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大和尚破天荒地离了枯坐多载的小庙,而桃夭从他身后欢快冲出,这其中蕴含着的曲折虽多,可但凡明眼之人,自是一见便可猜得个中一二。
并不只刘荡仁一人联想到此节,徐老虽然年华老去,思虑难免枯竭,可目光却愈加狠辣,看得更是通透。
“这小囡哪里来的,好生无礼,居然坏了主人的修行。”
徐老在心中深恨自己的无能,未能履行好护法之职,有悖于主人的重托。
他的心中虽然悔恨交加,可其中的震撼,却也不差分毫。
他行不稍离,自然深知主人修为的高深莫测,这做小庙虽小,并不容小觑,门墙内外,布有重重若希若夷的结界,寻常人莫说轻描淡写便能将他逼出小庙,就是近得门窗半步,亦是力有不逮。
可这总角小童,看其状懵懵懂懂,其实所做之事,在深知内里讲究的徐老看来,堪称惊天动地……
“桃夭,你不得对……老人家无礼!”
想通了此中关节,刘荡仁心中暗道快意,可面上还不得不假模假样地训斥桃夭几句,也好全了双方的脸面。
“对不起,大叔。”
桃夭扁了扁嘴,乖巧地轻跑过来,绕到和尚的面前,低垂脑袋,盯着自己秀气的鞋尖说道。
大叔?
刘荡仁的面上抽搐了几下,这桃夭真是胡乱称呼,若真是她的叔字辈,岂不正意味着她要比他长上一轮?
正正是岂有此理!
他欲言又止,最终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将此念放下……
想他堂堂太子,岂能与一无知小囡因这点琐事而动怒置气,倒显得他城府不足,更何况大和尚犹未开口,他别有顾虑,也不好说话。
“呵,老衲自要出来,与你小童何辜?无妨无妨。”
和尚信誓旦旦地宽解道,他晃了晃有些发晕的脑袋,睁闭了几下眼睛,以适应庙外明媚的天光,随后摆了摆手,示意情绪激荡,对桃夭满是忌惮的徐老稍安勿躁,最后转向在一旁正自患得患失的刘荡仁,叹了口气,和蔼道,
“仁儿,好久不见。”
听说这一称呼,刘荡仁的脸上难掩激动之色,慌忙上前两步,来到和尚的面前,一骨碌便跪倒在地,俯下身去,朝他接连叩拜三下,口中道:
“皇爷爷,你终于肯认仁儿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并非是老衲认你,而是世间缘分如此,老衲今日一出了门外,方知当年的闭关修行,妄图摒弃世间俗务,其实是落了刻意的下乘,远离了究竟法门,堕入了迷障之中。”
这和尚面貌不过不惑之年,自称为“老”,看似怪异,而看在场的几人的反应,丝毫也不以为异,只觉自然而然。
刘荡仁闻言默然,被他称之为皇爷爷,即意味着此人竟也是属于刘氏皇族的一员,更是大汉帝国曾经的掌权者,如今的太上皇……
“唉,仁儿,老衲当年痴迷于空门修行,对你疏之于管教,才造就了你而今的乖戾性子,皆是老衲的过错。”
和尚将厚实的手掌探出,抚在刘荡仁的头顶,轻轻地摩挲着。
刘荡仁出奇地并不因和尚方才所说的话而感到有丝毫的恼怒,反而享受着这久违的温馨,聆听他的训诫,再细细查看他的眼角,似有水光微绚。
人性原本无善无恶,造就了刘荡仁如今秉性的缘由,不得不说的确如和尚所说,与他竟有着莫大的干系。
彼时天下四海,海晏河清,处处呈现出盛世的丰饶景象,于是当时年轻的皇帝,也即如今的和尚,自觉人间功业不过如此,上朝下朝,批阅奏章,一切都是那么的索然无味。
在机缘巧合之下,他便开始沉迷于佛法修行之中,还遍请天下明师来帝都开坛讲法,辩经修行,不亦乐乎。
朝中诸贤良大臣因此而忧心忡忡,四方谏言如雪片般飞来,皇帝烦不胜烦,心想自己贵为一国之君,功业无双,难道连修习佛法的自由也没有吗?
他有心小惩大诫一番,就打了几个叫得最欢的大臣板子,谁知这一下可好,犹如捅了马蜂窝,所有大臣非但未受杀鸡儆猴的影响,反而变本加厉,更有甚者,不惜以死来谏,直搅得朝野内外纷乱无章,长此下去,帝国必乱无疑。
皇帝用尽手段,依然收效甚微,最终心灰意冷,干脆听之任之,由他外头雨打风吹,他自隐身小楼之中,风雨不知。
果然,不久帝国西北方风烟骤起,原来是那儿的蛮夷见有机可乘,便挥刀打马而来,抢夺粮食铁器,搅得边境人心惶惶。
深居简出的皇帝终于被此消息惊动,他闭门沉思三日,想到他贵为一国之主,如此断念修行,误人误己,终究不妥。
他亲自起草,在全天下面前颁下了一封“罪己诏”,就在诸大臣欢欣鼓舞,以为他们曾经英明神武的皇上要远离那些不切实际的妄想,重新振奋起来之时,他的做法,却不啻于晴天霹雳,甚至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让人无话可说……
原来他在帝国与修行这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之间,并非如所有人所猜想的那样,弃修行而理政务,反而是早早主动下诏退位,而将皇位传给了当时的太子,也即是如今的皇帝,自己则乐得耳根清净,愈加沉迷于佛法之中。
在刘荡仁初生之时,很是合太上皇的心意,也不管一个半大的小孩能否听懂他嘴里所诵经文,时常将他带在身边一同参禅,他的年岁愈长,这祖孙二人逐渐结下了身后的感情。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刘荡仁长到六七岁时,太上皇因长时间囿于某一境界而不得其门而出,终日郁郁寡欢,后来经一众大师提点,认为作为一介出家修行之人,他的俗务依然未曾断尽,他长考三日,终于还是将刘荡仁送走,自己多番辗转,最终在帝都之中寻一处造了这座小庙,枯坐其中,并立誓不得究竟法门,绝不踏出庙门半步,一至于斯……
人有贤,也有不贤,皇帝是人,同样如此,刘荡仁的父皇偏偏就是那个不那么贤明的皇帝。
说他不贤,并不意味着他弱于昏聩的地步,只是依他的才能德行,并不足以支撑他那至高无上的地位,
由于他是临危受命,一登基便紧急调兵遣将,夙兴夜寐地筹谋着如何去应对西北之敌,也是大汉国力强大,宵小之敌,终究翻不了天,仅仅仗着兵强马壮,依循成法,虽说费了些力,到底将敌人消灭大半,剩余者抱头鼠窜,流落西方,再也不知去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