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了上官婉儿,回到梁王府,袁嘉升开始了逍遥的王爷生活。->
到了梁王府,袁嘉升这才知道,所谓的盛唐,也只不过是少数贵族的乐园。
梁王府很大,九进九出的大院子。在西苑,袁嘉升正要回身要走,忽然瞥见小窗里伸出两只纤洁玉手,卷开了帘子。
袁嘉升不觉一怔,这是哪来的女子?
再看时,帘子已高高卷起,露出了两个女人的脸儿,十足的妩媚,那粉颈儿越发显得雪白。
“梁王好!”她们见了袁嘉升,走过来行礼。
“你们是?多大了?”袁嘉升仔细一看,这两个女人是一对姊妹花,长得一模一样,年纪也不大。
“回王爷,我们是梁王府的姬人,十六岁。”姐妹二人中年长的姐姐说。
“想不到武三思还有这爱好。”袁嘉升一笑,说:“你姊妹二人好似一朵并头莲花。”
年纪小一些的少女乖笑,说:“那就请王爷赐我们姐妹名儿!”
“好。你们姐妹,姐姐就叫小莲,妹妹就叫小碧吧。”两位姐妹的声音很好听,宛如一曲菱歌出晨湖,这对姐妹伶俐口齿让袁嘉升的欢喜添了几分,说。
“多谢王爷。”一对璧人就肩并肩儿地跪在了袁嘉升跟前。
袁嘉升便把她们姊妹二人留在了身边,照顾自己的起居。
这姊妹二人面色绯红,浑身肌肤洁白,一点瑕疵都没有,好似玉雕的一般,白里透红,身体上还散发出一股淡淡的体香。
出于好奇,袁嘉升问姐妹两人肌肤何以如此洁白?
姐姐小莲说:“我们姐妹入梁王府,长年喝人乳,用人乳洗澡,因此肌肤如此洁白。”
“梁王府上哪来那么多人乳?”袁嘉升问。
“府上常年雇佣了十几位奶妈,奶水充足!”妹妹小碧说。
袁嘉升说:“这得让多少穷人家的孩子没奶水吃,以后你们喝牛乳或羊乳吧。”
袁嘉升有时候也去宫里和上官婉儿**,享受两人偷情的滋味。
太平公主得到心腹密报,知道上官婉儿和袁嘉升也密会,找了一个时间,宴请袁嘉升和上官婉儿。
那天,估计时间差不多恰到好处了,太平公主借口起身更衣,离席而去。
袁嘉升和上官婉儿走到长廓下,两人**,院子里两只悠闲的白鹤,也相互依偎。
上官婉儿和袁嘉升亲热,总是撒娇地唤袁嘉升为“官人”。
袁嘉升也常常抚弄着上官婉儿的粉脖儿,唤她“娘子”。
太平公主回来,刚好撞见,道:“哎呀,你们两个真是有情,大白天忍不住……哎呀,情浓得很。”
“公主,婉儿不是故意的……”上官婉儿有点不好意思,整理好衣服。
“不用解释,你们快活就行。”太平公主哈哈笑道:“梁王的本事本公主也领略过,不过梁王也是喜新厌旧啊。”
“新旧我都喜欢呀。”袁嘉升笑道,他盛情邀请太平公主一起来吃酒。
“不了,七嫂还那边让我去陪她,你们两个玩吧。”太平公主喜笑颜开,说:“改天咱们一起聊一聊,七嫂也想和你见见。”
有时上官婉儿睡在宫里的床上时,袁嘉升就悄悄进房去,坐在一旁看着她。
袁嘉升一直看到她穿衣梳妆完毕,然后抱在怀里玩笑一阵,才拉着她的手,和上官婉儿一块儿用早膳。
上官婉儿让袁嘉升更加了解唐朝和武周。
上官婉儿说:“在唐朝,社会上的人一般分两类,一部分是贵族,另一部分则是平民。当时的贵族被称为士族。”
袁嘉升道:“武周的贵族之间差别也很大吧?”
上官婉儿说:“是的,也依据出身和等级的不同,而分为了封爵贵族、门第贵族和官僚贵族三种。”
袁嘉升道:“贵族里最显赫的是皇亲国戚吧。”
上官婉儿说:“是的,包括李唐的诸王和武姓诸王,算是亲王,是贵族中的贵族,食邑千户。第二层的是门第贵族,比如秦家、程家等入了凌烟阁的开国元勋氏族。处于社会第三阶层的,是通过参加科举而成为官僚。”
袁嘉升说:“我听说武周的科举,让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到京和地方担任高官。太宗和武皇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
上官婉儿说:“武皇很重视科举,曾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科举中殿试的开始。”
“科举有什么科目?”
“科举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明经、进士是什么?”袁嘉升问道。
上官婉儿说:“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
“两个有什么区别?”
“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墨义。”上官婉儿说。
“婉儿,你懂得真多。帖经和墨义是什么?”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呢,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这两样有什么用?”袁嘉升问道。
“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上官婉儿回答说。
“听说武皇还开了武举?”
“嗯,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
“最近的武状元是谁?”
“郭子仪。”
“除了科举,没有别的途径当官了吧?”
“平民里有一种特殊的人群,便是官佐。唐朝的官佐虽然地位高于普通平民,但子孙后代没有封荫。”
“平民百姓的生活怎么用?都有田地?”
“大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是为农民,他们是庶民的一员,在士农工商中排第二位。按照均田制的授田规定,享有凡年满十八岁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六十岁以上的老男和笃疾、废疾人,每人分田四十亩;寡妻、妾给口分田三十亩,若立户者给口分田二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田地还真不少!唐朝疆域辽阔,人少田多,如果不遇到天灾**,一般可以丰裕富足地享受悠闲的田园生活,难怪后来有开元盛世。”袁嘉升心想。
“除了平民,还有贱民。比起平民来说,贱民的命运更加凄惨,因为他们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包括官户、乐户、工户、杂户、音声人、由司、部曲、奴婢等类别。”
“哪些人属于贱民?”袁嘉升问道。
“官奴婢、官户、乐户、工户、杂户、音声人等属于官贱民,而私奴婢、部曲、客女等则属于私贱民。官户、杂户等主要是前朝或当朝因罪而被配没入官,婉儿本来也是贱民,武皇赏识提拔,才当了女官。梁王不会嫌弃我的出身吧?”上官婉儿说。
“哪里?听说你的父亲以前是入阁的宰相,上官大人名声很好啊。”袁嘉升说:“我听说奴婢才是贱民里最低等的吧。”
“嗯,按照大唐律法,奴婢的身体和生命全部属于主人,通常是主人用金钱购买而来。大唐的法律,对于等级制度的规定严格,使贱民这一阶层很难翻身。”上官婉儿说。
“张易之兄弟被杀后,她的母亲就沦为贱民了吧?她能习惯吗?听说张易之生前,为他母亲阿臧建造一座七宝帐,金、银、珠、玉等各种珍宝,没有不汇集在这座宝帐上的。”
“是的。张易之等被杀,家道也败落了。他母亲阿臧没入官府充奴仆。张易之的母亲原来帐幔里面置放的用象牙制作的床,铺的是犀角簟席,鼲貂皮做的褥子,蛩蟁毛和蚊毫所制做的毡褥,可笑的是,阿臧竟然跟凤阁侍郎李迥秀结婚,是她靠儿子的权势逼迫李迥秀这样做的。”上官婉儿说。
“我听说了,李迥秀畏惧张家权盛一时,又嫌弃她年老色衰,于是颓唐地饮酒浇愁没有止境,直到醉得酩酊大醉为止,经常是阿臧怎么招呼他也不醒过来。”
“贱民难以翻身吧?”
“嗯,贱民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依靠主人的仁慈或自己的努力,获得赦免,比如婉儿,也可以一点一点提高自己的地位为良民,再去参加科举取得功名。”
“通过联姻而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呢?”
“对于贱民来说则基本近于不可能之事,门当户对是最起码的婚姻准则,无论是社会伦理还是成文的法律规定都严格禁止不同阶层之间的通婚。为了维护贵族阶层的地位,触犯者将财产充公,付出血的代价。”上官婉儿说。
袁嘉升算很幸运,在武周当的是最高级的贵族,住进了梁王府的豪宅,还有了专门的两个贴身丫鬟阿莲和阿碧姐妹。
在上官婉儿的建议下,袁嘉升当了梁王,就全面学习当高级贵族,生活在洛阳这座神都,首先就是面对吃的问题。
这一点,袁嘉升觉得在洛阳当贵族还是有优势的。就算是在开元全盛时期,平民能够三餐无忧、终年温饱已经很不错,哪怕是顿顿吃小米干饭就咸菜,也算是小康之家。
来到大唐成富人,甚至首领,要是不小心穿成了贝加尔湖旁边的游牧族长,隔三岔五啃羊肉,或者落到朝鲜半岛上,名义上也是大唐蕃臣贵族,食案上却只有泡菜……
不过,即便是袁嘉升这样成全国顶尖的贵族梁王,跟现代大啖鲍脯鱼翅的暴发户还是没法比,很多袁嘉升喜欢吃的家常菜都没有,比如番茄鸡蛋,酸辣土豆丝,甚至连辣椒都没有,还有袁嘉升的最爱花生米也没有。
唐朝吃的真不咋的,比如就拿武皇的男宠张氏兄弟,他发明了一种自以为高明的食物烹调法,就是把活鸭鹅关在大铁笼里,笼当中生一堆火,旁边放盛有调味汁的铜盆。
想一想,那些鸭鹅被火烤得受不了,就去喝调味汁,让鸭鹅来回奔走,一直持续这个状态直到被烤熟烤焦,毛皮脱落,就可以吃烤鸭烤鹅了。不过,这种东西,吃法是讲究,会好吃吗?没人知道。
不过袁嘉升毕竟是在神都当梁王,梁王府的东西还是能满足他的口腹之欲。那天,东方既白,袁嘉升在梁王府的床上睁开眼睛,小莲和小碧过来伺候,新的一天开始了。
小莲问袁嘉升:“老爷,是在家吃,还是出去吃啊?”
“老爷?我有那么老吗?”袁嘉升道:“在家吃有什么?以往梁王早上吃什么?”
小莲道:“王爷,一大早没太多时间慢慢做饭,一般也就是吃馎饦或者粥了。”
“馎饦?”袁嘉升觉得这名字听起来倒还挺新鲜,“那就来一份尝尝。”
“好的,老爷!”小莲一声吆喝,奴仆很快用木盘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食物,放在食案上。
在小碧的伺候下,袁嘉升梳洗完毕,走到饭桌旁坐下定睛细看,白瓷碗盛满的浓汤里,沉浮一些拇指大小的柔软面片。
“原来馎饦就是面片汤啊!”袁嘉升大失所望,他想确认一下,问小莲道:“这东西怎么做的?”
“就是把锅里的水烧开以后,用手指一下下挼面团,一次挼下来大拇指宽、极薄的一片丢水里去煮。或者也可以揪成筷子形状、一尺长的面片去煮,就接近于粗韭叶汤面了。”小莲回答说。
“去!白水煮面条可太难吃了,你们得往里放些辅料调料什么的啊!”袁嘉升说:“现在有什么调料吗?”
“放啥呢?”小莲问道:“这就看您的个人喜好了,有放猪油葱花的阳春面,有放鸡肉鸡蛋的亲子面,还有放鸭肉的、放羊肉的、放姜汁的、放茱萸的面……”
“放茱萸?”袁嘉升道:“本王还是出去吃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