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5章 山长接见

    当得知山长先生要接见自己, 笑笑也吃了一惊, 据说山长先生是从来不亲自过问学集事宜的。

    再次来到这所熟悉的小小院落, 参差错落的竹篱笆上缠了牵牛藤, 信步走进去, 院子里的棣棠花已是绿肥金瘦——想当初, 笑笑第一次走进撷英女学,便是在这里进行入学考试的。

    堂屋依然挂着陶朱公范蠡的画像, 笑笑在画像前深鞠了三个躬, 抬起头来, 望着画中陶朱公睿智的眼神, 第一次对这幅画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通商, 并不仅仅是令自身富裕, 令家庭殷实,若是做得好, 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步入西间, 山长先生依旧坐在他的老位置上看书,一袭布衣,面容清矍,抬眼看到走进来的笑笑:“饿吗?”

    唐笑笑怀疑自己见到了一个假的校长。

    “学生瑛园见过童山长。”笑笑给山长先生行了个礼, 记得上一回山长先生自报家门时,便说自己姓“儿童相见不相识”的“童”。

    “饿了。”童山长微笑的样子, 有些像笑笑的外祖父,清癯老人的笑容,似乎都有些悲天悯人。

    “饿了。”笑笑实话实说, 从早饭一直到现在,始终粒米未进,还吆喝着卖了大半天的货,说不饿那是假的。笑笑此时的电量只剩下10%。

    “先吃,吃饱了再说。”童山长说完,目光再次回到手中的书上。

    笑笑看了看临窗的那张桌,自己上回考试就是在这张桌上完成的——此刻的桌上,却摆着两碟点心和一壶热茶。

    活了两辈子,都没有在校长办公室吃过东西。这种机会稍纵即逝,千万不可错过。笑笑自认脸皮够厚,去院子里的木盆洗净了手,就回到房间坐到桌前乖乖吃起来。

    饥饿的时候简直吃什么都是香的,更何况这两样点心本身也十分美味:一样椒盐小月饼,一样棋子烧饼,都是咸口儿的点心,尤其那棋子烧饼,每一个上面都点了个山楂红点子,笑笑心里明白,这是肉馅儿的标志。在那些莲蓉、芝麻、青丝玫瑰等各类烧饼馅儿中,笑笑最爱吃的就是这肉馅儿的。

    点心摆放随意,并非直接装在碟子中的,更像是刚刚拆开油纸包,连着油纸包一起放在碟子里。笑笑很熟悉这些油纸包装,上面印着一片一片红红的枫叶,这是“枫叶桥”的点心,这家点心铺的咸味儿点心做的尤其好吃。

    抬头看了看童山长,对方正在认真看着手中的书,笑笑放下心来,埋头专心致志地吃点心,拿起棋子烧饼,简直两三口便吃完一枚,转眼就干掉了小半碟子。饿坏了,还管他什么淑不淑女呢。

    椒盐小月饼也好吃,美妙的甜与咸的结合,伴着浓浓的椒香。吃到七八成饱,才想到去喝茶,热热的茶倒进自己的竹筒杯,发出香喷喷的糯香味儿,竟是糯香沱茶。

    笑笑恍惚想起了曾经的老爸,就用咸味儿点心配着糯香沱茶一起吃。今日一吃,果然味道妙绝。

    童山长翻了一页书,看了看坐在窗边吃点心的女孩子。不觉揉了揉疲劳的眼睛,再次将目光投向窗边:女孩子专心致志的吃东西,只留给自己一个毛茸茸的头顶,头发有些微微的乱了,乌黑略松的百合髻上插着一朵半枯萎的棣棠。偶尔抬起头来喝水,逆着光,日暮的芒花雕琢出五官的轮廓……

    太像了。

    这张脸,这发顶,这吃相,还有这一份不声不响的从容。

    昔年的海阔,也是这样坐在自己的屋子里,从容地念书,写字,吃东西。

    枫叶桥的棋子烧饼、椒盐月饼,配着糯香沱茶,他最爱吃。

    之后便谈天,诗文实事、古今内外、天文地理、工学六爻,无所不谈。

    促膝长谈,抵掌而谈,阔论高谈,秉烛夜谈。无所不谈,无所不尽。

    那一年的秋闱,自己信心十足,不要说中举,便是解元,海阔也能拿下来!

    偏偏就在考试的前几天,海阔兴奋地跑过来:“先生!先生!皇上解了海禁了!”

    “学生要去行商!要去海上行商!”

    去行商。

    去行天下大商。

    去做比海大比地大比天大的生意。

    这就去了。

    自己最得意的弟子,抛下圣贤书,赤脚去做生意了。

    自己教过的,最聪明的一个孩子。

    “童先生?”

    温软的声音将童次瞻拉回现实,眼前的女孩子已经结束了她的下午茶,并将桌面收拾得整齐干净。

    “学生感谢童先生的款待。”笑笑真诚道了谢,要不是这一顿实惠的点心,自己恐怕连说话的力气都没了。清清嗓子,深吸一口气,已经做好了将今日出售的商品向童先生重新介绍一遍的准备。

    山长先生接见自己,应该就是为的今日学集之事,不然还能为什么?

    童先生淡淡一笑,将自己桌上的一大张纸打开,竟是一张描绘详细的京都舆图:“这是你画的?”

    笑笑点头,心下明了,看来,童先生已经看了自己前几日所写的《与山长书》。

    “难为你画得如此详尽,可有人帮你?”

    “自然是有的。”笑笑认真道,将功臣们一一道来:“有丫鬟,有小厮,还有车夫。”

    “愿闻其详。”童先生很感兴趣的样子。

    笑笑便解释道:“学生从书上查到了京都舆图,描绘得十分简单,仅仅画出了主干街道。于是,学生每日清晨卯时便乘马车从家里出发,每日选一条街道走,用步子丈量街道宽窄,按照书中的舆图框架计算街道的长短。每日放学后再选另一条街道,积少成多,几乎日日不辍。”

    笑笑看看童山长,发现对方正在认真的听自己说话,便继续道:“那些极琐碎的小街道的探寻绘制工作,学生便安排给信得过的人去做了,便是这舆图,有一部分也是我那丫头帮着画出来的。”

    童山长闻言,微微点头,这孩子倒丝毫没有独自邀功:“你尽心尽力的绘制舆图,仅仅是为了这件事吗?”说着,拿出一叠厚厚的信扎给笑笑看。

    《从学车的推广与普及试谈元龙朝的交通发展》,笑笑歪歪脑袋,这正是前几日自己写给山长的信,信纸上除了自己的字,还有一些浅墨色的批注,大概是出自童山长手笔。——与山长的字一比,自己的字显得好丑。

    笑笑清清嗓子,一字一句道:“学生最初的确是为了摸清学车的行走路线,才去绘制舆图的。但在绘制舆图的过程中,通过探寻京都每一条街、每一条巷子的分布与特点,倒逐渐喜爱上了这项工作呢!”

    “笑笑有何收获?”山长还记得笑笑的名字,是‘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笑’。

    “远的不说,就说咱们女学所在的京都北城区,因为学院林立,称之为高教区也不为过。因此,咱们北城区有全京最大的书画铺子和文房铺子,京都一多半的书坊也都集中在北城区 。”

    “站着怪累的,坐下讲。”童山长指了指旁边的竹椅。

    笑笑便不客气地坐下来,正说到兴头处:“以学生愚见,咱们北城区从人文角度来说,商业价值和教育价值都挖掘得远远不够深。”

    学院,文房铺子,书画店,画会书坊,甚至古董店,还有什么与文化相关的商业价值可挖呢?

    “譬如说,咱们女学里的图书馆,就可以从学里搬到学外。”笑笑的眼睛闪闪发亮。

    图书馆这个建议,当初也是唐笑笑提的,童山长觉得可行,便立即在学院内开设了学办图书馆。从图书馆里络绎不绝的学生来看,图书馆的设立,非常有价值,最起码,让学生们比以前爱看书了。

    “是将女学的图书馆挪出来,还是在外面建一个更大的?”童先生问。

    怪自己刚才没有说清楚,但童先生很快就理解了意思,不愧为校长,好聪明。

    “若是在京都建一座可供全民借阅的大图书馆,恐怕要由朝廷来出资了。”童先生沉吟道:“若是个人捐赠,倒不是钱财的问题,而是此举过于招眼,还是不做为好。”

    笑笑蹙了蹙眉,的确,如果个人捐赠一所全民图书馆,一定会引来轰动,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必会引来弦外之音,说难听点儿,这是在跟朝廷抢风头,树立自己的威信。

    “再者说,个人想从各渠道弄来大量图书也困难些,有些事情并不是钱能够解决的。”童先生似乎能够看出笑笑心里所想,又补充了一句。

    难怪,即使是现代,那些大型图书馆也几乎都是公立的。

    笑笑的黑眼睛望了望童先生:“先生博爱,学生佩服。”

    童先生:“老夫最为迂腐,何来博爱之谈?”

    “先生能提出从各渠道选购图书,还不够博爱么?”笑笑大胆说出心中所想:“学生认为,书籍并无高下之分,值得收藏的图书也并非只有政治,文学和艺术之类,譬如,农林牧副渔皆可入书,也皆可为民造福。”

    “农林牧副渔入书,确是好想法。”童先生认真道:“只是,这些人要先学会识字才是。”

    关于识字这一点,笑笑并非没有想过:“读书识字,环环相扣,从长远看,倒可振兴我朝的教育。”

    譬如种地的农民,当他得知农业的书籍中写着对种地有利的内容,只要看懂了,照着做,就能增收高产,就能给他带来富裕,只怕他会想尽办法去弄懂书中内容的。

    即使不为功成名就、光耀门楣,他们也会争先恐后地送自己的子孙去书院认字读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当这句话不再出自读书人之口,而成为全国百姓都明白的一个朴素道理,”笑笑坐直身子,激动道:“全民素质就会提升一大截,我朝各业也将向前迈进一大步!”

    到时候百业俱兴,万花齐放,元龙朝将是怎样的盛景?!圣上若知道了也一定会支持的!

    “若想令图书包罗万象,朝廷选书编书将会历经几年甚至十几年。笑笑的想法很好,此举并非不可行。”童先生喝下一口茶,望了望窗外的天色:“今日晚了,远的不说,咱们先说近的。”

    笑笑很喜欢童山长,最起码,他没有对自己的任何言行感到惊奇,自己这些对古人来说天马行空的突发奇想,他都从容地认真倾听,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像对待任何一个爱思考的学生一样。

    “笑笑是何以产生推行学车的想法的?”

    笑笑,童山长每一次称呼自己,都是笑笑,而非瑛园。令人觉得古怪又亲切。

    作者有话要说:  坚持了好几个月的日更,断了,我那一路小红花,也将消失不见了,好有挫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