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俩商量分家的事情, 贾赦顺着贾母的话问:“母亲,你看给老二多少适合?”
“就按京里的惯例来吧。ξ弟自己商议去。”
贾赦觉得母亲这说法真的很坑, 而且也太不负责了。
“母亲, 京里惯常有几种的, 比如有八二的、七三的, 甚至四六的。”
贾赦耐心地回答。
“还有一般按哪个比例来分,都是由长辈和宗族、外家做主的。也是为了兄弟以后,莫要在心里存有怨气生分了。”
贾母一晒, “那就是谁嫌弃分少了,要怪罪也是怪罪到别人头上呗。”
贾赦一点没有被戳破的难堪,强调道:“母亲,是惯例。不是儿子要推脱到长辈那儿的。”
“那我先听听你想怎么分?”贾母忽然来了兴致。她要看看贾赦的色关就那么个德性了,这财关会如何。
“母亲, ”贾赦斟酌着回话,“母亲, 儿子想居中, 七三吧。您看如何?”
“嗯,可以啊。不过你该把分给老二的宅子宅子, 先修缮出来。明年分府以后,他也能立即搬过去。”
贾赦看着母亲这样,他恍惚觉得母亲依着母亲, 该把二房留在荣国府里才对。不然怎么在父亲去世三年里, 都从来未提过分家的话儿。当然了, 也有些人家, 是父母都去世才分的。
“母亲,您就是因为老二家的,要分家?”贾赦小心翼翼地猜测。
“是啊。老大你不用揣那么多心思的。在什么位置做什么事情。老二家的能干,但是这荣国府不好让老二家的来管的。你们兄弟当官去了,以后要交给她的事情只能是越开越多。我怕她沾了荣府管家权之后,到时候就舍不得放下了。不信,你看今年过年吧,荣府的宴客,老二家的绝对会出头张罗。”
可不就是应了贾母的这个话。荣国府初六宴客的事情,王氏基本全包了。她与宁国府贾敬的媳妇,俩人有商有量的把所有的事情,安排的非常妥帖。
为此,贾母还在初七的时候,打发鸳鸯给王氏送去一套头面,向她道辛苦。
妻子能干,贾政为妻子感到自豪。大嫂张氏嫁进荣国府多年,哪一年的宴客不是母亲在张罗。
王氏真的是做的很好,让往来的女眷都认识到荣府的二儿子媳妇,是个能干的当家人。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镇国公府的帖子。镇国公府老夫人请贾母去做客。
彼此都是同一阶层,往年就没少往来,俩家还因为南安郡王府成为姻亲了,再见面自然比起昔日的客气,更多了一层的亲近。就是说的话,细琢磨另有意味。
“你们荣府前几天的宴席,和往年一样周全,可难为你了,现在还要操持这些。”
镇国公世子夫人也跟进,大赞初六荣国府宴席的周到。
贾母笑笑说道:“那可不是我张罗的,是我那二儿媳妇和宁府的侄媳妇一起办的。”
镇国公老夫人就等这句话呢。
她跟着继续夸奖王氏:“你这二儿媳妇真是个好的,这么大的宴席哪哪都不出一点儿错。想必平日里管家也不用你操心,你真是有福气啊。”
王氏笑着站起来,谦虚几句,只推脱自己笨拙,那些都是在婆婆教导下做事的等等。
女眷们席间的气氛非常好,贾母扶着丫鬟出去更衣,镇国公老夫人跟在后面出来醒醒酒。
“我说你呀,替你外孙女着急啦?”贾母笑着揶揄镇国公老夫人。
镇国公老夫人瞪贾母一眼,“咱们活到这把子年纪,谁还不知道谁。我不信你没看出来。”
是啊,长眼睛的都看出来了,王氏是以荣国府女主人的姿态管事呢。
俩人挽着手往回走,贾母拍拍镇国公老夫人的手。
“过了正月,我那俩儿子就分府了。王氏是看我精神不济,才帮着我做事呢。明年啊,你那外孙女不进门,我就要停一年宴席了。她二年不进门,我就停二年了,如何?”
“你当真?”
“真不真的像你说的谁还不知道谁呀。我可不想以后府里乱起来不好收拾。”
“你也舍得你那老二分出去?”
镇国公老夫人把贾母带去休息的地方,想与贾母好好聊聊。
“你当真舍得你家老二分出去?”她可是知道贾母对二儿子的偏心。
“你糊涂了不是。老二现在分出去,老大知道我没偏心他弟弟,也没存了要亏待他的心思。那他们兄弟的情分就留下了,他以后也会照顾着老二。不然等我们哪天闭眼了,你看看哪个当老大的,会照顾后面那一串弟弟的。”
镇国公老夫人可没少生,嫡子嫡女加起来六个。
她听了贾母的话,沉思一下道:“可不就是你说的这个理。我听说你家老大把老二整去兵部了?”
贾母笑着点头,“是啊,工部的那些事情,老二不好那些,怎么比得过科举出身的清流。咱们勋贵出身的,就是武艺再差,不能领兵打仗,可还是不会忘了自己能端那碗饭。老二虽只考了一个秀才,那也是实打实考出来的。去兵部做个文书什么的,倒是他大哥为他做的好打算。”
镇国公老夫人想想自家府里嫡出、庶出的那些儿子,还没怎么地呢,就隐隐在互相别苗头了。
她叹口气道:“你这里干脆啊,只有俩个,我们府里这十来个,还不知道以后是个什么章程。”
“都有成例的事情,有什么为难的。还了欠银,小家各过各的日子呗。”
“那你家二房还愿意分?”
留在府里,什么都是府里出银子,出去了可都要自己开销了。
“愿意不愿意的,到了分的时候了。我就是想着今年好歹在一起过个年,不然早在出孝的时候,就让他们分家了。还别说啊,要不晚了这半年,还真没我那二儿媳妇显示能耐的机会呢。这就是以后立府,我也不担心他们过不好日子,也不担心我那大孙女的教养了。”
“是啊,有个这么能干的亲娘,以后也会是一个能干的好姑娘。就是你这分家了,以后大孙女找婆家,总不如有个荣国公府的名头好。”
贾母喟叹,“你这说的是实在话啊。可我不能为了大孙女一个,冒着以后府里出麻烦的风险。老大老二感情好,就是看在她大伯父的面子上,以后结亲的人家也不会委屈到她。”
“你想的周全。就是我府里的那几房分出去,未必能有你家老二混的好呢。五品的恩荫,可是少而又少的。”
“是啊,结亲都是先看家族、再看父兄。还不知道以后谁家有那个福气呢。我那大孙女啊,模样好性子好,老大家的留的那二孙女,就喜欢跟着她。等分府了,我得把她留下来,也好让她继续跟着她哥哥弟弟们,一道读书习武。”
元春快十岁了,得在勋贵圈子里先给她打点根基了。这样等十三四岁带出去的时候,先就有了好名声了。
镇国公老夫人知道贾母的想法,俩人又唠到各家的其他孙子孙女身上去了。歇够了,俩人转回酒宴。
王氏扶着婆婆离开镇国公府,虽然疲累但她满心满腹的欢欣。经过春节这些宴客往来,与荣国府往来的勋贵内眷,都知道了她持家管事的能力,认可她作为荣国府女主人来出面了。她一方面觉得有些不对,另一方面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从进了腊月,王氏就担了荣国府越来越多的杂事。每一桩每一件,贾赦和贾政只能在休沐的时候,才有空打理。只能她带着几个放了寒假的孩子做事儿。那几个孩子,是被婆婆打发过来,帮不上什么忙,以看为主。
但王氏得空了,还是会把细细把府里的杂事,按照婆婆的要求,讲给孩子们知道。
她认为婆婆的要求很合适,让孩子们早早认识到吃穿的重要,只有好处。自己丈夫就是读书读到以不理俗事为清高。现在在兵部当官了,每日里就是监理粮草这样的事情。
回来还和她说呢,“父亲既往常说大军欲动,粮草先行。断粮三日,无敌自败。我去京营查储备,营官说哪里需要三日,要是敢少了一日,断了三顿饭,都担心军士会炸营了呢。所以人啊,得先吃饱了。府里那些仆妇的吃喝,你多费点心思。就是母亲院子里的小厨房,是管着母亲和孩子们吃喝的,更要你多上上心了。”
丈夫能认识到吃的重要,不再清高到不屑俗物,王氏有时候都会想,为公公守孝的三年,太值了。
丈夫扭转了性子,不忌讳谈吃穿、赚银子,不愁以后与别人往来的时候,格格不入不合群了。
说句公平话,王氏她是有能力,能够担得起荣国府女主人的职责。
可就在王氏志得意满的时候,才过了上元节,丈夫和她说分家了,出了正月就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