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0章 二次规划

    胡涛的蓝田别院坐落于住宅区的范围内,自然也在浐河北岸,要到南岸的工业区就得过河。∝河,最宽的河面也不过20丈左右宽(约合60米左右),多数地方不到10丈宽。

    之前胡涛关注点多放在京师长安,对蓝田并未仔细了解,最开始的规划也是凭空的设想而成,其中很多细节尚未梳理通畅。比如,今日就碰到‘过河’的问题了。

    胡涛的规划设想以河流来划分区域,可谓是泾渭分明、功能明确;即便是将设想行文、绘制于纸张之上,也是让人看了赏心悦目的宏图妙计。后世的胡涛是湖北人,大学学习和工作都在江城-武汉,平日里往来‘过江’如同‘过马路’;所以,他一开始压根就没考虑过‘桥’的问题。直到今日胡涛才发现,蓝田县境内浐河上只有一座宽堪过一辆马车的小石桥,而比浐河更宽的灞河上甚至还没有桥,需要用船来渡河。

    胡涛和众人来到河岸边,放弃了要迂回数里路过河的打算。胡涛踏上河岸边上的一块大石,‘隔空画饼’的指着对岸说道:“大家看,对岸就是某划设的工业区了。那几处房屋便是先前建好开工的木工房、铁匠铺、砖瓦窑,而酿酒坊目前是最大的工坊设施。现在你们来了,工业区将继续扩建砖瓦窑,并新建瓷窑、制茶场。”

    “少爷,请恕小人多嘴。看您这工业区的规模,咱们这点人怕是不够用吧?”一位年长的工匠问道。

    “呵呵......老师傅你想岔了,少爷我可没想把你们都放到一个工坊里,工人是另外再招的。你们可是骨干啊,每人牵头干一个工坊应该不是问题吧;若是干得好,以后说不得每人要兼顾几个或十几场。”

    听了胡涛的话,工匠们表现不一,有的兴奋,有的不安。胡涛看在眼里并不点破,继续说道:“当然了,新工坊的建造需要些时日,时间上有些空档,胡某正好对制茶、烧窑有些想法,所以招大家前来搞个新事物研发。”

    “少爷,何为新事物研发?”一年轻的制茶工问道。

    “比如你所熟悉的制茶:胡某之前尝过一种‘炒茶’,茶味清香淡雅,口感先苦后甘,回味悠长;听说是炒制而成,却不知其细节,所以想摸索专研此法。”胡涛向制茶工解释道。

    “另外,胡某偶获两种烧窑之物的原料配方,只是不知火候,工序如何,也需进一步探寻、摸索其制法。”胡涛继续说道。

    “不知少爷所说的烧窑之物是何物?”一烧瓷工匠问道。

    “一物为‘水泥’,乃是烧窑废弃之物,只是常人不识。收集此物与水和砂石混合搅拌,待晾干后可得坚固之物,水火不侵,可建房筑城,亦可铺路。另一物为‘玻璃’又或称‘琉璃’却是比一般的琉璃透亮无色,可用沙子烧制而成。”胡涛解释道。

    “琉璃那可是奢侈稀有之物啊!少爷确信它是由沙子烧制而成?”烧瓷工匠惊讶道。

    胡涛心想,“我当然不能跟你说,后世初中物理课本上写得清楚,‘玻璃的原材料;纯碱、石灰石、石英’。而一般来说沙子中都会有这三种原材料。以你们此时的理解能力,‘沙子’是你好懂,我好解说的最佳答案了。”

    “没错,就是沙子。但沙子也是有不同的,比如各种河沙、海沙、或是各种矿沙,内部的成分、比例就不相同。需要各位去一一实验之,研其制法。”胡涛回答道。

    “说完了工作内容,下面某来给大家讲讲待遇问题。首先,薪酬保证各位养家糊口有富余,有优异表现的额外奖励;其次,住宿先在工业区员工集体宿舍过渡,等住宅区房子建好好,各位可优先置办家宅。补充一句,工坊半年的收入绝对能够置办家宅,实在有困难的,胡家提供一半的免息借款;最后,凡是在胡家工坊认真工作满五年的发放‘放良’文书。”

    “嗬......少爷高义,少爷大恩啊!我等愿为胡家肝脑涂地,誓无二心。”众人高声呼喝道。

    “好了,今日先散了吧,各自回家收拾一下,明日且听米总管的遣派安排。”胡涛对众人吩咐道。

    见众人散去,胡涛对米妮说:“妮子走,我们到住宅区的工地去看看。”

    “少爷,去工地干嘛,有事找人问问不就行了!”米妮捂着鼻子不乐意的说道,看样子很是嫌弃工地上的尘土飞扬。

    “走吧!就去转一转不用多长时间,待会你站远一点,不会弄脏你的衣服。”胡涛打趣道。

    “那好吧!”米妮妥协道。

    两人并肩而行,胡涛一边走,一边向米妮解说缘由。

    “......正所谓‘路通,则财通;路不通,则财不通。’现在人口不多,设施不完善,交通不是什么问题;可将来一旦人口上来了,河流阻碍,缺少桥梁,则道路不通,将会成为限制蓝田发展的大问题。之前某搞的规划过于凭空设想,未曾考虑实际情况的限制;直到今日碰上了‘过河’的问题,才给某敲了一下警钟。”

    “那少爷是要向宇文大哥询问‘建桥’的设想啰?”米妮一点就透的反问道。

    宇文大哥全名宇文薪,水扬村人,年方十八,建筑大师宇文恺(长安城的设计建造者)之孙,好建筑之道,誓超其祖。宇文薪正是胡涛请出来主持蓝田规划实施的负责人。

    “呦呵!妮子,反应挺快啊!孺子可教!”胡涛笑赞道。

    说话间胡涛、米妮两人来到工地外围,驻足而观。

    秋收已过,自是农闲时分,蓝田此刻‘大兴土木’正当时。工地上堆放的各式木料、砖、石比比皆是;热情干活的人们随处可见,有人在测绘数据、有人在地基打桩、有人在砌墙、立柱......大家各司其职,有条不紊的忙碌着,好一副热火朝天的开工场景。

    胡涛转首四顾,不一会儿便发现了宇文薪的身影,嘱咐了米妮留在外围静候,自己迈步向着宇文薪而去。

    “宇文大哥,别来无恙啊!”胡涛亲切的打着招呼。

    “哟!天佑兄弟来了!好久不见啊!”宇文薪热情的回道。

    “宇文大哥,近日来工程可曾顺利?”胡涛问道。

    “诸事尚可!特别是你设计的‘千斤吊’(简易滑轮组),啧啧......太厉害了!为兄本以为你要求以砖石建房,搬运吊装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那想到你顺手就给解决了。佩服!佩服!只是为兄还是难以理解,你为何非要以砖石建房?”宇文薪回道。

    中国人的思维里,对木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只有木是有机物,只有木是有生命力的;它向阳,温馨,和谐,所以古代建筑、家具多以木质结构为主。同时这也跟思维习惯有关,因为中国人的思维偏向中庸,和谐,感性。

    从地理的角度讲,中华文明源自黄河流域的平原。平原之上,岩石资源不丰,而木材资源则相对充足(尤其是考虑到当时黄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因此,先辈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建筑材料,并将这种选择倾向一代代传承了下去。

    可胡涛毕竟带有后世的择居标准,习惯偏向于居住建筑结构坚固和实用性;于是解释道:“砖石建房,坚固耐用,不忌虫、不忌火,而且也不会像用木料有这样、那样的逾制问题(中国封建时代对不同身份人的住宅,在大小、高度、和木料使用上有着明确的要求,就好比现代的建筑规范一样),多好啊!况且,咱们这儿离着骊山又近,采石取料也是方便的很。宇文大哥你常说,想要超越祖上,成为新的一代宗师么。何不就以此来个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让世人来评判优劣。”

    “好!好你个胡天佑,说得好!不破不立,世人裁判。”宇文薪击节叫好道。

    “兄长谬赞了!其实今日小弟来见宇文大哥,还有一事相询。”胡涛继续说道。

    “何事?天佑但说无妨。”

    “不知宇文大哥会建桥否?”

    宇文薪轻皱眉头,想了想反问道:“天佑的意思,想在浐河和灞河上建桥,更好的联系各区?(农业区、商贸区、工业区)”

    “正是如此,不知是否可行?”

    “说来惭愧,为兄未及专研建桥之术。不过浐河上已有一座小桥,而浐河河面尚且不宽,为兄依葫芦画瓢仿建之,亦不难已;但灞河河面太宽,最窄处也接近二十丈(50米左右),为兄力有不逮,若无顶级建桥大师主持架设,怕是只能建渡口过河了。”宇文薪不好意思的解释道。

    “宇文大哥可识得建桥大师?”胡涛急切问道。

    “为兄儿时听祖父(宇文恺)说过,河北道赵州有人设计建造了一座单孔石拱桥,跨距达十多丈,甚是奇巧,堪称桥梁之最,祖父推崇备至。唉!时隔多年,为兄也不记得设计建造为何人了。那座桥好像叫......”宇文薪答道。

    “‘赵州桥’!”胡涛大声惊叹道。

    “对!赵...州...桥!”宇文薪肯定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