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33章 方言的大麻烦(1更求自订)

    方言一开始心里还在犯嘀咕,一会儿见到这个女人时,是否能开口喊一声妈。

    毕竟,这是前方言的妈,不是他的妈。

    但此时,他看到这个女人,听到那一声饱含思念之情的小言,方言的眼泪刷的一下就滚落下来。

    “妈,是我。”方言大步走过去,握住宋柳香一双粗糙无比的手:“妈,我回来了。”

    方言在另一个时空中时,父母早已去世多年,他从小就没享~受过父爱和母爱。

    现在,这一声却是喊得真情实意。

    “小言,真的是你?你变化真大,妈都快认不出你了。”

    宋柳香脸上满是笑容,眼睛还有些发红。

    她伸~出手想去拍拍方言,但见方言身上穿的衣服无比干净整洁,生怕给儿子衣服弄脏了,便又把手伸了回来。

    方言将母亲的动作收进眼里,心中不由一酸,张开手,给了母亲一个结实的拥抱。

    “妈,你的手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手,永远都不会脏。”

    宋柳香眼里泪再也忍不住。

    两行老泪从眼角滑落,在方言背上拍了拍,心中大尉地道:“小言长高了,也长大了。”

    原来的方言沉默寡言,根本不会向人表露自己的感情。

    高考失利之后,就更少说话了。

    现在,方言一下子又是拥抱,又是甜言密语的,这外放的情感表达方式,弄得宋柳香又是高兴,又有点不习惯。

    “唉呀,真的是电线杆回来啦。”

    突然,后面传来闹哄哄的声音。

    方言松开母亲,回头一看,便见好多人跑了过来,围着他看。

    “咦,这不是电线杆啊,电线杆哪有这么高啊¨々。”

    “对啊,这个小伙长得白净好看,怎么会是电线杆。鼻涕泡,你耍我们呢。”

    鼻涕赶紧道:“他就是电线杆,是他自己亲口承认的。”

    “嗯,你真是电线杆?”

    方言笑道:“贵友叔,小时候有一次我生病,还是你背着我,走了三个钟头,把我送到医院去的呢。”

    “哎呀呀,还真的是电线杆啊。”

    “是是是,你看他,眉~眼间跟电线杆一个样嘛,只是高了,白了,好看了,我们认不出来。”

    “嗯不仅仅是高了白了好看了,他身上还有一种我说不上来的东西,这才让我们不敢认。”

    “对了,现在电视上,老放一个大明星,也叫做方言,就跟他长得一个样啊。

    那个方言不会就是电线杆吧?”

    突然,一个村民说道。

    其他闻言,都用期待加询问的眼神,看向方言。

    方言点头道:“如果你们说的是拍戏的那个方言的话,应该就是我了。”

    “哎呀,还真是,电线杆你现在是大明星了。”

    “电线杆真是了不起啊,成了大明星了。”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方言好一阵夸。

    方言笑着打开后备箱,把京城带回来的东西搬了下来。

    这家一包,那家一包,全部分了出去。

    这样一来,众人更高兴了,夸赞方言的话,更是如流水一样涌~出。

    “柳香啊,你可真是生了一个好儿子啊。”

    “柳香,你下半子要享福了。”

    众人的话,把方母高兴得嘴一直没合上过:“都是大家帮忙呢,不然哪有小言的今天啊。”

    东西都分得差不多了,方言见还差一个人,不由问道:“村长呢,他没来吗?”

    众人闻言,嘴里的话一下子停了下来。

    方言脸色微变,问道:“怎么回事,是不是出事了?”

    “呃,电线杆,你刚回来就别管这么多了,其他事,我们会解决好的。”

    刚才的那位贵友叔说道。

    另一个年轻点的村民道:“电线杆也是村里人,反正他早晚都要知道。

    而且,这事也跟他家有关系,早说晚说都得说,现在就说吧。”

    “哎”贵友叔叹了口气,电头道:“.ˇ好吧。”

    说着,他看向方言问道:“电线杆,你回来的时候,看见拓宽的路了吗?”

    “看到了啊?”方言道:“我还在奇怪呢,路怎么变宽了,不过,这是好事啊,不然我的车还开不回来。”

    “是,本来路通了,对我们来说是好事。但是,跟我们要付出的比起来,就不是好事了。”

    “到底怎么回事?”方言沉声问道。

    他这声音一沉,身上的气场自然而然便散开。

    众人顿时感觉到,此时的方言身上又多了一些东西,但什么东西,他们也说不上来。

    但总之,很厉害就是了。

    方言身上的变化,无端给了他们一些信心。

    贵友叔继续道:“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修这条路吗?”

    没等方言回答,贵友叔便道:“因李了赵为,他们看上了我们这里,要把这里修成一个什么什么村。”

    方言道:“度假村?”

    “对。”贵友叔一拍大~腿:“就是度假村。”

    方言眉头一皱,修成度假村是好事啊。

    还可以增加村里的收入,改善村民们的生活。

    不过,既然乡亲们这种表现,他知道事情多半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果然,贵友叔又道:“乡里要把我们的房子和土地全部收回去,但每家只按人口,每人给五千块钱。

    这点钱能干什么?

    人口多的,还能重新盖栋房子。

    人口少的,房子都不够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