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零一章 这一届的电影不行啊

    电影是艺术吗?当然,但那说的是以前的电影。

    现在的电影市场,电影其实已经被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艺术,讲究艺术性、内涵性,要求具有艺术的美感。

    另一部分则是商品,是电影工业的产物。只要满足制作精良,剧情精彩,让观众觉得值回票价,那它的作用就算是完成了。

    所以说,很多时候关于一部影片的争论,其实都是对两种电影要求的不同导致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给第二种电影起个新名字,比如——有序性影像视听资料合集。

    “……你在开场前说的那句话特别好,电影人的价值就在于用影像去记录情感和记忆。我觉得你可以和贾樟柯导演多交流交流,你的这部《房间》和他的电影风格是有些共同之处的。”

    也不知道是惜才还是好为人师,反正侯晓贤还说了蛮多的。也许在他眼里,沐茗现在就相当于武侠里“改邪归正”的反派天才,得多“教育教育”才能归于“名门正派”里。

    好不容易把这位大爷送走,沐茗总算是松了口气。要不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再加上他也算是抱着善意,沐茗早就赶人了。

    至于说转型文艺剧情片导演?等下一次沐茗想拿奖的时候吧。

    “沐导演,您好。”

    一个满头白色卷发,带着圆框眼镜的外国男人走到了沐茗身边。一边向他伸出了手,一边打招呼道。

    “呃,您好。”沐茗伸手回握,脸色有些茫然。尽管他一直觉得老外都长得差不多,但他很确信自己不认识眼前的这个男人。

    或许是看出了沐茗的茫然,来人笑了一声,自我介绍道:“我是乔治·米勒,和你一样,也是导演。”

    “乔治·米勒?”沐茗下意识的重复了一遍,而后陡然兴奋了起来:“抱歉,米勒导演,我没想到您会来观看首映。”

    乔治·米勒,好莱坞著名的澳大利亚籍导演和编剧,代表作是《疯狂的麦克斯》系列。

    1979年,乔治·米勒拍摄了第一部《疯狂的麦克斯》,成为了当年的票房赢家。

    不过从85年的第三部之后,这个系列就因为种种原因暂停了。直到今年,他才带着第四部《疯狂的麦克斯:疯狂之路》回归了。

    沐茗前世看过这部电影,整部影片从头到尾的主旨就一个字:燃!

    全片基本上把文戏缩减到了最简略的程度,飙车、打斗、枪战……别的电影的主角还得抽空讲两句心灵砒霜,但是《疯狂之路》的主角完全没有这个时间。

    沐茗一直觉的,这部电影才是真正的展现了什么叫做“能动手的尽量别吵吵”。

    按理,这种纯粹的商业片是不受各类学院奖项看待的。但或许就是因为它太纯粹了,反倒是凸显出了电影艺术的本质。在16年的奥斯卡上,一口气拿下了十项提名,并打包带走了全部的技术类奖项。

    沐茗此前在戛纳的相关新闻上,也看到了这部影片会参加今年的电影节。当然了,只是展映,不是参选。戛纳虽然商业化气息渐重,但终究还是以艺术类电影为主体的。

    “非竞赛的电影要从明天才能开始展映,所以我今天还是很有时间的。”

    乔治·米勒耸了耸肩膀笑道:“事实上,我对你上一部电影的风格非常喜欢。结果看到你这次的作品是一部剧情片,有些好奇,所以就过来了。”

    二人谈话的位置是靠近影厅门口的地方,人来人往流量很大。比起沐茗,认识乔治·米勒的人还是相当多的。所以也就这一会,两个人就已经被不少媒体记者包围起来了。

    “是的,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我认为,这是我今年到目前为止,看过的最好的一部讲述亲情的影片的了。”

    “不只是电影的剧情,两个主演的表现也非常的精彩,特别是那个小孩子。我个人认为,他的表现足可以参选今年戛纳电影节的最佳男演员。如果,戛纳允许沐给他报名的话。”

    “当然,女主角的表现也很棒。虽然这之前我并没有听说过她,但我认为她的表演并不比过去的几位中国的女演员要差。”

    乔治·米勒并没有吝啬自己的夸赞之言,看得出来,他是真心喜欢这部电影。

    相比于沐茗,乔治·米勒在国际影坛的名气就要大的多了。同样的,观众群体里的影迷粉丝也不少。在他的推荐下,《房间》的热度明显又高涨了许多。

    如果影片的质量一般,在这种高关注度的情况下无疑会备受攻讦;但是,如果影片的质量足够好,那这就是影片人气的催化剂了。

    《房间》无疑就属于后者,看过的观众绝大部分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自发的把好口碑口耳相传出去。

    因此,在第一天展映的几十部竞赛作品中,《房间》成为了人气最高的一部。相比于绝大多数影厅的冷冷清清,这边却一直都是人满为患的状态。

    与此同时,戛纳的场刊《银幕》也给出了对影片大份的结果:3.2分,相当高的分数。

    不过,并不是最高分。

    《刺客聂隐娘》和《卡罗尔》以3.5分并举第一,其后是《房间》的3.2,再之后就是2.8分的《山河故人》和《索尔之子》。

    嗯——不少观众都反应,今年的主竞赛单元的作品水准普遍偏低。十九部影片,有十部的场刊评分在2.5分以下,3分以上的更是只有三部。

    而且这三部里,还是两部华语电影和一部美国电影,甚至前五都没有一部法国电影。看来戛纳官方对法国电影的优待,并没有什么效果。

    不过在戛纳的历史上,场刊得分高和最终得奖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银幕》的评分虽然也是由资深的影评人和电影人给出的,但也不能代表戛纳的最终结果。

    真正具有决定权的,还是评委会的十几位评委。

    事实上,此时的评委会关于几部影片,已经开始激烈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