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1章 父子议事

    袁谭正色道:“眼下最紧要之事,一是处理好粮草储备之事。々春,我们与公孙瓒的战争就会打响。

    战端一启,谁也难以预料。若是到时候粮草不足,便是再精锐的大军也只有一败涂地的份。可是而今军中储量未必够用,邺城大仓空虚,所剩的粮食还得用来安置流民。

    因此我们必须再从别的途径获取一大批粮食,如此方可开战。先前我已命逢纪从那些倒卖粮食的官员和韩馥家中抄取了大量钱财,我们现在就要用这笔钱财去那些世家手中买进粮食。

    至于他们会不会卖给我们,父亲,我们的晒盐场有消息传来没有?”

    袁绍正认真地听着袁谭讲话,听闻袁谭此问不由得一笑,说道:

    “前些日子盐场遣人回话,工匠们依据谭儿的简册,通过大量实验,已然整理出完备的晒盐之法,其制取的食盐,无论是成本、产量还是口感,都绝不是现在市面上的食盐能比的。”

    袁谭高兴地点点头,说道:“食盐巨大无比的利润,可以说是没有人能够抵挡的诱惑,我们正好以此为契机,将甄家拉拢过来,甚至是暗中将其掌握在我们手中,如此一来,不仅粮食之事可以迎刃而解,更为我们日后对付世家添置了一把利刃!

    父亲不知,儿子心中最为忌惮的就是这天下世家!他们盘根错节地寄生在大汉这个庞大帝国之中,无时无刻不在汲取着丰厚的营养。

    尤其是光武帝借住世家力量复兴汉室以来,他们更是一日比一日壮大,甚至天下世家联合起来,能够占据这个国家六七成的力量!

    这些既得利益者,对上就像是一只只寄生虫,通过察举制等手段把持权力,沆瀣一气腐蚀着这个国家。对下就像是一只只吸血虫,疯狂地吸取着百姓们的鲜血。

    若是不打这些毒瘤,不说他们日益膨胀的权力**会促使他们觊觎我们袁家的权柄,光是这些吸血虫不断的剥削行为带来的无比尖锐并且会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就会在百十年后毁灭掉我们现在付出的所有心血,让我们费尽心力构建的国家在此崩盘!”

    哪怕以这个时代低下的生产力,哪怕是再加上一些地区连年灾害,大汉子民手中的土地也绝对足以养活这个国家所有的人!大汉子民产出的物资也足以支撑起每一个家庭生活。

    可是为什么还出现饿殍千里的人间惨景,还会有无数人在温饱线间苦苦挣扎,还会有那么多人宁愿死也要去参加黄巾起义?

    是剥削!沉重的、严苛的乃至残忍的剥削!什么蝗灾旱灾,什么严重水涝,那不过是因为来自方方面面的苛捐杂税、层层盘剥已经把百姓们剥削压榨到最低线上了!随便来一个什么意外因素就会上无数人艰难维持的生计彻底崩坏!

    这就是为什么每次王朝末期都有规模极为庞大的农民起义,因为他们已经忍受到无法忍受的地步了!他们实在是已然活不下去了!

    那就反他娘的吧!华夏男儿可没有外国那种深入骨髓的贵族观念,我们从来信奉的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凡能活下去他们就会竭力克服一切困难活下去,如果真的实在是已经活不下去了,那对不起,你不让我活,你就去死吧。

    而就这样那些世家还在不断地加深盘剥,除非代代都有朱元璋那样的绝世狠人用屠刀来狠狠遏制这种剥削,否则国家怎么可能不崩盘?

    袁绍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也是熟读史书之人,历史上世家势力之大,几乎是始终牢牢把握着三国态势的走向。

    先不说他们以世家子弟投效诸侯的方式两头下注,先天稳赚不陪的行为。就说他们的影响力,哪路诸侯若想有所作为,必须得拉拢自己境内的世家大族,否则连自己的地盘都掌握不了。

    不说那些基本被世家掌握的杂鱼,孙吴如何?几代人对世家连削带打,不还是被世家子弟把持着地方到中央的显要位置,不还是被目光短浅的江东世家捆死在江东那一某三分地,始终也只能割据无力争霸,

    三国中最强大的曹魏势力,曹操在世的时候就极为倚重颍川世家的力量,虽说还能压制的住,但等他一死,世家就彻底把持了朝廷,最后世家代表司马家直接篡夺了皇位,整出了一个令万人唾弃的晋朝。

    世家门阀,和后世的官僚阶级一般,都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最大的毒瘤。

    袁绍又斟酌着说道:“虽然世家是我们必须打击的敌人,但谭儿还是不要太操之过急,这事得慢慢来才是…”

    袁谭轻轻一笑,沉稳地说道:“父亲放心,儿子很有耐心。父亲,朱汉那些人最近怎么样了?”

    袁绍不屑地一撇嘴,说道:“这个狗才,最近觉得自己得势了,正大肆笼络党羽,给人封官许愿呢!甚至还上下其手贪污**,多有不法之举。偏偏还自以为自己做的挺隐蔽,真是好笑,殊不知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送到我的案头了!”

    袁谭面色一冷,哼了一声,说道:“父亲且交待下面的人,细心打探着这些的动静。现在朱汉就像是一块腐肉,我倒要看看他能召出多少老鼠来!待和公孙瓒打赢了这场仗,他们一个也跑不了!”

    袁绍认同地点点头,又问道:“儿啊,到时候出现那么多官职空缺如何处理?这不像军中,有大量我们的人手能够填充进去,到时候怕是不好办啊。

    再者,谭儿你不是还要改革旧制吗,那更需要大量的合格文官啊。”

    袁谭想了一会,说道:“无妨,这毕竟还是来年的事,我们明天就设立一个学堂,选拔平民子弟入学,学习识文断字与处理政事。

    到了明年的时候,我们携大胜之威,荡涤庙堂之举,四世三公之名,虚心求贤之诚,广发招贤令,不怕没有贤才来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