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17 众说纷纭收降事

    ……

    胜固可喜,但如今俘虏甚多,杀不能杀,放不能放,委实难以处置妥当,反成了青州城的一大累赘,西南王的一大心病。(书=-屋*0小-}说-+网)

    近日以来,西南王北宫一刀数次召集军师姜老汉以及一众大小幕僚,除了商议恢复城中秩序,尽快从战时状态回到正轨之外,更多的则是商议如何处置那十六万余的叛军俘虏,以尽快为这场战事降下帷幕。

    北宫一刀正对铜镜,望着镜中浮现的几根白发,长叹不已。

    战胜之前,满城上下,只一心求胜,倒也不曾思考战胜之后的诸多事宜,但如今最大的难关已然跨越,却又有另一个难题接踵而至。

    战俘该如何安置?

    “在下愚见,可化兵为民,罚城外开垦荒田,开采木料石料,使我粮仓充盈,城防巩固。”

    一名年轻幕僚深思之后,首先提出了一则安置之策。

    “不可,开垦荒田容易逃走,而开采木料石料,日日相聚一处,不怕他们聚众反叛么?我们军力有限,需要巩固多城防御,还需虽是救援别处,无法做到面面俱到。”

    立即有人指出了此法的弊端所在。

    如今大战已起,叛军人数之多,分布之广,远非常人所能想象,青州城因有画壁天眼相助,目下正在四处搜寻叛军的下落,虽仍未结束,现实情形,已是触目惊心。

    守城一战而胜,自是大喜无疑,但为将者与兵卒平民不同,还得劳心劳力于此后各方的平乱,如此兵力必然分散,本就不敷使用,哪能再奢侈用在镇压战俘之上。

    “挟此大胜之威,我西南一域战心正浓,大可再行征兵,三月之内要再成军三十万,必无问题。”

    年轻幕僚轻笑一声,信誓旦旦地反驳道。

    “唉,足下对军事不熟,不知征兵容易,训练不易,要想形成足够战力,来与叛军角逐,至少得经过一年以上的训练,才堪使用。”

    后者叹息道。

    “……”

    年轻幕僚到底不够沉稳,面色胀红,还想再辩,可思来想去,不知从何说起,只好怏怏住嘴。

    “垦荒伐木采石,利国利民,只是监管不易,不好尽数派出。那征兵一事,也是时下当务之急,须得立即着手来办,否则我西南难保康宁,只是远水难解近渴,眼下这十六万余俘虏,衣食住行,药草疗伤,一天一天,都是颇大负担,诸位但有高见,只管说来一同商议,今日必要拿出一个结果来了。”

    北宫一刀见此事说僵,生怕坏了和气,连忙从中说和。

    “军需物资一战耗损极大,需要补充,不如将部分俘虏在城中就地罚为苦役,分割配入百工作坊,打造兵甲农具等一应急需物资,以使我后勤无忧。”

    又有一名中年幕僚说出了处置之法。

    “此法与垦荒采石并无本质区别,弊端同样在于难以保证俘虏不聚众叛乱,况且在城中起事,比城外危害更甚。”

    当即有人出面反驳。

    “非也非也,在下此法,与前法可同时使用,城中百工作坊是为要地,原本就有一定守备力量,将部分俘虏分配过去,只要控制数目不太过分,并不会有大问题。另则城外开拓之事,其实在下也是赞同的,那看守监管之人,无需是多么训练有素的精兵强将,要知道这些俘虏早已没了斗志,更被缴除了武装,只需要有一支至多五千的民兵团练看守,就足以应付任何意外情况。若是王爷还不放心,在下以为可以向墨家巨子借来一二十具机关兽人,再配上画壁天眼时时监视,如此就能万无一失了。”

    中年幕僚侃侃而谈,针砭利弊,众人听之,觉得此法的确可行,俘虏皆已破胆,只要利用千里天眼注意观察动向,做足威慑,并不难控制。

    “先生之言有理,且容后细谈,不知诸位可有其他高见?”

    北宫一刀点了点头,觉得如此多方分隔保障,在安全方面似已无不妥,但他仍觉不足,想要集思广益,将俘虏的益处扩大,而风险减小。

    “足下所言,在下是认可的,但在下以为,俘虏虽同是俘虏,却不能一概而论,仍需甄别恶念的深浅。对为恶较浅,且有深切悔悟之心者,大可吸纳做工,他日入我大军,重归我国人也无不可;而屡教不改、恶念深种者,便不得放出,应统一关押。对于曾食过人肉的最恶者应立即处决,绝不犹豫姑息,不使此等坏心者继续危害我神州万民文华。”

    一名作书生打扮的中年士子冲那中年幕僚说道。

    “所言极是,的确应先行甄别,否则后患无穷。”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好,诸位先生所言,本王已经尽知,这群俘虏多达十六万余,是杀不得,放不得,用之还有风险,委实艰难。对于俘虏的处置之法,依诸位先生之见,当以甄别为先,对怙恶不逡者明正典刑可也,其余筛选出来的人,部分移交百工作坊,部分出城垦荒开山……便是如此,诸位可有补充?”

    北宫一刀沉吟片刻,大抵已将思路捋清,觉得如此行事,风险可控,不至于耗费太多资源,还能产生颇多效益,不失为一种不坏的方法。

    但是这一场商议,他见军师姜老汉只在一旁倾听,并未发了一言,便作礼问道:

    “不知先生对此有何看法?”

    内政之事,并非他姜老汉所长,这也是他始终旁观,而不发一言的缘由所在。否则以他此时的名望,一旦提出意见,必然影响颇大,若是其中有疏漏处,而旁人顾及他的颜面,不便指出,只恐怕会误人误己,反为不美。

    只是经历了这一场众说纷纭之后,他还真顺此思路想到了一事,料来无碍,于是他呵呵一笑,说道:

    “老夫还真有一言补充,若有疏漏,请王爷及各位同仁不吝指出,切莫惜老夫这张老脸,而误了大事……”

    “岂敢岂敢,请说请说……”

    见他说得谦和,一众幕僚连道不敢,但也暗暗松了口气,决心定要直言不讳。

    “哈哈,先生说得甚来,快说快说,本王洗耳恭听了。”

    北宫一刀大笑三声,连声催促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