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国,升平十五年,永州县治下有个三家店村,有一秀才复姓上官,名秉文,一手小楷,写的又快又好,最喜捧起书本苦读,靠在县内的一户参军家中当个西席为生。≦>
家中原配刘氏已亡,留有一子上官灵云、一女上官灵凤。另有老母王氏,兄弟上官秉武。
因为中了秀才,视一生最为得意之事。平日里最喜子女读书,只要看孩子捧起书本,就道这是好孩子,上进,有汝父之风。
先妻刘氏却是有些来历的,当年不过和一对老夫妻借居在上官家的隔壁。
当家的姓白,但是平日里并不走门串户的与邻里说三道四。问起来说是舅舅舅妈带着外甥女从山东逃难避居此地,日常看着这小姐和一般的村姑举止也略为不同。
平日靠蒸些馒头,素果拿出去卖为生,味道着实不错。老夫妻身子倒是硬朗,平日里挖些野菜,找些乡间草药,会些治小病的方子。
乡里人缺医少药也并不讲究,有个头疼脑热的,去这白家喝上一碗药,或是用些土法子治病。
他从不收诊金,送些栏子里的菜和鸡蛋,他倒肯收下。大伙叫声白老汉,白大夫,他也笑着应下了。
这上官秉武和兄长倒是半分不像,少时被上官老太爷拘着念了几天书,也只是胡乱识得几个字便撂下书本,撒手不读。
平日最喜舞刀弄棒,今日找个师傅跟人学个一拳半脚,明日就找人比试武艺。
虽然性子疏朗,但面目俊秀,可惜没有个正经营生,虽已是十六岁的大小伙子了,左邻右舍也并不愿将自家姑娘嫁他为妻。他也不以为意,平日里只是跟些个狐朋狗友混日子。
老太太王氏,平时最为信佛,家**奉着观音大士。老太太年轻时成亲三年,没有开怀。平日里没少受自家婆婆和妯娌的挤兑。因拜上着观音大士,方才生了秉文,秉武二子。自此才在上官家站稳脚跟,扬眉吐气。每逢观音诞等等必到城郊观音寺参拜,祈福。保佑自己儿孙满堂,保佑自己的二儿子成家立业。
农历六月十九,日头正高,村外观音庙内人山人海。
王氏带着上官秉武来到寺外,叮嘱道:“你切莫胡乱跑开,且跟着娘好好求求观音娘娘,你整日里胡混,连个媳妇也没说上。”老太太的话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无外乎是媳妇和上进。
上官秉武虽然为人粗旷,但是对着自己老娘也算孝顺,并不反驳。
这观音寺他经常陪着老娘上香也算熟稔,待老太太拜佛之际就往后山而去,后山有个小路直通一个山谷,平时甚少人来往,偶有游侠在这打猎,不过草木繁茂,甚是阴凉,他翻身上树,小睡一会,想着老娘吃完斋饭再一起离开。
一顶绿色小轿,四个轿夫缓缓从山谷走出,这事本来极为古怪,不过此时天干物燥,加上已近正午,所以上官秉武已然有些乏累,远远的看了一眼,便继续闭眼歇息。
突然从谷口处窜出几个黑衣大汉,拿的兵刃奇形怪状的,戴在手上是一个半圆,有链子缠在手腕上,直奔小轿而来,并不言语,直接利刃相向。
他们几个人训练有素,看起来同出一门,招招致命,哪知四个轿夫倒也不是庸手,从轿杆内抽出兵刃双方厮打起来。轿夫的步伐稳健,下盘功夫极好,使的兵刃居然是少林齐眉棍,舞起来虎虎生风。
双方你来我往,轻易不能近身,插招换式之间,打的十分激烈,不过片刻的功夫就已经过了十几招。
上官秉武看到此处,汗毛口都已经竖起来了。他虽是一个浪荡子,平日里也好舞刀弄枪,但是这种江湖中明火执仗,招招要命的架势,他哪里见过。
不过总算有些见识,明白自己撞见了不该撞的事,如果此时出声,性命休以。但是见着离的较远,他缓缓爬下树,悄么声的往远走,他知道十丈外有个山洞,洞口藤罗密布,倒是个藏人的好去处。
他四处张望了一下,因为打的激烈,所以没什么人注意到他,缓缓的往山洞爬去。
不过半盏茶的时间,胜负已分,轿夫已然把黑衣人撂倒,自始至终轿内也无人出声。这种诡异的情况让上官秉武更加觉得毛骨悚然。万幸的是此时他已经藏身洞内,并把洞口遮掩好。
轿内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远处山上的朋友还不现身一见。”上官秉武以为自己行迹败露,正要回答。突然发现从离自己几丈外的地方激射出无数飞镖,直奔轿内。
轿夫虽然奋力抵挡,可是那暗器即小又多,用满天飞雨形容也一点不为过。一旦射中,中镖者当时就七窍流血而亡,想来镖上涂了剧毒。
突然轿子从上裂开,有一个黑袍老者从轿内飞出。这老者身形极瘦,面上满是皱纹,一脸的苦相。
见这老者出轿,又有四名黑衣人从山上涌出,直奔老者而来。老者并不慌张,随手抽出佩戴的腰刀。
只见这把刀,刀长两尺,刀身细而窄,刀把上用鲨鱼皮细细的缠好。双方顿时斗到一起。
这老者出手狠辣,一把刀舞的上下翻飞,攻向黑衣人的上中下三路。一招众星拱月,以一个黑衣人为起点,刀分左右向两边划去。
这两个黑衣人向左右两边闪开,可是背后的两人却直接把剑同时刺向他的后背。老者拧身垫步,反手就是一刀,来了一招苏秦背剑隔开两剑。
之前躲开的两人大步向前,两剑直奔他的面门袭来,老者来个犀牛望月,低头侧身,手心向外,刀从下往上攻向两人的手腕。两人转身分开,绕到老者身侧,往他腰间出招,老者回刀挡在腰腹处。
另外两名黑衣人也把剑刺向他的后腰,老者使出一个风卷残云,把刀从左向右在腰间横着滑了一圈,四个黑衣人纷纷把剑闪开,避开这一招。
经过几十招,上官秉武隐约觉得老者的武功虽然极为高明,可是四个黑衣人,配合极为有序,你攻我守,进退有度。一时间也不那么容易分出胜负。
可是他却不知道老者招式虽霸气狠辣,但得需要步伐去配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可惜老者左腿微跛,穿蹦跳跃的时候难免不那么灵活。
见此情景,四个黑衣人互相使了一个眼色,突然同时围攻他下盘。老者见此情景,马上转攻为守,护住自己的下盘。
不过饿虎难敌群狼,好汉害怕人多。时间一长,顾此失彼,不久就身中一剑,鲜血直流。
他见势不妙想要抽身就走,黑衣人哪里肯让,几人使出看家本领,刀刀往他要害处招呼。老者此刻离上官秉武的山洞已然不远,突然拔腿向右跃出,此处有个山涧,有几十丈深,深不见底。
他深知落到黑衣人手里,必然会被他们折磨到生不如死,眼下不如放手一搏,方才能有一线生机,索性把心一横跳下山涧。
黑衣人见状仍不放心,急忙寻着小路往山涧处寻去。
上官秉武这一生也没经历过这等凶险之事,心吓的扑通扑通直跳。不过他素来心智坚定,此刻也算头脑清晰,不敢贸贸然出去,怕黑衣人去而复返害了自己的性命。
因此躲在山洞里不敢妄动。山洞内久不见阳光,不免阴冷潮湿。这大半天过去了,他又饥又渴,却也沉下心来匍匐不动。也不知过了多久,他依稀发现洞外天色已然大黑,才小心翼翼从山洞中走出,并把洞口掩好。
他想着去轿子附近寻把趁手的兵器,回去也好和自己的哥们炫耀一番。可是看到附近并无小轿和尸体,他掐了掐大腿,仔细想了想。
一开始他觉得自己是遇到神仙打架了,可是看看山洞,想想自己爬过的那棵树,这一切是真真发生过的。他定了定心神决定把此事烂在心里,不再提及。
回到家中王氏自然对他诸多埋怨,可是上官秉武是小儿子,而且惯会讨好娘亲,借口为老太太打野味迷了路。老太太忙又嘱咐他要小心,要上进。他满口答应着,一夜无话。
过了两日,他终究还是少年心性,按耐不住起身去观音寺后山再去瞧瞧。
来到当日藏身之所,突然发现洞口藤蔓有人动过,他少年人血气方刚,抄起一旁的一根树枝,挑开藤蔓进到山洞之内。
只见洞内有些血迹,看情形已然有些干涸。他见势不妙刚要离开,突然觉得一把匕首架在颈边。
只听沙哑的声音道:“小子,你是什么人,谁派你过来的”?上官秉武只觉颈项一凉,只得装作茫然的说:“大侠饶命,我叫上官秉武,是附近的乡民,并没有什么人派我过来。”
此刻老者已然发现他就是当日那个躲进山洞的小子,自己中毒已深,需要个人给自己送些吃食疗伤,天无绝人之路,送这个小子给自己。
观他身手也只会一些粗浅功夫而已,不足为虑。且目光坚定,黑眼多,眼白少,面相平和,是个老实可靠的人。
老者见其还算机灵,便松开手来,从怀中摸出一锭碎银,道:“小子,老夫受了些伤,你且去买些吃食来与我。万不可跟任何人提起我的行踪,老夫虽然有点小伤,要取你性命还是易如反掌的。”
上官秉武这才回头,当日他并未看见老者。但是老者的声音他却听得真切,此刻更是心惊肉跳。知道这也不是个善茬,眼下受伤了,自己误打误撞的过来,也算倒霉。
不过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于是口中赶忙连连称是。
他镇日里招猫逗狗,心性却还不坏,看见老汉的身上的伤,关切的问:“那你的伤?”老者咬紧牙关硬撑着道:“没什么大碍,你只要给我准备食物和水即可,快去快回。”
上官秉武听完拔腿就走。他也有些心机,在城外装作无意的绕了半圈,没见什么陌生人跟着自己,这才揣着银两回到家中。
新人新作,敬望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