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傲生叔侄与杨安、卓凤鸣谈论了许久,得知两人是吕洞宾的弟子之后,又对两人大为赞誉,随即从怀中取出一封帖子说道:“两位既是纯阳真人的弟子,那再好不过了。〾侄是要亲自上华山拜见他老人家,但我等需赶往河朔尚有要事,只有等回程时再上山拜见,这封拜帖还请二位转呈真人并请代为问安。”
杨安接过拜帖,收入怀中道:“届时,我等师兄弟必定扫榻相迎,恭候大驾。”
唐傲生抱拳道:“那我叔侄三人这便告辞了,来日再与二位把酒言欢。请!”
杨安与卓凤鸣送他三人至门口这才回转。
当天下午才见祁进匆匆赶来。祁进本是嫉恶如仇的性子,在得知孝恩寺之事后,一怒之下,竟将那些和尚杀了个干净,杨安在一旁看的有些毛骨悚然,本有心上前劝说,但一想这些人坏事做尽,若就此放了,没准还会去跑到别处祸害一方,是以终究没有开口阻拦祁进。
待处理完那些和尚的尸首,师兄弟三人一番商议,又询问清楚一众女子各自家里住处,定下章程。
直至第二天上午,当初一起随同下山的九名弟子方才到齐。
杨安又分批安排弟子将一众女子一一护送回家,同时给了每家女子十贯宝钱,如此忙碌三天,这才一一送完。
那孝恩寺库房的通宝仍旧剩余大半,杨安师兄弟三人又商议决定将这些钱都发放给附近的乡民,又派了几名弟子四处传达消息,第二天一早,寺门前已经来了许多周边乡民,杨安又将参木和尚的罪行以一公布之后,这才开始派发宝钱,直到那库房的通宝尽数发完方止。
至于库房那两箱黄金和房契地契,则被杨安压下扣留,祁进与卓凤鸣好奇之下,询问杨安欲以何为,杨安只说用来赚钱。他两人素知杨安品行非是贪财之辈,也并未深究。
待诸事已毕,祁进说道:“此间事了,咱们也该回华山复命了。”
杨安从怀中拿出唐傲生留下的拜帖,递给祁进说道:“师兄,你们先回华山吧,小弟想去一趟长安,这唐门的拜帖,便请你转呈给师父吧。”
祁进接过拜帖收入怀中,也不问杨安去长安所为何事,只让他万事小心早些回来。
杨安听出他语中关切之意,很是感动,拜别之后,骑了匹马往西行去,走出数里,突然听得身后马蹄声急,一人大喊道:“师叔,等我一等。”杨安驻马回头一看,竟是诸葛正策马追来。
诸葛正驱马来到杨安近前这才停下,说道:“师叔,我与你同行吧,如此才好有个照应。”原来众人见他策马远去,身影甚是幼小孤单,他平日在众人眼里,行事极其稳重老道,李忘生与上官博玉亦是有所不如,众人心中早已将他当作成年人视之,这时才赫然想起原来他终究还是个孩童。
祁进正欲派人随他同行之际,诸葛正已经站出来主动请缨,随即策马追来。
杨安笑道:“这一路有你作伴,那是再好不过了。”两人这便一路策马西行。
这天杨安、诸葛正临近长安,途经一地,远远望去,见得前方地势甚高,亭台相间,绿树成荫,风景颇为别致,与纯阳宫的壮阔巍峨相比,又是另一番风味。杨安策马急行而上,诸葛正紧随其后。到得高处,见得游人着实不少,两人来到一处至高点,下马伫立,见四野辽阔,风光尽收眼底,就连西北处雄伟壮丽的长安城也清晰可见。
杨安一时兴起,将下山时带着的长笛拿了出来,前些时日一直忙于他事,倒没时间把玩。这时见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正好吹奏一曲,抒发心情。
但听得笛声悠扬,婉转起伏,引得不少游人侧目倾听。一曲奏罢,却见的一青衣男子小跑而来,走到杨安近前,抱拳道:“小郎君请了,我家主人想请郎君过去一叙。”
杨安微微愣神,问道:“我在长安似乎没什么朋友,你家主人是哪一位?请我欲以何为啊?”
那青衣男子道:“我家主人颇好音律,方才听了小郎君奏那一曲,甚是欣喜,特令我来请郎君入内一叙。”
杨安这才恍然,道:“请带路!”
青衣男子领着两人来到不远处的一座庄园,那庄园甚大,修的极为气派奢华,里面亭台楼阁皆用朱漆粉饰,庭院内奇花异草无数,且每隔十来步便有护院把守,极为森严。杨安暗想:“这庄园竟进得如此气派,多半是长安某个达官贵人的居所了。”
青衣人领着两人时而左拐,时而右行,不知穿过了几个庭院,来到一处拱门停了下来,青衣人道:“抱歉,此处还请两位贵客解了兵刃入内。”
杨安皱了皱眉头,想道:“当官的都这么怕死么?以我的武功要行刺你家主人,用不用剑又有什么区别。”虽是心中不满,但也入乡随俗了,将佩剑给了青衣人,诸葛正亦然。青衣人将他两人的佩剑给那拱门两侧的护院道:“两位贵客的兵刃需好好保管,若有闪失,为你试问。”他对杨安两人颇为客气,对这护院却是甚具威严,护院点头称是,神色颇有巴结讨好之意。
解了兵刃之后,入了拱门,穿过一条长廊,来到一处人工湖中的湖心亭。亭中石凳上坐了一位老者,五十来岁,他头戴金色束发冠,冠顶还镶嵌了两颗极大的珍珠,一身杏黄真丝袍,两鬓点点银丝,胡须垂至胸前。
杨安见他雍容华贵,仪表堂堂,暗想:“此人如此气度,必是久居高位者,只怕官职不低。”
那老者见青衣人领来的竟是一个小孩,一个少年,颇为诧异,又见他两人一副道士装扮,脸色很是惊奇。
青衣人向那老者拜道:“主人,方才奏乐的便是这位小郎君。”又对杨安道:“小郎君,眼前这位便是我家主人了。”那老者挥手示意青衣人退下,青衣人便退到亭外候在一旁。
杨安见那老者一直打量着自己,便上前一步作揖行礼说道:“不知先生找我有何见教?”
那老者微微一笑,指着一旁的石凳道:“坐!”虽只简单一字,从他口中发出,自有一股威严。
杨安道:“多谢!”便坐下了,见老者看了看诸葛正,便转身对诸葛正说道:“你也去亭外等我吧。”诸葛正道:“是!”便出了亭子,站到那青衣人身侧。
那老者又才笑道:“看你们这身装扮,应该是纯阳宫的人吧?你是李忘生的弟子还是上官博玉的弟子?”
杨安见他识得自己来历,倒也不惊讶,毕竟吕洞宾深得三代帝王的信任,他人虽不在庙堂,却比不少达官贵人更具影响力,纯阳宫更是在朝廷的支持下修建的,要说这朝中为官者,不知道纯阳宫的倒是几乎没有。便答道:“先生说的是我两位师兄?”
那老者恍然道:“哦!原来是纯阳真人的弟子。你叫什么名字?”
杨安道:“在下杨安。听先生的语气,似乎与我两位师兄甚是相熟?”
那老者摇头道:“虽是见过数面,倒算不得相熟,不过我有个兄弟与李忘生颇为交好,时常听他念叨。”顿了顿又笑道:“你很不差,小小年纪便如此老成稳重,难怪得纯阳真人垂青。”
杨安笑道:“先生叫我来,想必不是为了扯家常的吧?倒是还未请教先生尊名呢?”
那老者愣了愣,随即笑道:“哈哈哈!那也说得是,尊名么,我姓李,单名……单名一个宁字。你方才吹奏的曲子我从未听过,曲风甚是欢快,颇为典雅别致,引人入胜,叫什么名儿?”
听到李宁这个名字,不由使杨安想起那个时代的事情,暗想:“李宁?一切皆有可能。这个名字倒挺别致,哈哈哈。”他心中恶趣味一番,脸上似笑非笑,口中却答道:“这曲子名叫姑苏行。”这是那个时代非常有名的笛曲之一,他当初练了不少时日,颇得其中三味。
李宁见他神色怪异,心中纳闷,但也不甚在意,只问道:“不知是哪位大家之作?”
杨安道:“写这首曲子的是一位名叫江仙谓的老先生,江先生家在岭南,路途遥远,倒不大方便给先生引荐。”
李宁略有失望,道:“那倒是可惜了,你身上可有曲谱么?可否给我瞧瞧?”
杨安摇了摇头道:“亦无曲谱,我虽喜好音律,却看不懂曲谱,倒是记得曲调,先生若是喜欢,我再奏给先生听一听也无妨。”他只识得哆瑞咪发唆,对古音宫商角徵羽却是一窍不通,是以先明言。
李宁点头道:“且稍等。”又对那青衣人道:“李悠去取笔墨来。”青衣人应声离去,不一会儿便取来了纸笔砚台。
杨安这便开始吹奏,但见杨安吹奏之际,李宁亦是奋笔疾书,待杨安一曲奏罢,李宁也停笔下来,喝道:“李悠,取我玉笛来。”青衣人又下去取来一支翠绿长笛。
李宁接过之后,便自吹奏,竟将姑苏行奏得一点不差,杨安对他笛艺大为叹服,李宁本是极好音律之人,两人又对曲中一些变化做出交流讨论,各有所得。两人谈得兴起,又各自奏了几曲,杨安奏的曲子皆是现代曲风,是李宁不曾听过的好曲子,当下一一记下曲谱,他见杨安虽看不懂曲谱,但奏乐甚是精准,不少曲风奏法皆是他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遂将杨安引为知音。
两人一直聊到傍晚,李宁又请杨安两人在府中用过晚膳,这才放两人离去,离去之际还叮嘱杨安,有空便来这庄园找他切磋音律。杨安也觉与他甚是投契,自是无有不许。
两人辞了李宁之后,策马入了长安,在昇平坊找了家客舍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