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料这钱沣又是三呼九叩:“陛下,近日来,京城的各大粮商,听说陛下要打开京城九大皇仓,运粮江南,他们认为京城必定粮空,所以正四处高价购粮,趁着夜晚偷运进京,想囤积居奇,高价抛售……”
乾隆皇帝一听,不待他把话说完,火就上来了,当下即命太监传来京城九门提督,命他号令各处把守城门的官兵严查死守,只要有大宗粮食进京,不管是谁的,全部扣留,以充国库。
从乾隆这里讨来了“尚方宝剑”,钱沣真是喜出望外,一出宫门,即带手下直奔九大皇仓,还没等这些守仓官吏们回过神来,就取出钦差印符,把九大皇仓的大门,还有所有的出库入库账目,贴上封条,盖上钦差大印。又命从九门提督那里借来的骁骑营官兵,严守各处仓门,没有他的批准,既不准放出一粒粮食,更不准放进一粒粮食,违令者斩!然后带着几个得力的手下,挑灯夜战,核查起账目来。他这一查就是两天两夜没合眼,号称储粮千万石的皇粮国库,竟然满打满算没有五百万石,连皇上亲口许下的八百石救灾粮都凑不起来。
两天后,早朝快要罢了的时候,钱沣急急忙忙赶到了金銮殿禀报。
乾隆一听,大吃一惊,霍地一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几步走下丹墀,指着钱沣的鼻子哈哈大笑说:“差粮了?真是笑话,我大清国这些年风调雨顺,国阜民丰,皇家九大粮仓少说也有数千万石的储粮,你说说,区区八百万石,还会差粮?”
钱沣冷冷地看了一眼站在百官之首的和珅,不卑不亢地回话:“这我就不知道了,陛下得问总管天下军机要务、兼管京城九大粮仓的和中堂!”此时的和珅早已吓得胆战心惊,面如死灰。自前日听各大粮仓的官吏报信说钦差大人封仓清库,昨日又听山东巡抚国泰等几名死党来报说,运往京城的粮食,一进城门就被九门提督派兵查封了,他就知道大事不好,私卖皇粮漏底了。
这次钱沣一定是有备而来,不如破釜沉舟,素性说破,或许会有一线生机。于是,和珅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硬着头皮说:“回陛下,的确是差粮!如今,九大粮仓的储粮,据臣下估计,大约有五百万石,尚差三百万石!”那夜,以文字的形式死去了,唯留下永巷那个角落的一片孤寂,我若能活,今生今世必不动情。李玉天她以另一种方式存活,。
李玉天她是,是送往代国的美女。旅途的奔波让,。去往代国的路途遥远,她已经绝望,离长安越来越远,不知何时才能回归故土。
代国的宫殿凄凉,抵不上长安的金碧辉煌。这里的静让人毛骨悚然,一阵压抑涌上心头。
初次见他,是在他最狼狈的时候。
那时候,刚刚二十岁的他站在雨里,任雨水浇灌在他的身上,望着他眼神中的无助,李玉天她的心猛地抽搐。
李玉天她走到他的身边,为他撑起雨伞。他紧紧地抱着她,也许是忘了推开她,更或许是不想推开。
李玉天她只是任他抱着,为他挡住所有的泪水,以及偶尔吹来的冷风。
他是堂堂代王,看见,他心灰意冷
这一下,轮到乾隆皇帝傻眼了,他目瞪口呆地看着和珅说:“怎么可能?你别以为朕日理万机,一些琐事就不记得了,每年各省实征上缴的数量,朕还是历历在目!”
和珅不紧不慢地回答说:“回陛下,实征的数量固然不错,可陛下有所不知,这天下各省远近不一,有的有万里之遥,沿途的运耗的确不小,还加上入库前晒耗、雀耗,真正入库的数量就大相径庭了。”
乾隆皇帝听了,鼻子里冷冷一哼,怒目圆瞪地看着和珅说:“和珅,你别以为你作为执掌天下粮仓的总管,你干的那点猫腻,朕不知道?这如今,国家地方征粮,下至粮长,上至粮道,那都是层层加码,加码的理由就是粮耗,实际上是各级官员趁机捞点油水,还美其名曰‘养廉’!聪明的下级官员不敢独得,还要抽出一部分孝敬上司,名曰‘羡余’!你的羡余大概不少吧?这些年,我可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和珅一听,山呼万岁,磕头如掏蒜,感恩涕零地说:“陛下真是火眼金睛,料事如神,奴才干的这点事儿,您都知道!这可是历朝历代的潜规则,奴才是见他们为朝廷办事尽心尽力,就依例赏给他们一点甜头,当然,这‘羡余’我还是得了一些,请陛下治罪。不过,这京城九大粮仓的亏空,实为粮耗,除了奴才刚才说的运耗、雀耗之外,主要是因为自打陛下登基以来,这天下政通人和,百畜兴旺,就连这老鼠也跟着兴旺起来,九大粮仓的鼠患防不胜防,越来越大了!可怜那粒粒归仓的粮食被它们吃去了大半!这不,这次一听说陛下要开仓赈济江南灾民,我就从山东等地急调三百万石粮食入库,目的就是凑齐八百万石之数,请陛下明鉴!”
乾隆皇帝的脸上一会儿yin、一会儿阳,当他听和珅这么一说,才明白昨日九门提督来报,扣压了三百万石,原来是和珅从外省调拨的,心里略宽,就似笑非笑地看着和珅问:“仓鼠乎?硕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