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前往,卢植让刘备走,也是这样要求,眼下皇甫嵩和朱儁虽然笑着说,可也是同样的意思。刘备感觉内心好苦,就像个没人要的孩子一样,四处没有依靠。
这其实也是有理由的,虽然感受到好友卢植派军相援的好意,但皇甫嵩和朱儁并不好忽悠。卢植的学生,没有一百,也有五十,自然是不会太过重视,毕竟皇甫嵩和朱儁跟卢植本身就是同辈好友,不分大小。
至于汉室宗亲,别说刘氏得天下建立大汉之后,已是传了几十代了,人员复杂不说,皇甫嵩和朱儁也没想凭借刘备的身份去图谋什么,甚至二人还对现在老刘家的汉帝颇有怨词,也就更不会给刘备太多好处,能有好脸色就算不错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在颖川已经没有黄巾反贼了,留下刘备军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将刘备军引入颖川只会无故弄来更多的麻烦,刘备军少说也有上千兵马,人吃马嚼的,皇甫嵩和朱儁又不傻,哪里愿意凭白替刘备养军。
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截了当,不请刘备进颖川城了,将刘备打发了省事,反正皇甫嵩和朱儁的身份地位摆在那儿,更是年长刘备许多,可说种种碾压,那还不如任性地怎么弄都行,区区一个白身的刘备,哪里值得像刚才的黑小子一样,卖个顺手人情。
曹操,人家好歹是个骑都尉,且曹操的身世背景,也是知根知底,卖曹操个面子很有必要,至于刘备嘛,看着是有点奇人异相,不过未有功名在身,尚没官职在仕,保持友好已经是很克制了。
不过,皇甫嵩和朱儁低估了刘备的厚脸皮,哪怕明明已经是暗中示意让刘备滚了,刘备却是假装听不懂,而是继续说明不能走的理由。
“回将军,恩师派我等前来颖川,备所领的只是先锋军,负责前头打探。后方不远,尚有另一位将军率着大军前来相助,待那将军到了,我等再商议一番,若是那张梁和张宝所领的黄巾残部逃回广宗,自然是要引军回去相助恩师,诛杀逆贼,保民平安。”
刘备直接推说是大军还在后面,等赶到了再说。要是诸葛亮也愿意灰溜溜就走,那刘备也不好继续赖在这儿,只能打道回府了。
反正刘备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要是让刘备什么好处都没捞到就走,刘备怎么会心甘情愿。你们看不起刘备是,那刘备就让更高身份的诸葛亮来和你们谈,看到时还能一毛不拔就赶人走。
刘备内心不断的腹诽皇甫嵩和朱儁,又祈祷诸葛亮能够快些赶来,帮忙站场子。好在诸葛亮并没有让刘备等太久,毕竟之前远远地听到喊杀声,那都是真的。
万一真的前方有厮杀,诸葛亮也不愿故意拖迟全军行军速度,只不过诸葛亮不愿冒进,正常进军摆了。骑兵的速度本来就比步兵来得快。刘备到达皇甫嵩和朱儁那儿不久,半个时辰左右,诸葛亮也来到了皇甫嵩和朱儁的面前。
皇甫嵩和朱儁看到来人居然是一个四五岁的娃娃,只觉不可思议,这年头莫不是谁都能领兵了么?难道打仗变得那么容易?这是谁家哪处的将行军打仗当成儿戏,完全不顾军中将士性命,将兵权交给一个娃娃?
皇甫嵩和朱儁是不满的,但也觉得今天十分奇怪,原本火攻没错,大风没错,天时地理都没算错,却不想以为没有援兵,大大的错了。不止有援兵,而且一来来三个。
早知如此,这一战就不会打得这么草率了,要是皇甫嵩和朱儁分散兵力,将黄巾反贼包围起来,力图全歼,那么随着曹操和诸葛亮、刘备的陆续到来,那张梁和张宝还不得永久留在这儿,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在皇甫嵩和朱儁愣神的时候,诸葛亮却是下了马,向皇甫嵩和朱儁优先行起礼来,并自报家门,道:
“拜见二位将军,前议郎蔡伯喈公门生,泰山郡丞诸葛珪之子诸葛亮奉泰山张太守,卢中郎将之命,前来杀贼,行援来迟,还望将军降罪。”
诸葛亮却比刘备要聪明得多,自报家门的同时,将自身军兵先站队,表示是来杀反贼的,就是来晚了,按照军法惯例,是要治罪的。
老奸巨滑的诸葛亮说虽然是这样说,但谁会傻到真的会治罪援军,真搞了以后谁还愿意当援兵啊。毕竟好心来相救,而且皇甫嵩和朱儁的确是安全了。
只不过诸葛亮这样说,等于是将自己定位为皇甫嵩和朱儁的手下,说明诸葛亮奉是奉了一大堆人的命令来的,可到了这儿,就是皇甫嵩和朱儁的手下了,一下子就能获得皇甫嵩和朱儁的好感。
更何况诸葛亮报家门的来头不小,蔡邕蔡伯喈的学生,那是敢于正面直刚宦官和外戚的大儒,太守张奉那也是一方文人,一地郡守,至于郡丞诸葛珪,虽然皇甫嵩和朱儁没听说过,但能当郡丞,多少也有些才学。
诸葛亮可以说是标准的世家出身,望族背景,官家子弟了,而且都是文职类,非武职类,大汉文官比武将吃香多了,是以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占优。因此皇甫嵩和朱儁对诸葛亮的态度要好一些,皇甫嵩和朱儁也是人老成精,懂得“人敬三尺,我还一丈”的人情世故。
依然是老好人皇甫嵩打头阵,和蔼可亲的笑道:
“诸葛公子远道而来,助阵杀贼,何罪之有。公子虽小,却志比天高,老夫观公子一表人才,领军有度,举止有仪,不愧是蔡伯喈的得意门生,想来长大必定成就非凡,前途无量,有伯喈的风范。”
“伯喈现居何处?近来可好?洛阳匆匆一别,已是多年未见了。以前在朝堂之上,伯喈的为人气节,真令人钦佩。如今想来,都觉热血沸腾。”
皇甫嵩变脸起来,也是脸皮极厚,之前曹操是宦官之后,皇甫嵩身家清白,不宜结交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