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山区景点多,走进场畔也不错。﹤>
旧屋旧石旧农具,新风新意新吃喝。
三则笑话没深味,两番对照有感觉。
少思往事少烦恼,多看前景多喜悦。
失地没事做,骑车带老婆。过去太劳累,今日好快活。
过时老旧物,没用受冷落。收集作展览,益民也利国。
闲话不要多,正事快接着。上文说道:常大伯的老伴康复出院,老两口在家里没有事干,山色景好路太远,近处道宽骑车转。保管被开待在家,相约出门游场畔。两对老农骑双车,八只眼睛四方看。前后左右皆厂房,绿树红花最鲜艳;商户店铺到处有,旧村土房全不见;年轻农民当工人,老汉老婆吃闲饭;吃饱穿暖待不住,电摩轻快像春燕。
他们把电摩停在免费停车场里,随人流向大门缓缓走去。常大伯边走边说:“好像正修建哩,停车场还是土地方,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第一感觉就不太好。天要是突然下点雨,这些车那就可想而知啦。”
保管接着说:“不咋,人家那么多漂亮小车都不怕,咱那烂电摩怕啥哩。这地方不知是国家弄的还是私人弄的,没建好就开业啦。”
保管老婆说:“咱第一次来的时候路都没修好,这回就好得多啦。弄这事的人有多少钱吗?人家算挣钱算建设,急着开业就有收入了。”
柳枝说:“没建好就有这么多游人,等建好了人才多。钱就是拿钱换的,人家有钱投资,赚钱的日子还在后边哩。咱有钱就知道给大家分,没钱了想弄啥也弄不成啦。你看这停车的地方,没修好不要钱,要是修好了,可能就跟古城二院一样,停车费也是按时间算哩。”
常大伯说:“我看咱现在就挺好,要是还弄着啥,能这么清闲吗?”保管又说:“是呀,我也把世事看开啦,钱挣多少得够,过得去就行了。咱还能活多长时间?没事了好好游玩游玩,享几天清福算了。”
柳枝说:“享福就享福吧,谁还享不过谁啦!过去把力出扎了,把苦吃扎了,把罪也受够了。现在到享福的时候啦,咱就好好享吧。”
保管老婆说:“是呀,你这回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尽情地享吧。”
他们说着走着,远远地听见清脆的女高音在热情地欢迎着,真诚地问候着。“各位女士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到场畔来做客。”
常大伯走着朝西看着说:“你们看,西边挖啥哩?面积可不小呀!”
保管往西一看说:“挖那么深,大概是池塘吧。里边没有湖泊,可能在外边挖哩。人家杭州有东湖西湖,咱这里还不弄它个南湖北湖。”
柳枝又说:“对呀,旅游的地方没水不成。咱那次去的鹊桥公园都有许多荷花池,池里有花有鱼,池边柳条下垂,人坐在浓阴下多---。”
常大伯拉了她一把说:“别说了,门口人太多,小心一点。”
他们怕走散了便手牵手走进大门。门里就跟街道逢集差不多,尽是卖东西、卖小吃的,凡是有点特色的地方小吃无所不有;凡是能叫上名堂的各类商品样样不缺。除了鳞次栉比的店铺而外,露天摊点也是一家紧挨一家。游客也跟赶集似的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各种人物都有。
柳枝走着走着又说:“唉——,没有啥看头。就跟赶集上会一样,怎么叫个场畔?我还以为就是咱们过去碾麦子用的场畔哩。”
保管忙说:“里边就是有碾麦子的场畔。还有碌碡、簸架、?头绳,牛驴、骡马、麦秸垛。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吆着碌碡转几圈。”
常大伯说:“咱把那活干了几十年,骡子马都吆过,看看可以,再不想吆了。过去那年月,场里活每年都得几个月,又热又扎又累,从头到脚全是麦灰,把人能痒死。年轻人没经过,或许会试试新鲜。”
柳枝说:“过去那日子人都不敢想,一年到头少吃没穿,人还忙得不行。场里活辛苦,地里也不松泛,麦子一镰一镰地割,包谷----。”
保管老婆打断她的话说:“不说过去那些事了,咱出来逛就要心情舒畅哩。老说那些旧事,把人听得怪难受的。你们谁想吃啥不?”
保管说:“不吃,刚来先转转,一会饿了再吃。你两个饿不?”
常大伯说:“早上起来喝水吃了点,现在还不觉得饿。你们谁想吃啥就言传。”柳枝说:“我本来不饿,看见那边的泡油糕嘴就馋啦。”
保管老婆说:“咱两个先过去吃几个,我好长时间没吃过泡油糕了。”柳枝朝卖油糕那边走着说:“怎么样,我两个吃了给你们捎几个?”
保管说:“要吃都过去坐在那儿慢慢吃,捎几个油糕咋吃哩?咬一口就流到手上啦。弄不好,就像我经过的那样,吃油糕把脊背烫了。”
常大伯笑着说:“这话倒新鲜,油糕往嘴里吃,怎么能烫到脊背上?”保管也笑着说:“走,咱也过去吃几个,我给你试试就知道了。”
他们走到卖泡油糕哪里,四个人面对面坐了一张桌子。老板热情地招呼着说:“大叔大婶,欢迎欢迎。请问,各位想要几个?”
柳枝说:“每人先来两个尝尝,好吃了再要,不好就走啦。”老板娘子说:“对,先尝尝。这里都是特色小吃,仅此一家,尝了保你满意。”
常大伯瞅着炸好的油糕说:“你们这油糕太小,比过去的泡油糕可差远了。两个太少,尝不出滋味就完了,每人先来三个吧。”
保管忙说:“要么四个,要么两个,咋能要三个哩?咱这里的讲究你不知道吗?给死人献的才是三个。咱们就要四个,以取四季来财之意。”
常大伯说:“哎呀,我这人从不讲究那个,你们说多少就多少,我无所谓。要说字义,三个也有三星高照之意吗,比四季来财还好。”
柳枝看了他一眼说:“三个不好,咱这里给死人献果献馍都是三个,上香也是三根。咱是给活人吃哩,要三个就是不吉利吗。”
常大伯瞪了她一眼说:“讲究怪大的,那献饭咋是十碗哩?”保管老婆忙说:“哎呀,别抬杠啦,谁爱吃几个要几个。老板,给我来两个。”
保管也说:“这里的小吃种类多啦,咱尽量多尝几家,不能在一个地方吃得太多。肚子吃饱啦,再有好吃的就没处盛啦,我也要两个。”
柳枝说:“那就都要两个吧。”常大伯坚持着说:“两个太少,我不讲究,就要三个。”柳枝瞪着他说:“你不讲究我讲究,给他来四个。”
常大伯一个人吃着四个说:“这油糕味还可以,你们一人吃两个不够,再要两个吧。”保管说:“别急,慢慢吃,得喝个什么汤才好。”
卖油糕的老板忙说:“隔一家就有胡辣汤,也是有名的特色小吃。让他们给你每人端一碗过来,连吃带喝。怎么样?那才叫聊咋啦。”
老板说着就要朝那边喊,保管连忙挡住他说:“别,别喊。提起胡辣汤,不由得想起一个我亲眼见过的典故,马上就不想吃那东西啦。”
常大伯看着他说:“你这人典故还怪多的,和胡辣汤咋能扯上关系?”保管反问他说:“你过去上过腊八会吗?”常大伯点点头说:“腊八会谁没去过,除了卖货的,还唱大戏、演杂技、耍武术,弄啥的都有。”
保管接着说:“你说得不全面,还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牲口买卖会。那时候的人穷,上会进食堂吃饭的人少,大部分农民都拿着包谷面馍到会上泡着吃。这样一来,腊八会上卖胡辣汤、杂羔泡馍的生意特别好。”
常大伯说:“这话倒是事实,我过去年年上腊八会,就是带上两个苞谷面铜锤,肚子饿了买碗胡辣汤一泡,煎煎活活地最美啦。那时候的胡辣汤就是快,经营的人特别多,整个腊八会上到处都是,没有啥典故呀!”
保管又说:“你没见过不等于没有。那时候是土路,也不甚宽,通往牲口会的路比各种摊点两边一占,过来过去的牲口就得慢慢走。有个卖胡辣汤的大锅就支在路旁边,满满一锅胡辣汤做好了,正当老板吆喝得正响的时候,有头上会的牛走到跟前,前边拥挤得过不去。拉牛的人只好捉着缰绳站在那儿等。牛的屁股正好对着那口胡辣汤锅,卖胡辣汤的老板连喊带推,那牛不但没走,反而把尾巴一奓,一泡稀屎全部屙到大锅里去了。拉牛的人吓得面如土色,你们猜那卖胡辣汤的咋办呀?”
保管老婆说:“能咋办吗,非叫那拉牛的人赔不可。”柳枝说:“一大锅胡辣汤哩,拉牛的人可能赔不起,他还得自认倒霉,倒了算啦。”
常大伯说:“是呀,那时的人穷,身上能有五块钱的都是个别干部。农民上个会,能装块儿八角就很不错啦。他不倒会说啥。”
保管接着说:“倒,一锅胡辣汤要摊多少成本哩,他能舍得倒吗?他当时并没有叫拉牛的人赔,而是用大勺边搅边吆喝:‘胡辣汤,胡辣汤,多加一味,快来买呀!胡辣汤,胡辣汤,加味不加价,一会就没有啦!’我当时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从那以后,再没有吃过胡辣汤。”
柳枝说:“那样的胡辣汤谁还吃呀?他卖到天黑也没人买,最后还不是一倒下场。不如早点倒了还能节省时间,自己也不缺德。”
保管又说:“嗯,当我再次转过来的时候,人家已经卖得干干净净。”
保管老婆说:“尽胡说哩,你都不吃谁还吃呀?”
常大伯说:“有这种可能,眼不见为净吗。看见的人不吃了,没看见的人还是照吃不误。腊八会上人山人海,有几个能看见的。你刚才说吃油糕咋能把脊背烫了?我觉得不大可能,现在就给咱试试吧。”
保管说:“我的两个吃完了,用你的试吧。”常大伯说:“吃完了再要两个,我的也没有了。这么小的油糕,四个都不够吃。咱要吃就吃个差不多,老板,给每人再来两个。一共十六个多少钱?我顺便给你开了。”
老板再拿来六个油糕说:“八毛钱一个,一共十二快八,够便宜的。人家旅游的地方都卖到一块啦,咱这里还跟平常一样。”
常大伯给他开了钱说:“八毛还便宜,平常连五毛都卖不到。不怪到处都在开发旅游景点,人来多了啥都贵,当地人的收入就大啦。”
保管用筷子夹了个油糕说:“老常哥,到这里就是来花钱的,别说了。你不是要看吃油糕烫脊背吗,我现在就给你试试。前些年的糖特别紧张,坐月的妇女要凭出生证开三级证明,供销社才给买一斤黑糖。”
常大伯说:“这话属于事实,我们有那两个女子的时候,为买点黑糖就把难作扎了。我把办法用尽也没买到,最后还是她爸寻人买了一点。”
保管接着说:“那时候的人经常不吃糖,见了油糕就觉得特别嘴馋。平常的社员买不到糖,有权的干部,和供销社有关系的人都能买到。人家就凭关系在粮站买面、在供销社买糖,到集上炸着卖油糕。”
柳枝插话说:“是呀,那时候啥都没有,有关系的人啥都能买到。我坐了几个月就没吃过糖,都是她爸找中医开几副中草药熬着吃。唉,人家坐月吃甜的,咱坐月吃苦的,把命都吃成苦的啦。”
保管老婆劝着她说:“嫂子,别说过去的苦事啦。咱这一代农民,谁没受过那种罪吗,过去了都是好年景。听他说吃油糕咋烫脊背哩。”
保管又说:“有一年,我到四月八会上去买夏收农具,看见卖油糕的很想吃。于是,我就从买农具的钱里抽出一毛买了两个油糕。”
卖油糕的老板娘子惊讶地说:“一毛钱买两个,就那么便宜?”
柳枝对她说:“你们年轻人不知道,那时候的钱很值钱,一毛钱两个不便宜。我们社员在生产队里干一天挣一个劳动日,值多少钱到年底分红的时候才知道。好的生产队能分五六毛钱,不好的也就三两毛钱。大部分群众都是超支户,谁拿啥吃油糕哩?能吃起的没有几个农民。”
老伴娘子又说:“过去的人都那么穷,他们炸油糕卖给谁呀?”
保管娘子说:“主要卖给挣工资的干部啦。有的农民家里不一定都是农民呀,也有在外边参加工作的。那些人月月有工资,家里的经济比较宽展。所以说,上集能吃起油糕的还是大有人在。”
常大伯说:“咱们不要东拉西扯了,快叫他试吃油糕咋烫脊背哩。”
保管把油糕拿在手里试着说:“我当时穿着背心,就这么拿着热油糕咬了一口,里边的糖就流到手掌下边啦。我急忙抬起手用舌头去吃那点糖,手掌下边的糖又流到胳肘拐上了。我怕掉到地上可惜,又抬高胳膊这么一舔,啊呀,咋又把脊背烫啦!这下试的好,脊背没烧衣裳脏啦。”
凡是吃油糕的人全都看着他笑,老板娘子竟笑得直不起腰。常大伯也大笑着说:“啊呀,啊呀,真能烫到脊背上,我这回相信了。”
柳枝戳了他一指头说:“叫你信了能弄啥,把人家的新衣裳弄脏了。”
保管老婆用卫生纸给丈夫擦着脊背后边的糖说:“不要紧,不要紧,他又不是见面来了。衣服脏点怕啥哩,回去洗一回还跟新的一样。”
常大伯笑着说:“你这人的典故还不少哩,咱两个在工地停了那么长时间你都深藏不露。还有什么奇怪的事?不妨一并说出来分享分享。”
保管也笑着说:“要说奇怪的事还真有两件,保证关中八大怪里边没有。别说你见多识广,我要是不说,你今辈子都不会知道。”
常大伯说:“那也未必,我比你大三岁,你知道的事我咋能不知道哩?”保管又说:“别在我跟前倚老卖老,你见过削萝卜把鼻子削了的人吗?”
常大伯用左手做着捉萝卜的姿势,右手用筷子当刀子着削了半会说:“不会,不会,削萝卜都是这个姿势,左手把萝卜捉在肚子前边,右手拿刀子从里往外削,咋有可能削到鼻子上?你这话虽怪,但不是事实。这就跟写小说一样,故事可以虚构,情节不能捏造,要附和逻辑性哩。”
保管又说:“怪事之所以怪,就是很少见的事;如果随处可见,那就不叫怪了。我说的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发生了,你把经过一听,就知道合不合逻辑啦。过去的麦子品种不好、产量不高,农民一镰一镰地割下来,一车子一车子地拉进场畔,千辛万苦地碾打出来,扬净晒干以后,先国家、后集齐、再个人。要是遇点天灾产量下降,到社员跟前就没有了。”
常大伯说:“这种情况咱四个人都知道。先国家,就是先交爱国粮;后集齐,就是留够储备粮;再个人,就是最后给社员分。好了每人分个七八十斤,不好就只有三四十斤秕秕麦啦。都知道的事,不说也罢。”
老板娘子说:“我们不知道,分那么点粮咋得够吃?你还是说说吧。你看,那几个桌子上的人吃了都不走,就是想听你说的故事哩。”
旁边桌子上有个人说:“是呀,这里就叫场畔,那边还有碌碡、牛驴、麦秸垛。我们看了都不知弄啥哩,听这位大叔一说才有点明白。”
常大伯着急地说:“可是,可是,他说削萝卜削鼻子哩,老说这些不沾边的事,那不是膝盖上边钉掌哩——离蹄太远啦!”
保管争辩着说:“离题一点也不远,正因为群众没啥吃才提倡瓜菜代吗。每年的场畔碾打结束以后,生产队就开出来种萝卜,在霜降前后拔出来给群众分点,以菜当粮,起码能凑合着解决几天肚子问题。”
常大伯又说:“这些都是事实,我当会计的时候就给社员分过萝卜、南瓜。这下虽然沾上主题的边啦,但是,与削鼻子还是不大相干。”
保管接着说:“你可能没拔过萝卜。那时候,社员的肚子经常饿着,拔萝卜的时候背过干部,都想偷着吃点。干部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故意避开让群众吃。有些人上地的时候带着学生削铅笔用的小刀,有空就偷着削萝卜吃。霜降前后的天气特别短,下午上工一会,天就朦朦胧胧地快黑啦。那时候的人很少吃油,得鸡蒙眼的人多,天不黑就看不清了。”
老板娘子不解就问:“为啥不吃油哩?粮食少也该多吃点油呀。”
柳枝解释着说:“谁不想多吃油,一年到头,一个人只分一斤稠糊糊的棉籽油。逢年过节,待客的时候才用一点,平时哪里敢吃。”
旁边桌子上那人吃惊地说:“天哪,一年才有一斤油,那日子咋过哩?不知你们是怎样熬过来的。我家四口人,一年少说也得百十斤油哩。”
保管说:“人到啥时候说啥时候的话哩,你要是生在那个时候,还得一样往过熬。你们这一代人有福,没出过大力,没受过一天罪。”
常大伯说:“社会越来越好,往后的孩子比他们还有福。人就是前仆后继,一代比一代强吗。别说没用的啦,赶快言归正传吧。”
保管接着说:“我队上有一次下午拔萝卜,天快黑的时候队长来了。有个爱在干部跟前表现的社员马上走过去胁肩谄笑、轻嘴淡舌地说:‘队长来了,我给你削个萝卜吧。大家都吃了,刚下霜的萝卜最甜啦。’队长还没表态,他就挑了个好露头青萝卜拿在左手,右手取出小刀就削。---”
常大伯笑着插话说:“这人可能就是你吧?我记得在工地上的时候,就是你爱在经理、工程师跟前说些舔钩子话,你老表都反对哩。”
保管忙说:“不是,不是,那人是个妇女,家里挺可怜的,人多劳少,少吃没喝,常年四季醃着一瓮咸菜。饭少了先给娃吃,自己饿得不行就吃咸菜。她讨好干部没想升官发财,主要是为了多挣一点公分而已。”
柳枝插话说:“那时候的社员都在设法填饱肚子,谁还想升什么官,发什么财?咸菜我也经常吃,渴了喝水把肚子灌饱就不饿了。”
保管老婆补充着说:“那时的人家家腌咸菜,一来是日常生活的主菜;二来就是解决肚子饿的特效药。一吃就渴,渴了就喝,喝饱就不饿啦。”
老板娘子感叹着说:“唉,办法是不错,治标不治本,一泡尿尿得又饿了。听说那种盐不能多吃,多了与身体有害,得了病就治不好。”
柳枝又说:“可不是吗,我孩子她爸早早就死了。那时候的人,六十岁是大年龄,七十就算高寿哩。你看现在的人,七八十岁还跟小伙子一样,九十多岁的人,那个村都不少,就是一百往上的人也不稀罕啦。”
常大伯说:“这些真切事实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社会变好的铁证。咱不说这些人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啦,快让他说削萝卜吧。”
保管接着说:“那人也是鸡蒙眼,时间又在光线不亮的下午。他削了半截后把捉萝卜的手抬起来,拿到眼睛跟前一看,绺绺道道的,还有好多皮没有削净。这咋吃呀?他那拿小刀的右手跟着抬起来,就这样眼睛看着没削净的地方,由外向里这么削着,皮削下来了,余力没有用完,---。”
保管边说边试,筷子自然削到了鼻子上。吃油糕的人又是一阵大笑,老板娘子连笑带说:“真的,真的,那样削自然就把鼻子削啦。”
保管又说:“当然是真的啦,我亲眼见到的事,那还能有假。”
常大伯说:“可能还是你亲身经过的事,我也相信是真的。虽然是一则笑话,但他活灵活现地说清了当时的农民,是多么的不容易呀!这里建了这么大个农耕生态园,还不是为了追忆过去。让现在的人看到、知道那时农民的艰苦辛劳,粮食来之不易,吃饭的时候不要忘记‘粒粒皆辛苦’这句名言。你这两则笑话故事,和生态园有异曲同工之妙。”
保管忙说:“我的第三个笑话就是在场畔发生的,更能切合主题。”常大伯笑着说:“不说了,时候不早,再说下去就会脱离老板的主题啦。”
保管老婆站起身说:“是呀,人家这里卖油糕,不是说书场,也不是忆苦思甜会。咱们不吃了就给人家把地方腾开,先转着看看再说。”
柳枝也站起身说:“对,进来啥都没看哩,光油糕就吃了半晌。快走,快走,好吃好看的东西还多着哩。要是再说下去,其他的就看不成了。”
卖油糕的老板忙说:“不咋,不咋,你们尽管坐,我这里的地方大着哩。有你们讲故事,还能多来几个人,我们听听也能长点见识。”
保管当真坐着说:“急啥哩,今天看不完了明天再来。地收完了,反正咱们没有事干,多来几次怕啥,在哪里都是一样磨时间哩。”
他老婆往出走着说:“让他一个人坐着说去,咱们走吧。”
常大伯把保管拉起来说:“走吧,咱们先转着看看,一会再说不迟。我还想打听这里的负责人是谁,回去把你这笑话整理出来推荐推荐,说不定还能被采用,给他们这里增添一点很有风趣的内容。”
保管马上站起来说:“对,你不是能写文章吗,我可以给你提供一点素材,不知有用没用。”常大伯说:“有用,有用,我现在正写农村题材的小说,你说的这些话完全有用,可以全部编入到故事之中。”
保管高兴地说:“那好,只要你的小说出版了,说不定我也能出名。”常大伯边走边说:“我都没想出名你还想,咱这样的人能出名吗?我写小说只不过是自己的爱好,根本就没想出版,咱也没有能力出版。”
保管跟在常大伯身后嘟囔着说:“不出版写那干啥呀?你一个人再看能弄啥?劳心费神伤脑筋,耽搁时间摊成本,到底图了个啥嘛?”
常大伯说:“我只想做点自己爱做的事,啥都不想图。临死之前给世上留点东西,至于有用没用,那就只能以待天时,凭他的运气了。”
他们从小吃街出去经过许多地方,路上铺着过去磨面用的石头磨扇,两边全是各式各样的仿古式铺面,路边石渠流水,绿树遮荫,葫芦倒挂,彩灯高悬,辣椒鲜艳,包谷吊串,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地感觉。
保管走着走着就说:“他们怎么把过去磨面的东西踩在脚底下了?”
常大伯说:“对呀,这可能就是要把过去的旧东西彻底打倒在地,踩上亿万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之意吧?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对。”
柳枝附和着说:“是呀,过去那些困难岁月,千万不敢再回来了。咱好不容易闯过来啦,现在回想起来,简直害怕的不得了。”
保管老婆说:“哎呀,你不用害怕,过去了的年月咋能再回来哩。现在的人,做啥都是电气化,要是没电就不得活啦。”
保管也说:“是呀,社会只能向前发展,咱们用不着操那些闲心。”
他们再向前走了一会,远远看见有座石山遮天蔽日,高高地耸立在前边不远的地方。常大伯抬头看看说:“怎么,农耕生态园还有石头山哩?”
保管忙说:“那不是石头山,那是用好几千个碌碡垒起来的高塔。叫什么‘五谷丰登’塔,是场畔里最高的、标志性的建筑。”
常大伯快步走到跟前看着说:“果然全是碌碡,他们不知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碌碡?能把这些没用的东西弄来摞在一块,可真不容易呀!”
保管说:“都是花钱收来的,人家只要有钱,要啥东西都不难。”
柳枝用手摸了摸说:“我说咱村里皂角树下边那么多石头东西,一夜之间全不见啦,原来被他们偷到这里来了,咱们可以报警呀!”
保管老婆说:“报警能弄啥,人家是出钱收的,警察能把人家怎么样。偷石头的人不知能买多少钱?警察趁不着追查,连油钱都不够。”
常大伯说:“追查啥哩,卖几个钱也是辛苦所得。这些笨重东西闲着没用,有人出力把它弄来,给这农耕生态产业园里修建了一座罕见的碌碡山,不光具有观赏价值、纪念意义,同时还能让好多人挣点辛苦钱。”
保管四处张望着问:“老常哥,你的知识高,啥叫仰韶文化吗?”
柳枝说:“你都不如我,这么高的碌碡山,不就是要仰头看吗。”
常大伯向保管望的地方走着笑着说:“仰头看的就叫仰韶文化?那么,地上铺的这些磨扇子就该叫‘低韶文化’了。其实,仰韶文化也是彩陶文化,记载了黄河流域五千年以前的人类发展史。陕西境内发掘的遗址最多,最早发现的却是河南境内的仰韶村,故此称之为仰韶文化。”
保管随后走着说:“我看画的这些人都披着头发,光着身子,精腿精脚,没有一个穿衣裳鞋的人,只给腰里围点什么东西,他们难道不冷?”
常大伯又说:“那时候没有布,工具都是用石头磨哩,哪里来的衣裳鞋袜呀。腰里围的不是树叶树皮,就是野兽皮毛。但他们早就会烧陶器了,各种用具都是有纹彩的陶器,所以又叫彩陶文化。因为各种工具是用石头磨制而成,历史也把那个时期叫‘新石器时代’。”
保管老婆看着那些画说:“天哪,那时候的人比咱们能可怜一万倍。咱们那时,虽然布少,凭布票买哩,但瞎好都有衣裳穿。你看他们,一年四季就是这样精腿光脚,可怜地连衣裳都没得穿,咋在世上活呀?”
常大伯说:“现在的社会,都是祖宗万代一步一步地发展过来的,往后只会越来越好。国家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就是让人们不要忘记过去。”
柳枝走过来说:“我看没有必要,过去的事就让过去得了,看不看还不是那么回事。现在的人,谁也不想回到过去,看它有啥意思哩。”
保管说:“咱们看它没意思、没用处,人家考古学家看它就是无价之宝。不然,国家为啥要下那么大的功夫研究开发、重点保护哩。叫咱们看来,粮食是人类活命之根本,最有用啦。但是,有用的东西未必值钱,而那些毫无用处的东西却价值不菲,还说是价值连城啦、无价之宝啦。咱也不知它们贵在何处?世上没有任何一件所谓的无价之宝完全可以,要是没有粮食,人类就没法活啦,地球不知被什么东西主宰呀!” 正所谓:
粮食宝贵没有价,文物无用最值钱。
破盆烂罐好何在?动辄就是百万元。
千年古物全没有,四季到头仍是年。
腹内无食人得死,地球不知谁掌权?
常大伯说:“社会上不论啥东西都是缺者为贵。粮食虽然有用,可是它很多,多了就不值钱啦。那些无价之宝因为它太缺啦,所以才值钱。国家为啥花那么大的力气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因为太少,害怕断了种。”
柳枝又说:“断了种比屁淡,没有牠们,人还不是一样地过日子吗。国家也是闲得没事干啦,尽弄些没用处的东西。有哪些钱多干些实地事,国家就会变得更强大,人民的生活也会更加美好。”
常大伯顶着她说:“人心没底,这样的生活就够幸福啦,你还要多么好?国家要弄的事不会没有用处,没知识的人只是不知道罢了。”
柳枝也顶着他说:“我没知识,看不到;你的知识高、看得远。那你说说,那些值钱的坛坛罐罐、泥人人子有啥用处,能吃吗能喝?”
常大伯又说:“吃、吃、吃,你就知道个吃,把人都吃-----。”
保管连忙打断他的话说:“哎呀哎呀,别抬闲杠啦。其实,嫂子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国家要强大,最主要的就是发展经济,把军事、科技尽量往高提。在这些方面做得比别人强,外国人就不敢小瞧咱们啦。你看现在,咱们一再反对韩国部署美国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人家还是没有停止;咱们要实现半岛无核化,朝鲜还是一颗接一颗的试验发射。周边小国都把咱们不当回事,美国那就更不用说了。咱们要是比他们强大,不听话就干掉它,杀一儆百,看他们还敢不敢。还有日本,必须寸步不让----。”
常大伯又打断他的话说:“行了,行了,那些国际问题更不是咱们这些小民百姓操的心了。快走,快走,今天争取多看、多转、多吃饭。”
他们随人流漫步走进一座展厅,里边摆放着一个庞然大物,参观的人从它周围转着圈走。这东西好像是用半个巨树做成的木头家伙,长短大概有四米多,宽窄也有一米四五,表面起明发亮,像玻璃似的又光又平。
柳枝用手摸了一下说:“他们把这么大的半个树放在这里干啥呀?”
常大伯看看一个牌子上的字说:“那上面不是写着书案两个大字吗。既是书案,一定是看书、写字用的,这上边咋光光地啥都没有?”
保管随后说:“看书写字,弄这么大的树未免太笨重啦。用两张三合板做个大案子,还不是一样把书放啦,要写什么字也能行。”
保管老婆扭头瞪了他一眼说:“人家没有你灵活吗。”柳枝忙说:“是呀,是呀,他们的确太笨啦。把这么笨重的东西弄进来,得让人出多少蛮力呀?现在的木头再便宜、再没用,也不能拿半个大树做书案。”
常大伯仔细看看牌子说:“这木头叫黄花梨木,价值七百五十万哩!”
保管连连摇着头说:“假的,假的,梨树能长这么大吗?你活了一辈子,几时见过这么粗、这么高的梨树?分明是胡吹牛沟子哩。”
保管老婆说:“人家又不是卖的东西,用不着制假造假。吹牛皮不犯罪,能吹尽管吹吧。无非是为了引人注目,宣扬自己有钱罢了。”
常大伯再看看又说:“天哪,这东西的产地是南美洲,他们是从南美洲弄回来的。这里不是关中地区的农耕文化生态产业园吗,把人家南美洲的东西弄回来干啥呀?花了七百五十万元,可能让外国人把咱捉了?”
柳枝嘟囔着说:“干啥呀?拿别人的勾子给自己做脸呗。跑那么远的路,糟蹋了七百五十万元买个这。唉——先人把屎吃得多啦!”
旁边有个游人插话说:“花了七百五十万,不一定外国人能得那么多。你想,从那么远的地方弄回来,要走多少路、经过多少人的手哩?”
保管忙说:“是呀,是呀,现在的人,雁飞过去都想拔毛哩,谁过河沟渠子不夹点水吗。我就敢说,经办这事的人,一定没少弄钱。”
常大伯说:“听说这地方是私人投资兴建的,自己难道还拔自己的毛、贪污自己的钱不成?咱们还是赶快转着看吧,别说那些没影的话。”
柳枝又说:“私人,私人才不会弄这雌怂事,花七百五十万弄个这,有啥用处吗?一定都是国家的钱,糟蹋起来不知道心疼。”
保管老婆接着说:“是呀,私人谁有多少钱?能舍得这样糟蹋吗?只有国家的钱才会这么搞,实地用一部分,干部弄一部分,经办的再卡点油,叫什么互利互惠、共同富裕。其实,都是把国家的钱往自己腰包弄哩。”
保管阻止着说:“别胡说,没有根据的话乱说啥哩。现在这社会,私人有钱的不在少数,富可敌县、敌省、敌国的大有人在。”
旁边又有游人插话说:“那些人的钱大都来路不正,多半是掌权的大干部。真正合理合法、凭下苦挣的人,不可能有那么多钱。”
柳枝说:“是呀,正儿八经挣钱的人,几辈子也买不起这么个书案。”
常大伯说:“也有凭自己本事干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有能人脱颖而出,干出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说长寿公司那个老板,人家就没违法乱纪---。”
柳枝又顶着他说:“对啦,对啦,没违法乱纪也是投机取巧,沾了国家的光啦。要没有那么多退休干部领着国家的高工资,一个个都害怕死,想活个长生不老、万寿无疆,谁会出高价买他的保健产品?”
常大伯又说:“就算是国家的钱,人家没有胡作非为、巧取豪夺。能够瞅准商机、合理合法地把钱挣回来,那就很不简单,不是一般人所能办到的事。还有这片生态园的老板,听说也是这类能人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干出了一番成绩,他挣的钱几代人睡着吃都吃不完。”
保管感叹着说:“啊呀,我如果是他啥也不弄啦。整天东游西转,啥事不干,家里修成宫殿,穿的一天一件;世间美味吃遍,别墅到处修建;豪车一辆千万,保镖看家护院;好戏时时观看,美女夜夜更换。”
他老婆推了他一把说:“快去,快去,快找你的美女去。”
常大伯笑着说:“他不是还没发财吗。所以说,人和人不一样,有的发了财就像他说的那样,只图自己吃喝玩乐、过奢侈生活。---。”
柳枝又插话说:“有的就像你这大瓜怂,有两个钱也不会自己用,--”
常大伯争着说:“我到底算个啥吗,有钱也是那几个果园赔---。”
柳枝又打断他的话说:“那还少吗?百十亩果园哩,都是刚挂果的优质品种,至少也赔几百万。你,你瓜兮兮的,全部给几个村的群众分了。”
旁边的游人听到这话,全都原地不动,呆呆地看着常大伯。一时间,整个展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似的。保管老婆怔怔地说:“你,你确实太瓜了,几百万都不当钱。可惜咱们离得太远,连音信都不知道。”
保管说:“我早就听老板说了,知道有啥办法,只能替他惋惜。”
常大伯无所谓地说:“嗨,惋惜啥哩,那点钱算得了什么,和人家这里的园主比起来,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人家有那么多钱就没图自己享受,而是把钱拿出来在家乡建了这么大的生态产业园,不但给过去那些早就退了休、下了岗,闲在家里占地方;放着没有用,毁了不应当的老家伙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地方。也使这么多人民群众有事干、有钱赚,闲暇无事游场畔。人家的确为群众办了件天大的好事,为社会做出了辉煌贡献。”
展厅里的游人又像游鱼似的游开了,他们也随着人流继续向前走了许多地方。有个不知什么展厅门口摆着一张桌子,没有进出游人,常大伯傻乎乎地就往进走。坐在桌旁椅子上的姑娘说:“大叔,买了票再进。”
常大伯站住脚问:“买票,里边放的啥吗?咋还要买票哩?”
姑娘又说:“大叔先把票一买,进去看看就知道了。”常大伯说:“行,行,干啥的都要吃饭哩。你们买票也是应该的,一张票多少钱?”
姑娘答道:“二十块钱。”常大伯正要掏钱买票,柳枝过来拉开他说:“别买,能看个啥吗?无非是些破铜烂铁、盆盆罐罐之类的,心重得就要二十块钱。快走,咱有二十块钱好好吃一顿,看它的啥哩。”
常大伯又想说‘你光知道吃’,保管忙说:“里边可能是些文物,是考古学家看的东西,咱们外行看不出啥眉眼,看不看都是一回事。”
保管老婆接着说:“是呀,看它有啥意思哩。咱们是出来闲逛的,不要钱的地方随便逛逛,要钱的咱就不进去了,快往那边走吧。”
常大伯只好大家意见为意见,随大家向北走去。看了许多农村过去的家用东西,还有些烟袋、烟枪,算盘、辣椒,老枪、土炮,长矛、大刀之类的老式兵器,也有好多过去打仗用的弹药。再往前走还有一架什么飞机。
常大伯摸摸飞机屁股说:“好像是真的,这里不是关中地区的农耕文化产业园吗,过去的农业几时用过飞机?弄这未免有些脱离主题。”
保管也摸了摸说:“真的也是废品,人家可能嫌放着占地方,弄到这里就能增添一项内容,吸引吸引游人的眼睛,管什么主题不主题哩。”
保管老婆摸了下说:“过去的农民只见过天上飞的飞机,有一回,掌柜的骑自行车带我去洗澡,就是从飞机场旁边过哩。我老远看见里边停的飞机很好奇,想进去看看,还没走到跟前,站岗的就大声喊着往过跑。”
柳枝羡慕着说:“你比我强多啦,还有掌柜的带着去洗澡,还老远看过飞机。我,我那些年就没上过县,没见过澡堂子,掌柜的早----。”
常大伯拉着她说:“快走,快走,别想那些事啦。”柳枝拽开他的手说:“你们都摸了,让我也摸摸,日后死了就和你们一样啦。”
柳枝摸了半会才随后出来向西走去。经过几座亭楼草庵,见了许多碌碡磨扇,看了不少土墙蓝砖、画像旗幡;念了好多词句古训、谚语铭宣,摸了许多石柱木杆,绕着碾盘转圈圈。头上顶着蓝天,脚下踩着青砖--。
常大伯抬头看着说:“你们看,前边放了那么多过去的硬轱辘大车,还插了那么多旌旗,简直弄得跟古战场似的。都是些木头车,农民拉庄稼、拉粪土用的,和旗子根本沾不上边,要它们有点驴头不对马嘴。”
保管看看说:“嗨,你这不是吹毛求疵吗。人家把这里弄得旌旗招展,还不是为了大造声势,吸引游客吗,与驴头对马嘴的啥事哩。那边还有些带棚子的轿车、独轮小推车,总和农耕文化能沾上边吧。”
他们来到跟前走着看着,这些东西可能不是多么值钱,都在露天放着。还有好多好多生产工具,都是他们用过的、最熟悉的铁叉、木叉、大间叉,四股、六股、撒场叉;驮犁、垫犁、除草犁;木锨、扫帚、大推杷;锄头、镰刀、人拉犁;镢头、麦钩、铁钉耙;拥脖、暗眼、?头绳,曳把、笊篱、木簸架,等等等等,凡是前些年用过的生产工具无所不有。
很明显,这些下岗农具和那些运输车辆的命运差不多,不是什么值钱东西,都在露天地方放着,害怕雨淋坏了就给上面喷了层清漆。还有几辆大车好像是刚收来的,有人正给上面刷着清漆。
常大伯看着看着就十分痛心地说:“唉,没处放了少收一点,各样都要几个,有代表性就行了,大可不必收这么多。放在这儿风吹雨淋太阳晒,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它们个个劳苦功高,都是为人类做过卓越贡献的功臣元老呀!看到它们落得这样的下场,未免让人看着寒心。”
保管忙说:“哎呀,你伤感啥哩?它们都是些没有生命的死东西,放在那里不是一样的。人家要是不收上来集中在一起,还不知零落在什么地方,跟孤魂野鬼似的受难着哩。不是被雨淋坏,就是被农民火化了,如今有这样的待遇就很不错啦。你应该为它们高兴才是,用不着伤感。”
柳枝说:“高兴,咋高兴得起来哩?这些家具就跟咱老年农民一样,干不动了,没有用了。但以前也是出过力、流过汗,做过贡献的人呀。你儿子要是给你没有住的地方,任凭风吹雨打,你还高兴得起来吗?”
保管又说:“哎呀,哎呀,这些东西没有生命,他们知道啥吗?咋能跟有血有肉的人一样哩?走吧,这里都是咱们用过的东西,没啥看头。”
常大伯走着又说:“唉,一样是不一样。人是感情动物,看到和自己相伴多年的东西落得这样的下场,难免有点于心不忍。”
保管老婆说:“话虽如此,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人就是再有感情,到分离的时候还要分离哩。父母对儿女操碎了心,含辛茹苦地把他们养大成人,自己老了,到死的时候还是要分离的。两口子同甘共苦、恩恩爱爱地过了几十年,一个得了不治之症,感情再好也得分离。”
保管说:“是呀,这都是没办法的事。人尚且如此,何况是这些没有感觉的物件哩。咱往过走,那些纺线车子罗麺柜,手摇风车织布机,也是咱们用过的东西,年轻人没见过,咱不用看就知道怎么回事。”
他们再走了一会,保管指着前边说:“你们看那边是啥东西?”
常大伯看了看说:“铡橔、铡刀、麦秸集,你没见过吗?”
保管又说:“咱用过的东西,咋能不认得哩。我看见它们又想起了另一个笑话,‘铡草把屁股铡了,’你们说奇怪不奇怪?”
常大伯笑着说:“奇怪,太奇怪了。你说的笑话都很奇怪,吃油糕把脊背烫了,削萝卜把鼻子削了,现在又说了个铡草把屁股蛋铡了,一个比一个奇怪。本来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比你那么一说一试就可能了。”
柳枝说:“过去给牲口铡草我经过,一共四个人,一个扖草的,一个递草的,一个压铡把的,还有一个担草的。压铡把的出力最大,但不操心;扖草的出力虽小,却很担心,稍微不注意就把手铡了。递草的不太费劲,却很忙奔,赶别人上工就要把麦秸从麦秸垛上用踏铡铡开,用手撕下来打成铺铺,铡的时候蹲在扖草的后边,一铺一铺地往跟前递。担草的则是挑着两个大老笼,把铡好的草担着往饲养室里的草房倒。总的来说,没有一样轻松活,扖草的和压铡把的都是面对面,咋能把屁股铡了?”
保管老婆说:“过去铡草都是男劳的活,你咋能知道得那么清哩?”
柳枝又说:“我掌柜的身体有了病,我是替了他几次才知道的。”
保管说:“你说得不错,那时候铡草的确如此,压铡把的人就跟铡美案里的刽子手似的,左手叉在腰,右手捉铡把,腰杆挺直,眼睛睁大,憋着一口气,耳朵听着话,扖草的人哼一下,双手使劲猛一压。”
常大伯说:“这项工作我干过,啥情况都了如指掌。生产队开始是按时间记工分,一个劳动日十分工,上下午一晌三分,中午的时间能长一点就是四分,社员干活还算卖力。后来时间长了,就有些聪明人磨开洋工啦。出力不出力,实干不实干,反正公分是一样的。社员一个看一个的样子,大多数群众上工都磨开了。这样一来,生产队的各项工作只干没有进度。于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各到处开始实行定额管理,凡是能定额定量的工作全部实行定额。铡草是按担记工,一担两大老笼四分工,由饲养员计数报工。也就是说,一晌铡了四担草,四四一十六,一个人就是四分工;如果能铡八担,每人就能挣八分工了。没见有铡了屁股的。”
保管说:“如果随处可见,那就不叫怪事了。过去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优惠、照顾正策,不管啥人都是按劳计酬、安工分红。我村里有个心宽体胖的小伙子浑身是劲,就是双目失明,眼睛看不见,队长就来了个‘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安排他压铡把最合适不过了。”
柳枝插话说:“就算是瞎子压铡把,也不至于把人屁股铡了。”
保管走到铡橔跟前说:“我给你试试就知道了。”他老婆连忙阻挡着说:“别试,刚才试了一回把衣裳弄脏了;筷子要是刀子就真把鼻子削了。现在再试,要是真把屁股铡了咋办呀?回去连电摩都骑不成了。”
常大伯走过去抬起铡把说:“不要紧,这上边没有铡刃。来,我当压铡把的,你当扖草的人演试一下,要是真把屁股铡了也不得烂。”
保管说:“不用你压铡把,我一个人连试带说就可以了。那时干定额活不是要抓紧时间吗,我就这样扖麦秸,瞎子压铡把。我把麦秸捉好就哼一声,瞎子听到就压一下,我一哼,他一压,一哼一压,一哼一压的一直都很顺利。”柳枝又说:“不顺利能咋?怎么也铡不到屁股上去。”
保管接着说:“我身后那个递草的不是来的早吗,他憋不住了就去麦秸集背后解手。我把跟前的麦秸扖完了只好拧过身,自己去拿远处的麦秸,谁知屁股刚撅起却放了屁,瞎子听到响声就把铡把压下去了。我听到‘咔嚓’一响,当时疼得‘吱啦’一声尖叫,连忙伸手一摸再看,手上血淋淋的。瞎子还大声喊着:‘咋啦,咋啦,半会咋听不见‘哼’啦?’”
保管试着说到这里,周围的人又大笑了起来。保管老婆嘟囔着说:“我说你屁股上咋有那么大一块疤,都几十年啦,今天才知道怎么回事。”
常大伯笑着说:“原来你说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怪有意思的。要不是今天和你到这里游玩,恐怕今辈子也不会知道。过去这项工作,被铡掉手指头的人不在少数,你这种铡屁股的从未见过。后来有了打草机,伤人手的事仍旧不断发生,比铡刀伤得更厉害。我村里就发生过一次,正过年的时候牲口没草吃了。过年期间,家家有事,队长找了两个不熟悉的人去打草,草没打成,先把一个人的手打了,县医院都不收。
我那时是生产队的会计,只好把伤者送进省城里的红会医院。一个病房的伤员,多半都是被打草机打伤的,有的丢了一只手,有的一条胳膊没有了。我队上这个伤员最轻,只打烂了半个手。但他却对青链霉素过敏,其他的抗菌消炎药医院没有,导致高烧不断,伤口感染,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医生只能给他开点消炎片、安乃近什么的,每次换药都要流一大堆脓血,感染的地方就用剪刀往下剪,把人疼得杀猪似的嚎叫。每次看到医生进来换药,马上像筛糠似的颤栗起来,其情其景,实在是惨不忍睹呀!
我和他的家属寻熟人、找关系,想近千方百计才从省四十五号医药库里买了两盒卡拉霉素,拿到医院里无异杯水车薪,几天就用完了。后来,他的亲属终于在县委找到关系,把给县级干部预备的庆大霉素买了十盒。感染控制住了,他的手只剩了两个指头。那时候的药物要是像现在这么充足,医疗条件有现在这么好,他的手完全可以保住。”
常大伯说得脸色阴沉、情绪低落,保管劝着他说:“别说了,过去就是那么困难,谁有啥办法哩。只怪他自己太笨,打个草就把手打了。”
保管老婆瞪着丈夫说:“你倒是不笨,铡草也把屁股铡啦。那些都是偶然发生的意外事故,遇到谁身上也不好,你咋能怪他哩?”
保管说:“不怪他怪谁呀?队长派他打草,没人叫他打手呀!”
常大伯忙说:“别说那些没用的啦,我觉得这个世上,几时不凭关系、没有特权就好啦。你想,那么大的医院没有药,有关系的人在省医药库里能卖出来;躺在医院里等着救命的患者没有药,和县委有关系的人却可以买到给干部准备的药。要是能把准备得病的药拿去救命,情况就会好一点。我村里那个患者家属如果找不到关系,他可能早就见阎王啦。”
保管叹口气说:“唉,这种情况古来如此,到现在不但愈演愈烈,而且精益求精,更上了几千层楼,走到哪里都是熟人好办事。”
柳枝说:“花花世事就是这,谁都没有办法,再别熬煎那些事了。我这回要是没有熟人,你,你可能连老婆都没有了。”
常大伯默默地走着没说话,他能说什么哩?面对这种情况的确没有办法。只有希望世上出个有大本事的人,才有可能把形势扭转过来。
喇叭里唱着前些年的红色歌曲,既熟悉、又好听,使人产生一种亲切的感觉。他们听着走着都没说话,走进一座木亭子里歇了一会继续走。
前边又有个买票的地方,有人吆喝着说:“都来看,都来看,好看哩很,保管叫你大饱眼福,流连忘返,看了还想看。一张票只要十块钱。”
常大伯走到跟前问:“喂,买票的,都是啥吗?那边一张票二十,你怎么只要十块钱?可能便宜没好货吧?不买票叫进去看看好不好。”
那人忙说:“不行,不行,十块钱你都不想出,未免太小气了。”
常大伯又说:“不是我小气,没见里边是啥,不知道值不值十块钱。现在不是都兴先尝后买吗,你不让看先卖票,我知道上当不上当。”
那人又说:“这里边有斗鸡、斗羊、斗鹌鹑,都是看热闹的,聊咋啦。只要十块钱,能上个啥当吗。想看就买票,不看了别耽搁我的时间。”
常大伯掏出五十块钱说:“给我买四张票,就是上当也问题不大。”
柳枝又想阻拦,看看保管两口不好意思。保管拉住常大伯说:“老常哥,那些都是小孩爱看的东西,咱们老婆老汉看啥味气哩。”
他老婆却说:“哎呀,哎呀,老常哥想看就看吧,咱们不就是看热闹来的。价钱又不贵,十块钱过去是钱,放在现在还算钱吗?”
保管老婆说着就掏钱买票,常大伯去争被保管拉住了。买票人高兴地说:“别争,别争,你们四人一路,不管谁出钱还不是一样的。”
保管老婆买了票对柳枝说:“嫂子,走吧,进去看看也好。有热闹不看,那咱们弄啥来了?”柳枝顶着她说:“你不是说不要钱的随便看看,要钱的咱就不看了吗?刚从哪里走到这里,你变得也太快了吧。”
保管老婆拉着她边走边说:“哎呀,刚才那是看文物哩,出二十块钱进去也看不懂。这里是斗鸡、斗羊,看热闹哩,十块钱花得值。”
买票人说:“是呀,是呀,这位大婶把世事看开了,有热闹就要看哩。快往进走吧,进去早了能占个好地方,保证大饱眼福、开心极了。”
他们四个一同进去,斗羊现场的地势较低,四面用红砖修着几层看台,四人站在上层,只说能好好看看热闹,谁知常大伯却满肚子意见。正所谓:社会和谐好处多,出门游玩图喜悦。要知看后有何怨,下回再说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