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下来后,父母给我讲了我稿件的事。他们说,那个信息部把稿件退了回来,而且还来了一封信,你自己看看吧。
我拿起信,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
张建明书友:
你好!你写的稿件我和‘知心姐姐’都看过,大家都说写得不错。我们一起替你找过出版部门。有关人士说,出版书需很多钱。我们单位也是个穷单位,没那么多钱。请你把稿件转投《十月》或者《小说月报》试试。
还有就是,你的父母曾经来我们这里找你,不知道你是否已经回家。若是回家了,也请给我们回一封信,也好让我们放心,最后,祝你好运!
廖作芳
xx年xx月xx日
看完信,我才知道那个信息部迟迟没有回信的原因。原来,他们还真为我那篇小说费了不少心。虽然他们是一个骗人的单位,但却没有骗我。
但是,人家为我回家与否的事担心,我应该给人家回封信才是。于是,我就给他们回了封信,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回来了。那信息不收到信后再也没有和我联系过。我们以后便失去了联系。
那么,对于这篇又重新回到自己手中的小说,该怎么处理呢?那个信息部不是让我寄到《十月》或《小说月报》吗?我何不再试试?
想到此,我就在第二天去了县城的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十月》和《小说月报》。
等我翻开两本杂志细看了一遍,我又失望了。因为那上面发表的文章都是已经成名的作家写的,像我这种一名不文的角色把稿件寄过去后恐怕来连看都没人看。
再者,我把两本杂志上的文章与自己的小说做了对比,觉得自己的小说比起那些已经成名的作家来说,实在相去甚远。其中,我总结了几条:
一,词汇的贫乏。由于那时学校的管理还比较落后,连个图书馆都没有。这样一来,我的阅读量就非常有限。除了对四大名著浅尝辄止外,我还读过一本巴金的《家》以及一些演义类的小说。
另外,还有杜鹏程的《冬天里的春天》,《金陵春、梦》等。除了这些,我所接触的都是从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材上的文章。甚至连一些报刊和杂志都很少去涉猎。
杜甫有两句诗写得好,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没有读过万卷书,下笔时自然有障碍了。我在写小说的时候,常常会感到用词时力不从心。
二,语言驾驭能力的不足。我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位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人,为人处世不善与人沟通,有时笨到连句客套话都不会说,这就造成了我在写作过程中对语言驾驭能力的不足。
为了掩饰自己缺点,我在写那篇小说的时候很少用人物对话,那男女主人公都是用信件或写作文的方法来互吐心声的。
三,自身经历的局限和对社会生活认识的不足。自身经历局限这个弱点使我的小说只能从家里到校园,再从校园到家里,要么就只在校园,用得最多的词是:上课后,下课后,放学后,星期几等。
让读者看后会觉得厌烦。再者,我只有过几次还不算恋爱的朦朦胧胧的爱情经历而去写爱情小说,使我在写小说的时候也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就只有用想象代替经历。
这样一来,有的地方可能会不合情理。对社会生活认识不足这个缺点也是我写小说时感到茫然的地方。我在写主人公出车祸时连列车是火车都不知道,误把列车认作汽车。
四,啰嗦。这是和我熟识的人看后对小说的评价。由于我搜肠刮肚再也想不出情节,只能用冗长的议论和叙述硬往小说里塞,以求达到够一部长篇。这样一来,难免让人产生啰嗦之感了。
既然小说有这么多的缺点,那么又为什么被人说成“写的不错”呢?当然,它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也就是能感染读者的地方就是我在小说中倾注了自己如大海波涛般汹涌澎湃,无穷无尽的激情。尽管这些带有抒x色彩的议论稍显啰嗦,却有一些冲击力,能渗透读者的心灵。
二,细腻的心理描写。由于性格内向,所以我常常喜欢独处,独处时当然会产生心理活动。这一特点使我在写主人公内心活动时非常顺手。写的时候顺手,写出来就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三,较强的叙述能力。这种能力是天生的。虽然我不擅长写人物对话,但是要让我去叙述一件事情,那可是我的拿手好戏。这一特点,同样是我选择文学这条路的原因。
四,我认为我写作起来比较大气。这一条,同样与我的性格息息相关。我在现实生活中不修边幅,不拘小节,常被人们称为“马虎”,但我心里有数。虽然不能被比作“吕端大事不糊涂”,但我做起事来却很有气魄。
这种气魄用在写作上就显得大气。读者如果不信,看看小说自然知道。
有了以上这几个优点,才遮盖了其他的缺陷,使人们对于我的小说有了一些肯定的评价,也同样是那个信息部愿意帮我去找出版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