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章 小翅膀悄然煽动

    在此,翟顺也顺利了解到:

    大汉军制最小单位10人,下设什长管理,然后从低到高实行5、5、5、3、3、3制度,即:

    10乘以5=50人,设屯长管理;(没品)

    50乘以5=250人,设司马管理;(没品)

    250乘以5=1250人,设军侯管理;(武官九品)

    1250乘以3=3750人,设校尉管理;(武官八品,校尉前带头衔的为七品,如:振武校尉、荡寇校尉等等)

    3750乘以3=11250人,设都尉管理;(武官六品、都尉前带头衔的为五品,如:奋武都尉、奉车都尉等等)

    11250乘以3=33750人,设中郎将管理。x,同样,带头衔的上升一个品级,如北中郎将、南中郎将等等,为三品官)。

    再上就是将军或都督等,人数不定,都是战时设,根据战役大小来决定。设定的每个职位管理多少人都是最高数字,不会有人真的去凑足,否则上级便会认为你有野心,居心不良。

    所以一般都差不多招一个整数兵员就可以了,像剿灭盗匪、城门校尉排查,驻防关卡等等,一个校3000左右人马就足够了。而一个郡(市)的防守就需要都尉来进驻了。这种情况下,少人头、吃空饷,其实是朝廷上下位之间都默认的事。

    老爹和两位叔叔都是军侯,各自可从朝廷领1250人的粮饷,目前各带400人,只要愿意,等于都能私下吞下850人的军饷。所以怎么招人,招多少人,就看各自的想法和能力了。

    族会过后,长辈们都开始忙碌起来;老爷子郡里府里两头跑,父亲叔叔们从家丁和商队护卫中挑了一批可靠的手下去军中操练了,据说,还在郡里郡外,各显神通的设法招兵。奶奶掌财,母亲、婶婶们都陪着奶奶去视察店铺去了,家里男丁太少反而使妇女们开始为家里撑起了半边天,一个个的干劲十足。管家也出外招人添丁,指挥着家丁、丫鬟城外盖房子啊、培训啊忙的看不见人。大白天,翟家这诺大的院里,显得冷冷清清的。只有翟顺在这无聊的胡思乱想,顺便陪着小姑姑和三个小姐姐在院子里瞎折腾。

    小姑姑是个典型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女,除了会家务、女红外就是喜欢琴棋书画,让她带孩子玩,呵呵,空气都静下来了。

    “姑姑,我们去钓鱼吧?”晓燕姐问。

    “不行,外面不安全。”

    “姑姑,我们堆积木玩吧?”晓贝姐问。

    “不要,一会还要收拾,很麻烦的。”

    “那你别管我们,我们自己玩。”

    “不行,我得看着你们,这是任务。”

    以上对话经过n遍重复,“蹲监狱”这个词瞬间出现在翟顺脑海。奥,卖高的,这么古板的性格,谁能救救我。“如来啊、上帝啊,降道累劈晕这位比老学究还难对付的姑姑吧,阿弥豆腐”。

    老学究?哈哈,有了。谢谢三清道祖。

    于是,院子里就出现了一位美女小学究拿根棍子带四个拿着棍子的小屁孩,撅着屁股在地上学写汉字的故事。(翟顺狡猾的使出了自己的小九九——识字,毕竟二十一世纪的简体字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入乡还是得随俗。什么?用纸写,别开玩笑了,汉代虽然出现纸了,但一张纸比翟顺小拇指还厚,而且贵的要死,大世家都花不起那个冤枉钱,何况像翟家这种刚刚迈入中级世家中垫底的存在。)

    当然,随着时间的转逝,识字再有兴趣,也抵不过严寒的降临。这是翟家进入上谷城的第一场雪,北方的雪比中原来的更早一些。

    大雪纷飞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这是诗人和浪漫主义有钱人的想法。现在这一大四小的最实际的想法就是,回屋,烤火炉,哪里不冷往哪里钻最好。

    翟顺仰头思考:来到这世间近四年了,是不是该发挥下现代人的灵魂了,好歹哥们也是穿越人士,不说做个神童吧,也不能一点也不凸显下光环啊。虽然前世25年都没认真学习过,但俗话说的好: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不过,不能太引人注意了,嗯,低调点。

    一大四小围在火炉旁,旁边小琴带着两个小丫鬟服侍着。翟顺眼珠一转道:

    “小姑姑,这衣服是不是穿的少了,怎么这么冷啊”?

    “冷吗,顺儿,来,靠近点暖暖”。姑姑很贴心。

    “哦,姑姑,为什么院子里的大黄鸡和狗狗都不用烤火的,它们不冷吗?”

    “笨蛋弟弟,它们身上有毛啊,有毛穿在身上就不冷的,就跟我们穿的衣服一样”。晓燕姐敲着翟顺的头,神气的说道。

    翟顺心里头老大的郁闷,不爽。哥们小心翼翼竟然被调笑成了笨蛋。哼,拉着小琴的手就往厨房跑。

    “顺儿,你去哪?”

    “厨房。”

    “你去厨房搞什么?”

    “搞毛。”

    鸡毛、鸭毛、鹅毛、羊毛、牛毛、驴毛。一番搜刮下来,后面跟着长长地‘抱毛队伍’,翟顺才说要动物毛做衣服穿,要不冷。立马就有朴嫂黄大婶说她在老家试着做过,有经验。只是没多少毛,做不了两件衣服,所以农村有,却一直没法传播开来。

    翟顺那个高兴啊,哈哈,有专家在,不用想办法引导了。

    “毛不是问题,咱家多”。于是在黄大婶的带领下,大汉第一个专业化的“羽绒服”生产队就这么诞生了。

    见证了新的衣服确实暖和,小姑姑、晓燕姐、晓贝姐也都开始兴奋的指挥者自己的丫鬟加入服装生产大队,甚至还有人提出了被子、帽子、手套的概念。翟顺不得不感慨:“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

    “爷爷、爷爷,您的新衣服”。

    “娘亲、娘亲,您的新被子”。

    “奶奶、奶奶,您的新手套”。

    晚餐间,成了晓燕姐、晓贝姐、翟顺等小家伙邀功的战场,都是一副:‘我厉害吧,你快夸我、快夸我的样子,傲娇味儿’十足。

    在老爷子和奶奶的夸赞下,一餐晚饭下来,家里顿时多了几个昂首挺胸的‘圣斗士’,那小样儿,够够的。

    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老爷子大手一挥:“赏。”凡参加过生产羽绒服装、被子、手套、帽子的朴嫂、丫鬟个个都得到了70文大钱的厚赏。

    看到并不是赏赐金银,让翟顺有点不解,貌似跟穿越大神挥挥手金银一大包的情况不一样。随后私下里多次观察翟顺才了解到:原来市面上,一文钱一个包子,两文钱一碗汤饺,平均一天两顿最多才十文钱,70文大钱,实际上已经代表着每人得到了七天的生存物资,十来个人,只是搭个手,做几顶帽子、手套、衣服被子,确实已经很多了。这时候的钱币兑换率在1金=五十两银子,1银=一百文大钱。整体使用情况还算良好,远远没有达到汉朝后期战争死伤无数,物资奇缺,银钱泛滥,以物易物的地步。

    才一个星期左右,家里的长辈们都发现了这汉朝版羽绒服的好处,进出里外温暖舒服,顿时兴趣大增。一个个的吩咐府里佣人多做几件,再多做几件。自己穿的、送人情的一大堆,其中以老爷子和小叔叔最精明,小叔叔打起招牌送到自家店面里去卖,金银‘哗哗’进账、收获不菲。老爷子大撒‘人情’,往刺史部、洛阳朝廷里到处送礼,听说受到了朝廷大佬们上至皇上、大臣,下至门客、小太监的一致好评,让老爷子脸上的笑容就从没消失过。

    才月余时间,最开心的莫过于当初的羽绒服生产大队了,从十来个人的小打小闹直接扩充到100来人,当初的朴嫂、丫鬟都成了小队长,黄大婶摇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生产厂厂长,现在走起路来都昂首挺胸、飘飘的带风。

    最不开心的估计就是那些不会说话的鸡、鸭、鹅、羊了,一个个陆续被拔毛,运气不好的直接开杀,加上快年底了,听说地主、百姓、草原牧场主们杀的更欢了,一时间,造成了‘草原毛贵’。

    始作俑者~翟顺成为了家族里被赞颂的福将,百姓们眼中的福星。毕竟第一、老百姓多了条财路;第二、杀的动物多了,市场上肉价就便宜了,今年,不少老百姓都能咬咬牙、狠狠心多买点肉食给家里补补了。因此,翟顺现在走在哪里都是一片赞声,好多下人直接把儿子、女儿往翟顺母亲那里送,抱大腿、求收留,说是伺候小少爷,跟着小少爷以后自家孩子也能沾沾福气。

    看着四岁的翟顺和一脸诚心的求情者,翟顺母亲是即欣慰又哭笑不得,最后还是被老爷子知道了。老爷子一直以来都是翟顺的大靠山,加上翟顺又嘴甜特别会说话、卖萌,所以老爷子的偏心就表现的十分明显,大手一挥,直接就给四岁的长孙配起了小队伍,让翟顺走到哪,后面都跟着四个跟班,原来的丫鬟——小琴,新收的丫鬟——小棋,男书童加小保镖王朝、马汉,几人都在十三岁左右,女的漂亮可人,男的虎头虎脑、壮实机灵。姓没改,名都是翟顺恶搞起的,还理直气壮的说识字不久,自己改一下好记,老爷子和孩子的家人也都没意见,于是就这么定下来了。

    老爷子为了更好的培养长孙,还给翟顺请了文武各两位师傅,给翟顺学习认字和打熬身体。翟顺求情,让四个保镖丫鬟在门口陪同,有听讲的权利。

    这可不得了了,很是将院子里仆人管家们后悔的不轻,毕竟识文断字的权利在古代来说那可不是一般的荣誉。古时的大家族文化垄断严重,再加上传播不便利,可以说一百个人当中有九十九个都是文盲。文人儒士就跟现在的博士生一样,那都是稀有动物,走到哪都备受尊敬,可以说荣誉和未来的前途是大大滴有啊。

    所以,一个个的看着四个跟着翟顺身边的小丫鬟、小保镖,那眼睛,红红的,很是羡慕。尤其那四个保镖丫鬟的父母更是激动的不行,郑之又重的嘱咐自家儿女一定要用心,好好伺候。无形中将翟顺的威严和地位就突显出来。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翟顺小少爷的神圣光环,可能未来不一定是翟家的掌舵者,但绝对是受到最早重视和培养的小少主,只要不作死,未来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不仅是翟顺受到重视和培养,人气上涨,翟家的资金储备和人脉资源也在蝴蝶翅膀的煽动下涨势明显,稳步增升。很多有眼光的人看到这种情况,都摩拳擦掌、选择加入,让翟家有了人才储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