到,帝国势力膨胀的如此之快,凭借南洋地区的发展和中亚地区的扩张,帝国可以从内陆和海洋两个方向直接影响次大陆的发展,而次大陆也与帝国之间存在着技术代差,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诚王林君弘率领海军及陆战队,就能在果阿城下,联合葡萄牙和几家殖民公司以及当地土著,就可以和次大陆上最强的封建大国打的有来有回,不相上下。

    而他的长子却借机从中亚进入次大陆,建立了印度斯坦帝国。

    当初李明勋让长子在次大陆和美洲做选择的时候,就是心怀愧疚的,因为他原本娶亲就晚,长子是意外所得,幼年时,李明勋长年在外,少与之团聚,而父母不和影响了长子的性格,更重要的是,长子成长的阶段,正是帝国与满清、西方组成的反华势力对峙的阶段,因此,李明勋对长子的教育要求的是攻伐而非治世。

    这主要是李明勋本人的保守性格所致,比如在其刚刚获得南海制海权的时候,就派自己最信赖的学生马东来探索澳洲,那是准备等着面对荷兰与满清的海陆夹击时,有一条后路可退。

    在未曾婚配的那段时间里,义子李海就是李明勋的法定继承人,这是明确了的,就是因为李明勋知道十七世纪的医疗技术和恶劣的环境会让自己随时可能倒在征伐的道路上。

    而有了儿子之后,继承人就转向了长子,鉴于当时恶劣的形势,李明勋当然希望自己倒下后,自己的儿子可以高举大旗,完成自己未竞的事业。

    可问题在于,李明勋没有倒下,而他的长子在十四岁时,就随海军元帅一起南下,与帝国海军一起,在印度洋上与欧洲联合舰队决战,要知道,那是在海上,木质战列舰上只要上了战列线,就不存在任何一处真正说安全的地方。

    长子君度身先士卒,率战列舰杀入敌阵,立下赫赫武威,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后又参与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以副帅之名,总制江南一切事务,对江南军管,弹压发国难财的勋贵豪强,安定民心。

    之后,又横扫湖广,经略西南,覆灭了大陆上最后一股抵抗势力——吴三桂,然后又快刀斩乱麻,对西南进行改土归流。

    更是在北伐漠北战争中,监国天下,此后又亲自主持了裁军,协助帝国控制了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军功勋贵集团。

    李君度站在李明勋的肩膀,横扫天下,为帝国版图和内政稳定奠定了基础。但问题在于,早早取得太子之位的李君华也在此时成长起来。其虽没有长兄赫赫武威,但为人谦和,做事稳当,颇具仁德。

    帝国是靠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取得了天下,但不得不说的是,同时也覆灭了在南京复国的朱明政权,然后全国范围清理地主士大夫,其法统一直备受争议,而李君华身具帝国与大明皇室血脉,又是太子之尊,继承皇位是合情合理的。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李君度打下来的天下,会让自己的弟弟摘桃子。

    李明勋确实也给了两个儿子机会,他让长子参与制定北伐计划,看到了长子急功近利,觊觎储位。却让太子参与北伐,长子监国。

    长子监国不温不火,但次子以冲龄率军北伐,轻兵直入,在漠北草原追杀爱新觉罗玄烨数千里,数月不得安歇,以往太子身上的迂腐、圣母情节一扫而空,在战阵之上,杀伐果决。甚至意外与爱新觉罗在草地单挑,战而胜之。

    虽然太子的机会很少,但他证明了自己与长兄一样的优秀。

    此后,李明勋给予两个儿子又一次公平竞争,裁军与清理商屯,都是得罪人的事,两个儿子一人一件,长子裁军完成的算是优秀,但次子清理军屯,却是阴阳并重,直接以挑起日本内战的方式,给所有的商屯一条出路,并且在其中展现出了对贪污等现象的零容忍。

    李明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犹豫不决,以至于把希望寄托于最疼爱的幼子身上。他感觉自己生儿子跟华为造手机一样,一代更比一代强,那么或许幼子会更有天赋也说不准。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所有儿子里,幼子最为聪明通达,也因为太过于聪明通达,他根本就不想当皇帝,做这这种限制人身自由,劳心劳力的苦差事。

    是长子帮他做了决定,李明勋发现,自己的长子在竞逐储位的过程中,使用了盘外招,竟然主动联络朱明复国主义者这些士大夫余孽,威胁太子的安全,这种行为,在历朝历代都能称的上叛逆,但李明勋不在乎。

    因为他确定,自己的长子只是争夺储位,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弟弟,仅此一点,就足够了。至于储位,李明勋站在长子的角度,他也认为自己无法舍弃,打下江山给别人坐,这种事,圣人也做不到,更别说,李明勋连孔圣人家都抄家了。

    可李明勋不想继续下去,这种事既然求不得周全,那就尽可能周全自己了,既然幼子不想当皇帝,那就只能二选一。

    李明勋确定他的长子是一位成吉思汗、忽必烈那样的人物,开疆拓土是把好手,但治理国家却是不行,就从其容不下资产阶级,认为应该取缔议院,李明勋就认为自己的事业不能传给长子。

    如果他想成为一个封建专制君主,当初就不会建立君主立宪体制。

    于是他给了长子建立自己帝国的机会,美洲或者次大陆,二选一。

    基于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和对长子的愧疚,在当初长子选定次大陆的时候,李明勋就认定次大陆就属于长子了,这就是他的舞台。这在当时看来没有什么,毕竟李明勋认为帝国的势力范围边缘就是次大陆。

    可问题在于,他的幼子李君威从帝国二十年起就展现出了不亚于长子的武威,虽然李君威胆子很小,从不亲临战阵,甚至因为畏惧寒冷,躲在后方玩乐,与敢驾驶战列舰冲入敌人战列线搏杀的长兄,和那个在草地上和爱新觉罗玄烨单挑的二哥完全不同。

    但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好统帅,用最小的代价和最高的效率在海陆两个方向为帝国开疆拓土,一直开拓到了极限。

    这直接改变了李明勋之于局势的判断,帝国在南洋建立直接统治,让南洋之兴盛仅次于江浙,在南非地区陆续建立了四个行省,独霸了整个澳洲,又开通了苏伊士运河,等于说原本被李明勋视为帝国势力范围边缘的印度洋地区,一下子变成了帝国的后花园。

    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当上皇帝的李君华,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帝国的战略利益考量,都不会允许自己的长兄独霸次大陆,要知道这可是一块拥有超过一亿人口的地区啊,出现一个统一政权,将是帝国的最大威胁。

    因此帝国在次大陆上合纵连横,最终把印度斯坦帝国限制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北部,在次大陆上保留了莫卧儿王朝,扶持了马拉地帝国等强大势力,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李明勋接受了这个现实,儿子虽然亲,但也比不上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更何况,这边是两个儿子。

    但问题是,李明勋接受了国家间的事,但对已故长子一脉更为愧疚了,而且现在的印度帝国皇帝李昭圭还是在他跟前长大的,因此,李明勋对印度皇室一向关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好在李昭圭登基后,一改父亲生前对帝国的警惕和疏远态度,实现了与帝国之间友好的关系,造就了皇室之间与国家之间的双重友好。其本人生于帝国,长于帝国,对帝国的战略和强大有着很深入的了解,因此从来就不想着开疆拓土,一统次大陆,反倒是休养生息,教化次大陆的百姓,可以算是次大陆几千年历史上,很少有的仁君典范。

    李海和林君弘到了露台,眼见父子三人各自坐着一句话不说,心道肯定是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