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二章:苗.刀,要小心!

    练苗.刀的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只强在手与臂膀,在拳道上是三流高手,要是有苗.刀加持的话,他足以在拼器械上跻身二流高手。从根本上来说,兵器不管不管形状如何,都只是手臂的延长,若拳道造诣深,使用任何兵器都威力强劲,若拳道造诣浅,使用任何兵器都没有威力——除了苗.刀。苗.刀练好了,足以使不入流变成高手。因为苗.刀从诞生起就是为实战杀戮服务的,其形制是刀剑类兵器中最完美的,它的刀法也极其适合实战。

    苗.刀刀长五尺左右,刀身修长,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既利劈斩,又利划刺,并可单、双手交换使用,以发挥腰背整体力量。临敌运用时,辗转连击、疾速凌历、身摧刀往,刀随人转,势如破竹,杀伤威力极大。它既可作步兵武器,也可作骑兵武器,既是士兵杀敌的利器,也是武术家展示勇武的利器。因苗.刀刀身狭长略弯,形似禾苗,又因为古代荆楚地区的苗山(会稽山)盛产优质铁矿,苗山出产了许多优异兵器,“苗山造”是高端刀剑的代名词,所以这种长刀被冠名苗.刀——虽然苗山铁矿很早就枯竭了,但其他地区打造的优异兵器仍常冠苗字。

    苗.刀起源汉末,一上来就相当成熟,但因为锻造不易,一直以来主要作为皇家御林军的武器,直到在明朝中期,在戚家军手里才威震华夏。因为明朝冶炼锻造技术发达,比起前代有巨大飞跃,利于高端冷兵器的大规模装备,使得苗.刀有机会在战场扬威。戚继光的戚家军以鸳鸯战阵碾压倭寇时,每个小阵有十一名士兵,使用兵器各异,有火器,有冷兵,有长兵,有短兵,但都佩苗.刀一柄,作为短兵相接时的决胜兵器。

    事实证明,苗.刀完胜日本刀,苗.刀刀法也完胜日本刀法。能漂洋过海前来明朝打劫的倭寇往往凶残亡命,习武时间也很长,个人战技比较强,而戚家军士兵多是农民、矿工出身,多数是淳朴小青年,在这方面不如他们,但戚家军与他们拼刀术,却能压制他们。再加上先是鸳鸯阵其他远程、中程兵器已经挫败倭寇锋芒,倭寇只凭着最后一股勇力与戚家军短兵相接,他们只能仰仗自己的精湛刀术,妄图靠白刃战来扭转败局,谁知那些成军并不久的戚家军小青年们却能与他们这些刀术老手抗衡而不落下风,于是倭寇除了溃败再无第二条路可选了。戚家军士兵习练苗.刀尚不久就能与倭寇白刃战而不败,若是习练日久,威力可想而知。所以,当东南的倭寇被荡平,戚家军被调往北方去抵抗蒙古,那些正值壮年的戚家军骑兵手持苗.刀,与手持枪矛弯刀的蒙古骑兵对冲时,更是如砍瓜切菜一样轻松击败蒙古骑兵。

    苗.刀能扬威海内外,戚继光功不可没。那时明朝军队的基础刀法落后,而军中制式长刀又不敌倭寇长刀,故而戚继光针对日本长刀,对传统苗.刀进行改良后进行大规模装备,又遍请军队和民间的刀术名家,共同研究出苗.刀刀法(因为蒙元对汉人的禁武令,宋朝的苗.刀刀法失传了,甚至大部分刀法也都失传了。)

    那种改良的苗.刀又名戚家刀,后来的苗.刀都是它那样的制式,因为那是苗.刀中最完美的。明朝御林军、锦衣卫以及东厂所用绣春刀实际上就是苗.刀,而明朝中后期的绣春刀更是无限接近于戚家军军中苗.刀。(差别在于绣春刀比较刀鞘、刀柄比较华丽,刀身也长一些)日本借鉴戚家军苗.刀,对其长刀进行改良,制成倭刀,借鉴苗.刀刀法改良倭刀刀法,又使之融入剑道。但时至今日,日本剑道高手与中国苗.刀高手挑战之中,苗.刀高手仍是常胜者。

    手持苗.刀的戚家军不惧任何人,不但在东南与倭寇长刀的拼杀中完胜,在北方也击败了蒙古骑兵的枪矛弯刀,直到在与满洲八旗军在浑河血战中因孤立无援而被八旗军重重围困,最终被火炮、火枪消灭。

    禾苗是土地的魂,苗.刀是士兵的魂,善使苗.刀的武者也无庸手。苗.刀极其适合人体力学,苗.刀刀法每一个动作都利于战力的发挥,可以说,苗.刀是不败之刀,是冷兵器的真正王者,苗.刀高手足以是一流高手。

    拳道高手对上苗.刀高手,必须谨慎。拳谚有云“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意思是只要拳道造诣够高,随便练练刀枪就能成为刀枪高手,而若是拳道造诣低,刀法枪法练得再熟也只是花架子。有的拳道高手只习练剑术数天,就能在比剑中击败成名数年的剑术名家;有的拳道高手只练了十几天大刀,就能在拼大刀中轻松击败习练大刀十几年的刀术名家:有的拳道高手只练枪术数月,就能轻松击败练了半辈子枪术的枪术名家……但苗.刀是例外,拳道高手若练习苗.刀(或者其他兵器)的时间不够长,无法轻松击败苗.刀名家。

    苗.刀的半吊子高手就敢说“苗.刀在手,天下我有”,如果苗.刀高手同时是拳道高手,若是比试兵器,那就无解了……

    谷廷舟说他“主修的仍旧是苗.刀”,似乎他修习苗.刀时日不短了。而他似乎是富二代,穷文富武,搞不好他在苗.刀上的造诣挺深的……

    正当欧冶棘心念急转,考虑在谷廷舟面前要不要换个态度时,谷廷舟又道:“达晟拳和十二形门是兄弟门派,这样算起来,你、我、童骏、筱泉、小雷都算是同门了。”

    欧冶棘谦逊笑道:“这我可当不起。你们十二形门是大门派,我们达晟拳只是小门派。”十二形门确实是大门派,它在全国各地都有分馆,学员很多,而且各地同门经常交流切磋,更显人多势众。十二形门门规森严,有严格的师徒制、考核制,学员必须经过授拳师傅承认才能算是十二形门弟子,而即便入门,也分内门、外门。内门主修“践裹钻”,很少花时间、精力习练其他武术,而外门是“践裹钻”与其他武术的结合,学员学习“践裹钻”的同时也不放弃对剑术、刀法、枪术、剑道、拳击、散打、唐仪道等武术的修炼。

    而达晟拳是小门派,它主要以函授形式授徒,只在几个大城市有寥寥几个分馆、协会,学员间联系不多,偶尔会举办几场集训会,教练、学员也不以师徒相称,彼此关系比较生疏。达晟拳没有严密的师徒制,没有严格的考核制:任何人只要花钱买过达晟拳的教材,并且习练一段时间,哪怕只是自学,没经教练半句指导过,也可以自称达晟拳弟子;任何人只要在达晟拳上有一定造诣,就可以随意开馆授徒。

    “是你们太低调了。”谷廷舟笑道,突地想起什么,看向雷露娜:“我记得你前天跟我说,说小皇参加过蒙面武王,是‘铁人四号’,对吧?”

    “对。”

    谷廷舟定睛看向欧冶棘,认真道:“你应该不是‘铁人四号’。‘铁人四号’用的是我们十二形门极为标准的‘践裹钻’,你们达晟拳在格斗方面虽也以‘践裹钻’为核心,但日常生活中,两门弟子的精神气质不完全相同:十二形昂扬,达晟谦和。‘铁人四号’的气场,说好听是意气风发,说难听是嚣张狂傲,而你呢,虽傲骨内藏,但没有他那样凌厉的压迫感。”

    欧冶棘闻言笑笑:“‘铁人四号’也就那样,功力只是半瓶水,哪有什么凌厉的压迫感?‘武王’那几场跨级别交流赛上,他被大叔们轮番吊打,哪里显出他意气风发了?”被贝夜星指认为“铁人四号”后,他曾好奇观看了网上的“蒙面武王”少年组里有关“铁人四号”的比赛,确认“铁人四号”就是自己。他在少年组正式赛里胜了多场,但跨级别交流赛上,他败得简直不要太难看。因为他曾向一位中年壮汉挑战,轻松获胜后就得意忘形了,结果惹怒众大叔,从那以后,每次交流赛上,他都会被至少两位大叔点名挑战。那些切磋比试中,他只险胜了两场,其余的比试,他长则能坚持半分钟不败,短则一交手就败下阵来。

    “你说错了。‘铁人四号’按功力深浅来说,确实算不上什么,但狮子和牛不同。幼师不和壮牛比,只与幼虎比,也与小牛比。”

    欧冶棘不置可否,雷露娜接口道:“他确实是‘铁人四号’。童骏和他比试过两次,绝对不会弄错。”

    谷廷舟笑道:“童骏的感觉不准的,他脸盲,他看谁都能给人家找到兄弟姐妹。”他止住笑声,半是认真道:“不过小皇,你和奈薇长得就挺像,不知是不是我也脸盲了。”

    “你说长得像,应该不错。不过这不能说明什么。”欧冶棘笑道,“亲人间长得像不算稀奇,陌生人长得像更不稀奇。这就证明血缘的重要,更证明有比血缘更重要的。所以说‘同胞’和‘四海之内皆兄弟’了。”

    “说的也是。我父亲有一位朋友和他另一位朋友长得肖似,认识的人都问过他们是不是兄弟。”谷廷舟道。

    欧冶棘笑笑不语,过了一会儿,雷露娜见两人短期内不会说话的样子,便向谷廷舟问道:“廷舟哥哥,你觉得小皇怎样,可不可以加入我们的武道部?他若入部,你反不反对?”

    谷廷舟想了想,打量欧冶棘一眼,认真问道:“你是不是‘铁人四号’?”

    “当然是了。”

    “可你气场不对。”谷廷舟玩味道,“‘铁人四号’意气昂扬,你呢,说好听了是谦和,说难听是萎靡,你们明显是两个人。”

    “你说是两个人也不算错。如果可以,我也想与那个人毫无瓜葛,但他的确是曾经的我。”

    谷廷舟闻言一笑,审慎打量欧冶棘,确认他没有说谎,便转头对雷露娜道:“我不反对。虽然我看出小皇似乎有些冷淡,似乎有点好讥诮,不太好相处,又似乎有几分傲气,有几两傲骨,但我看他没有坏心思,也不太自以为是,既然这样,他要入部我不反对。”

    欧冶棘:“……”既然谷廷舟说的都是实话,他也无话反驳。

    “好吧,你同意,我也同意,只要再有两位同意的,小皇就入部。”雷露娜拍板道,她转向欧冶棘:“不算上你,我们部里除了你认识的筱泉、童骏、奈薇,还有三位,一位叫齐海原,一个叫柏铭,一个叫黄月盈。柏铭和齐海原算是幽灵部员,他们偶尔才会抽空聚次会;黄月盈和廷舟哥哥算是半幽灵部员,缺席次数一半以上。我们部里但凡提议、决定,是四票通过,两票否决,不出席时就没有决议权。”

    欧冶棘闻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