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营的军户们,白天的时候就得到了通知。
皇上降下圣旨,以后每天训练完,便可以听戏听书。
逢单听戏,逢双听书。
这对于整个京营的军户们来说无疑是好事。
虽然他们如何也闹不明白,皇上竟然还给他们安排这些内容。
难道当兵的不就应该训练战斗技巧和排兵布阵么。
这听戏有是哪一出?
军户们觉得古怪,但也没人会拒绝。
就好像在群里遇到土豪发红包,收到红包的人肯定会膜拜下土豪,而不是觉得土豪的脑子瓦塌了。
毕竟得了好处不是。
京营军户们的心情就和那些抢到大红包的人一样。
要说起他们平日的娱乐活动,也仅限于晚上回家,吹灭灯后嘿嘿嘿。
就算再急色,也有厌倦的时候,尤其是一些老夫老妻,看到那玩腻的身体,碰都不想碰。
但不碰还能干嘛呢?自己娶的媳妇,哭着也得满足啊。
倘若有一点耍头,谁愿意天天去做羞羞的事情。
耍头来了戏班子和说书人都被请了过来。
京营的军户们搬来小板凳,美滋滋的集中在戏台前。
而京营中的高级将领则在朱慈的强势安排下,坐在最前排,包括他自己一起看戏,与兵同乐。
戏曲的形式被称之为传奇戏曲,当然和一刀999的典故无关,而是经过元末明初杂剧演变而来的说唱形式,最有名的便是吴江派,这个戏班子也是打南边来的
今天的戏码是[精忠记]
也就是岳飞和秦桧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此戏赞扬岳飞尽忠报国的品质和精神,揭露秦桧卖国求荣、残害忠良的罪行,显示出积极的思想意义。
关于岳飞的故事,生活在信息爆炸年代的朱慈看过的版本实在太多了,对于故事本身是没多大兴趣。
至于戏曲,朱慈则更加感到索然无味。
实在是因为上辈子的年轻人,很少有人会喜欢戏曲这种需要慢慢品味的东西,社会节奏加大,人的内心也越来越浮躁。
朱慈就很浮躁,这让他想起小时候去爷爷家玩,二十四小时戏曲频道的尴尬。
他宁愿抱着一本两千万字的啃,也不喜欢听戏。
但是和军户将领们一起听戏,显然是为了政治目的。
看着周围的军户和将领们已经痴迷于台上的剧情,朱慈耸了耸肩膀,也只能无奈的跟着看过去。
“金呀啊贼!拿拿拿拿命来呀哈喂!”台上[岳飞]举起了小拳拳,锤击着[金兀术]的胸口,后者应声倒地。
“好!好!”
台下的军户们的情绪也被高潮的剧情带动起来,一个个群情激昂。
他们似乎已经将自己带入了岳飞这个角色,当主角干翻敌人后,总觉得爽快无边。
这也是朱慈希望看到的。
人性本善,不是说每个人都是善良的,而是人都是希望在别人眼中是善良的,无论这种善良是伪装,还是真心。
人又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社会这这个大模具下塑造形成的人格。
这种社会模具亦被称之为风气。
当一个个头戴高帽的人被架了飞机,当周围的人呼喊着相同的口号,身在其中的人,会不由自主的受到影响加入其中。
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最初的善恶观。
大势所趋。
当人们都被岳飞的忠诚理念所感染,其他人亦会从众的效仿。
在善恶观本就空白的军户心中,会随着其他人的感染,在他们心中留下善恶的浅痕。
而随着这种风气逐渐蔓延,这种忠君爱国的思想会渐渐在其心中滋生。
朱慈不知道手下的军户们会受到多大程度的感染,但是在看到他们的感情也跟着岳飞的遭遇而变化后,这就足以说明,给他们看戏是有效果的。
薛义成神情紧张的从外面进来,低着头尽量不去挡住别人的视线,
行至朱慈的面前后跪拜行礼。
朱慈知道,薛义成一定有什么事情禀报,示意他起身,令他近身交流,毕竟戏曲的声音太过于嘈杂,难以分辨人声。
“圣上闯军陷了宣府,朱之冯自缢而亡。”
朱慈听后眉毛微皱,他记得宣府的陷落,差不多也是这个时间点,记得归记得,这等于一张催命符,在告诉朱慈,他没有多少时间了。
和闯军间的屏障也只剩下居庸一处,但那里显然是守不住的。
唐通和杜之轶基本上是没什么抵抗就投降了。
可不可以把唐通部招回?
不显然不行。
虽然唐通的投降会增加闯军的实力。
但人家就是个软骨头,见闯军投闯军,见清军投清军简直毫无节操可言。
回到京师,朱慈还不一定能将其控制住。
在这一点上只能顺其自然。
“圣上何事如此忧虑。”
张庆臻也在朱慈的身旁,看到朱慈的表情变化,忍不住的问道。
“宣府陷了。”
朱慈并不打算隐瞒,这种事情早晚都要让他们知道的。
张庆臻顿时错愕起来,这样的重磅消息甚至让他张着的最半天没有合拢。
宣府对于京师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在宣府被占领之后,闯军对京师便彻底形成合围姿态。
京城作为大明首都,现在已经是彻底孤立无援。
当然也不是,闯贼打到山西时候,天下已经尽知。
那些贪生怕死的军阀不敢动,但一些舍己为国的义士已经是募集了士兵,以勤王军为大旗,朝着京城汇聚。
只要京城能多坚守几天,等到其他勤王师赶到,形式将大为改善。
各路秦勤王师中,吴三桂是最为重要。
吴三桂朱慈虚眯些眼睛,想起了现在似乎还有吴三桂这个棋子。
这显然是一个大汉奸,其恶劣程度,仅次于洪承畴和范文程。
但现在这个时间点还不好说。
史料上记载,在明没亡的时候他还是忠臣,忠心于国事。
满清数次招降都无功而返。
直到他心爱的圆圆女神被祸害了后,才冲冠一怒,打开山海关。
这是主流说法。
但具体吴三桂是个什么样的人,朱慈还真不好说。
如果如果在大明还在的情况下,他还是忠臣状态,并能够及时回防,或许情况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