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正好拭目以待看郭嘉等人是如何处理曾经诸葛亮面临的困境。听诸葛亮一提起,郭嘉就明白了诸葛亮的担忧了,其实郭嘉隐隐也有些感觉,但郭嘉认为还不是什么大事,至少目前一切尚在苗头,根本无须太过意。
现在被诸葛亮如此郑重地摆出来说,郭嘉知道诸葛亮很重视这种现象,因此郭嘉心思略转,就已是下了决定,准备回去之后,就开始展开措施,势将这种苗头给扼杀在萌芽之中。
一开始,郭嘉还以为应该永远不会引起大问题,毕竟那些人极有可能会形成小圈子,小团体,郭嘉也心中有数。比如投靠诸葛亮的之前全都是当过黄巾反贼的,像程远志、邓茂、高升、严政等人,自然而然身上带些属性,比较容易聊得开来,也不会互相轻视。
而在投靠诸葛亮之前曾是当过官的,或者是读书人出身的文人士子,甚至是良家子,像薛悌、高堂隆、徐奕、徐盛等人,这些人对虽说已是弃暗投明的黄巾降将确实是没什么好感。相对来说,这些人往往聚在一起,也是讨论一起读书、礼仪之类的事情,而不像黄巾降将说的都是吃吃喝喝,娱乐至上。
郭嘉原本以为这些人身后都有像张宁之类的主母镇压着,肯定不会翻出什么风浪,不过看诸葛亮现在的样子,应该也是不想通过女人来作为纽带,而是想实实在在地把握每个人才。
那些能人志士若是乖乖地替诸葛亮办事,那自然是荣华富贵,取之不尽,用之不完,万一身怀异心,想团结军中将领,或者是文官结党,从而来左右诸葛亮的决定,估计将来在诸葛亮的统治之下,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郭嘉觉得应该向诸葛亮表个态,免得诸葛亮以为郭嘉性子散漫,对这些也不太在意,会为以后的大事埋下祸根。郭嘉突然认真起来,回答诸葛亮说道:
“主公,嘉明白了。待嘉回去之后,就将那些平日里来往较近的将领或军中文职调开,让兵权互无交叉,这样既不影响军中官员的正常交流,培养感情,又能防止以后拥兵自重,私自勾结。主公放心,嘉保证在我军之中,必定以主公的命令为准,意志为重,绝不可能会出现任何质疑或影响主公的声音。”
“对了,主公,自从向大汉天下各地传达了讨董檄文以来,这几天开始陆陆续续收到大汉割据一方的天下群雄发来通告,说是会响应我等,一起举兵讨董,共同约定于京师洛阳城外攻打董卓,诛杀叛逆。”
“最先表态的是豫州陈留的曹操曹孟德,此人不止明确说定好讨董的日期,还劝说我等立刻率兵西征,与之汇合,壮大声威,举头齐进,同行讨董。不过,嘉已是替主公拒绝了,我等乃是矫诏发起人,自然不可能自降身份,即时跑去曹操那儿,理应是曹操前来寻找我等汇合。”
“不然这天下人还以为是曹操指使我等发起矫诏的,属下认为曹操所说完全可不予理会,讨董一事宜稳不宜躁,宜缓不宜急。不过曹操也算是响应了我等讨董,不好得罪,嘉已是婉言回绝,说是刚刚发起矫诏,我青兖两地准备尚且不足,正在招募兵勇,筹备军资等物,待一切完善之后再谈不迟,并没与曹操发生任何冲突,撕破脸皮,彼此应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诸葛亮还以为刚刚敲打了一下郭嘉,郭嘉应该会内心积怨,甚至是大发牢骚,诸葛亮都已做好了安抚郭嘉的心理准备,谁料郭嘉虽是出身寒门,竟然也如此通情达理,不止一下子猜到诸葛亮所说的弦外之音,还打算回去付诸实际,这让诸葛亮感觉郭嘉此人的胸府的确很宽广,能够容人。
既然郭嘉对于手下的人是否有私心,刻意经营,不愿意多提,诸葛亮当然也识趣的揭过,毕竟这些事情现在来说还太早,前来投奔诸葛亮的人才虽有,但还不算多,根本没必要将这种事情放在当务之急。
郭嘉提起了曹操居然是最先响应的,一时之间对于曹操这个人的感观隐隐有些波动,诸葛亮一直认为曹操是大奸似忠,实乃是大汉国贼,可如今看来现在的曹操也许还真的是忠臣一个,面对董卓的祸乱朝政,热心相助,一心杀贼。
也许是曹操的势力大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自然会有属下们心思蠢动,想将曹操推向帝位,从而一步步地改变曹操的心态。
诸葛亮不去多想,曹操是忠是奸,诸葛亮不知道,也觉得没必要去分辩,反正诸葛亮是坚信许靖对曹操的断信:乱世之枭雄,盛世之能臣。曹操此人的才能极高,稍微轻视,也许就会被曹操给阴一把,坑进地里埋起来了。
郭嘉已是替诸葛亮应对好曹操,诸葛亮也图个省事,于是接着郭嘉所说,想知道除了曹操,都还有哪些人愿意举兵响应,好让心里有个底,便问道:
“奉孝,曹操此人,以后还得多加注意,其人果断多谋,又有侠士之风,且带兵打仗乃是一流,万万不可轻视。不过,现在既然曹操没招惹我等,回绝了也好,不必过于紧张。奉孝且说说,除了曹操,这大汉还有哪路英雄愿意随我等前去讨董的?”
诸葛亮是真的想知道大汉现在的局势如何,会不会因为诸葛亮一点点地改变,导致现在讨董的人不多了,甚至是变成亲董都极有可能。毕竟除了青兖两地之外,没别人知道董卓手头上的汉献帝是假的,董卓当然也不会以为是假的。
郭嘉明白诸葛亮的心思,生怕只有曹操响应,响者寥寥,到时凭着曹操和诸葛亮两人的兵马前去攻打董卓,那是以蛋击石,结果可想而知,必定是大事不成,反受其害。
为了宽慰诸葛亮,郭嘉不敢怠慢,赶紧将响应矫诏的各路诸候,一一地道名点姓,只见郭嘉像背诗一样,说道:
“回主公,我等发去檄文之后,共有十七路诸候愿意起兵响应,互为犄角。加上我等,正好是十八路诸候。”
<! 88:54852:43758731:2018-11-21 10:1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