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刚和何自强同时盯上了美国和中国国内的股票市场。﹣>
在听取了一帮所谓的专家的意见后,他们发现之前用他们玩烂了的商业公司去股票市场“抢钱”根本行不通。
他们必须得找几个实体公司给包装上市。
而此时,美国的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很严,朱刚和何自强觉得他们在中国国内人脉还比较广,先去国内试试水,操练一番。
由于他们自己的资金实力还是不足,何自强联络上一些美国华人社团的资金力量,于是一个新的合伙制投资公司便宣告成立。
他们在bj完成国内投资机构的注册后,就在国内开始撒网,寻找目标。
后来,他们发现实体收购标的还是东北的多。因为东北国企多,大多数都处在股份制改造的迫切阶段。
朱刚与何自强对“丹化”的收购完全就是一场“蛇吞大象”。“丹化”解放前就建厂了,收购时,“丹化”总资产有一百多亿,净资产也有近二十亿。
虽然“丹化”的资产负债率较高,最近几年的盈利水平也不高,但是短期负债也没有多少,这也就是说,“丹化”的近期资金偿还压力根本不大。
如果经营得当,二、三年内,“丹化”的经营状况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改观。
“丹化”进入朱刚的视野,还是朱刚在辛安公司的客户名单上看到的。
一开始,朱刚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个老牌国企。
但是,朱刚在收购省城的几个大型国企因自己实力有限、铩羽而归时,他突然想到了“丹化”。
朱刚和何自强仔细研究了“丹化”的资料,他们便发现“丹化”这个盘子还是很适合他们的胃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