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正值盛夏,七月的太阳像火炉般烘烤着大地。∞路策马向西北方向,过草店、路襄阳,一路白天行路,夜晚投宿。大江沿岸此刻一路已是从满眼的嫩绿到深绿葱茏,从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到金黄的稻田在蓝天下如黄锦铺伸、在夏风里如金浪翻滚。天气也是时而暴风骤雨,时而烈日当空。不觉已过数十天,

    一日路过一片焦土田埂,有一镌着的雄浑的古体字的石头界碑在烈日下伫立着,三保对朱棣道:“已到了均州。”朱棣点点头。均州?不知道均州是哪儿?我觉得问也问不明白,便只是一路跟随。但触目已不是绿色,而是一片萎黄,一路上更是炙热。又是数天的酷暑难当,竟沿路未曾见下一滴雨,在烈日的肆虐之下,不得不头戴遮阳斗笠,虽身着长衣长裙但仍觉得皮肤细胞都被晒得在炸裂,汗水涔涔直流。可朱棣他们仍是头顶烈日竟毫不在意。小土被我缚于背上,仅仅斗笠的一点可能的荫凉,晒得没有一点动静,我经常怀疑它是否还活着,渐渐眼前的庄稼地慢慢现出干裂,赤日炎炎似烈火燃烧,野田禾稻多半枯焦萎在田地里,渐渐路边的树木也都有干枯萎死。刘山道:“唉,少爷,看来均州今年是个大旱之年”。

    这日午后,到了一片千米高山之前,但见高山深谷,山峦叠翠,那最高的山峰直入云霄,山势甚是雄伟。对久未见绿色的我来说不由精神为之一爽。只听三保道:“燕王爷, 已到均州太和山。”均州太和山?是哪个山?这么雄伟的太和山我怎么没听说过?

    我们驱马驰近,已到山脚。只见山势险拨,林木茂密,郁郁苍苍,山腰可见云腾雾蒸,崎岖山径,盘旋曲折隐入山中。在山脚下即有阵阵山风拂面而来,给燥热的空气里带来一丝凉爽。我们正准备下马息憩片刻,忽然不远外山林边传来一阵狂喊声“还想跑!看你们还朝哪儿跑!”我们展目一望,见从山边的一旱地里一老汉扯着一个几岁孩子背着一包裹正向这边仓惶逃窜,后面有几个壮汉手里拿着刀棍叫嚣追赶,老汉衣衫褴缕,形容枯槁,须发蓬乱,憔悴不堪,身上披一条破破烂烂的褐色粗布短衣,下摆处残破的如丝如缕,一根草绳儿胡乱系在腰间,小腿打着绑腿,脚下是一双破得丝丝缕缕的草鞋。孩子被拉着狂奔,突然绊到一块石头一下摔倒在地,草鞋也掉了,老头还来不及扯起孩子,包裹又掉在地上,他仓惶地拣起包裹拉起孩子,后面的人已飞脚追上,立刻踹倒在地,拳脚相加,棍棒劈头盖脸。一满脸横肉的大汉一把抓起那小孩,那小孩吓得瑟瑟发抖,哭都哭不出来。

    “住手!”正在这时,一声厉喝,三保已飞身下马,旋即已抓住那彪形大汉,大汉两眼圆瞪,另拳挥来,三保闪身避过,出手如电,只听那大汉一声嚎叫,已瘫倒在地。另几个持棍的见势,瞬间围冲过来,刘山轻嘘一声,猛然飞身出手,瞬间扫倒一片,只听骨头碰地竟发出迸碎声,地上一片惨叫,长棍砍刀飞离三尺外啷铛落地。正在这时,山上已飞身而下两个持剑青衣道士,几声厉喝已遥遥传来:“你们要干什么?!”。三保和刘山飘身站定,地上人“哎哟”“哎哟”嚎叫,另几人慌得拾起刀棍,拖起地上受伤之人连滚带爬的仓惶跑了。

    “又是一群欺压百姓的奴才!” 两青衣道士见状,冷言道。

    那老汉如同看到救星,扑倒在地,磕头道:“求道长救命啊!”

    那两道士点点头,转而看到我们,其中一青衣道士一剑背于身后,一手单掌竖起,恭声道:“不知这几位施主有何贵干?”

    朱棣已下马,他双手递上一封信。那道士接过信一见封上戳印,立时变了脸色,立即示意了下另一道士,然后恭敬道:“请几位施主慢上,我立刻先行上山通报真人。”他说完,迅速持剑飞身而上,身影灵动,眨眼已没入树枝摇曳间。这功夫!我看得目瞪口呆。

    另一青衣道士在前引路。山下是一片干旱龟裂的大地,山上却是一片葱茏,山路两旁满眼苍翠,野花摇曳,蝴蝶翩飞。抬眼望去,青褐色的石阶逶迤曲折直通山顶。我们拾阶向山门而上,“哗哗—”一条瀑布顺着山势飞流直下,像一条细长的白纱在山前飘拂。遍山苍松翠柏,酷热燥汗之气顿减。山腰处就有丝丝缕缕的青烟薄雾,越往上只见峰岩兀立,涧水长流,树密林深,空空蒙蒙。微风中,隐隐山林间道观隐现,偶尔传有钟声,更有剑声,木叶的清香中,又隐隐有檀香的气息,忽听得一阵长长的钟鸣声,随着天风,悠扬飘下,山高入云,沓不见人,钟声却是庄严悠远。

    我们一路上行,越来越云雾缭绕,山风清幽,但我却已有些气喘时,突然青衣道士用手一指,道:“施主,轩辕宫已到”。我们抬头一看,只见一曲长长的丹墙隐在苍松老桧之间,绕过苍松翠柏,一座庄严古朴的大殿突显坐立在高高的白玉石砌就的台座上,重檐叠脊,翼角飞翘,翼角悬垂的拙朴铜铃随风摇曳,那深黑古朴的两扇观门已洞然大开,观门上一方匾额上赫然竖铸着“轩辕宫”三个斗大字体。大殿门口数十石阶下早已有一长须道长率数十位青衣道士降阶迎出,长须道长身披黄罗道袍,脚登细麻云履,手执拂尘,道袍飘飘,仙气萦绕。

    朱棣立刻恭敬的双手抱拳,长须道长赶紧迎来,恭身施礼道:“贫道是正一道教第四十三代真人,武当派第三代掌门徐长善,道号真智。因家师长年云游四海,很少在观中,所以一应事务家师吩咐都由贫道处理。实不知贵客光临,有失远迎。”

    武当派?哦,原来这竟是后世人万分景仰的武当派。我恍然大悟,过襄阳,一直西北方向,这么雄伟的山脉,原来这里是武当山,明朝还称作是太和山。怪不得刚才那青衣道士轻功如此了得。

    “哦,张大真人不在山中?”朱棣道。张大真人?武当山?明初?难道是传说中的活了几个朝代的张三丰?我心中暗暗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