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二章 凤鸣岐山西岐反 封神劫始天伯动

    且说西岐,在西伯候姬昌的治理下日渐兴盛,百姓安居乐业。这日,忽然一道霞光从天而降,落在岐山之上,一声清脆的叫声自岐山传遍整个西岐,却是一只凤凰,在围绕西岐城翩翩起舞,飞了数圈之后,化为一道金光没入城内,一时间,整个西岐沸腾了。

    西伯候姬昌,夜观天象,发现帝星移位,帝辛的本名元星却是日渐黯淡,周围拱卫的诸将星也黯淡起来,而西岐则星光大振,一颗帝星正冉冉升起,看到那颗帝星,姬昌皱眉不已,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抑或是在担心什么。姬昌广结贤良,收纳贤臣武将,西岐已成大兴之兆。在他的带领下,西岐众人众志成城,愈见兴盛,可是,在这繁华的背后,西伯侯却是叹了口气,“凤鸣岐山,帝星移位,将星暗淡,也不知是祸是福。唉……”第二天,姬昌便颁下求贤令,求访闲人,终于在渭水之畔,找到了一位贤能之人,正是那姜尚,也就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千古佳话。

    这姜尚,身居飞熊之象,乃是天定封神之人,注定不能成仙得道。他矢志求仙,一路从东拜到西,只为成为高人门下,期待有朝一日修成正果。他路遇申公豹,二人一起被玉清元始天尊收入门庭。申公豹很有修道天赋,入门十余年,便已修至太乙金仙之境,奈何其为人贪利好益,不为元始天尊和众师兄所喜。姜尚兢兢业业,一步一步的努力修行,却在到了天仙之境后再难寸进,愁苦不已。元始天尊在姜尚上山的时候便已知晓他是那天命封神之人,要承担大因果,此生注定再难寸进,是以向他许诺,此一世可享一世富贵,待他转世之后,再命人将他带回昆仑山。姜尚也知自己的情况,连连拜谢。元始天尊从道德天尊处讨来封神榜与打神鞭,命他下山封神。申公豹不服,骗走了封神榜,被南极仙翁制服后,出了昆仑山,往人间去了。

    且说那姜尚,自出了昆仑山后,霉运连连,卖伞天燥不下雨,卖货老是亏本,便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朝歌城内开了家算命馆,却也十分灵验,名气大振。引来了在宫中迷惑纣王的轩辕坟三妖之中的琵琶精,被姜尚识破杀死现出原形,却也遭到了通缉,无奈之下告别朋友逃到西岐,隐居在渭水之畔,却是看到西岐有大兴之象,静待有缘人,最终被西伯候姬昌寻得,做了西岐的丞相,他与姬昌君臣二人相互配合,共同治理西岐,几年后,西岐便已兵强马壮。这时,纣王召集四大诸侯进京,却囚禁了西伯侯,姬伯邑考进朝歌救父,却被剁为肉泥,做成肉丸给姬昌吃。被姬昌识得,却不得不吃下。待出了朝歌后,所食肉丸尽数吐出,却是化作一只玉兔,被嫦娥仙子带回了月宫,也就有了“玉兔捣药”的传说。

    姬昌回到西岐不久,便重病在床,旋即病逝。姬发即位,以姜尚为相父,举起反叛大旗,公布纣王六大罪状,出兵讨伐,封神大战正式爆发!

    且说那纣王,自平定东夷叛乱后,天下太平,自觉武功盖过诸位先王,却是有些骄横,日渐露出本性,日夜笙歌,饮酒作乐,美人相陪。一日早朝,有丞相商容出列:“明日便是历代君王祭祀圣母女娲娘娘之日,大王应率群臣前往女娲庙祭拜。”纣王却是明白,便答应了下来。这时,殿外进来一名传令兵:“启奏大王,天伯侯遣使入朝,说有要事求见大王。”“天伯侯?”纣王吃了一惊,“快请!”“诺。”不多时,之间三位英武青年步入殿内:“天伯侯门下张荣(李进、徐明)参见大王!”“爱卿平身,不知天伯侯遣你们前来所为何事?”纣王道。张荣答道:“启奏大王,家师夜观天象,发现帝星晦暗,将星移位,乃大凶之兆,不久之后将有大事发生,家师派我等三人前来保护大王。”言毕,却是拿出一物:“此乃‘天星佩’,家师命我们将它交予大王,大王可将之佩戴在身上。”纣王大喜,历代商王都知道天伯侯的可怕,纣王自然也不例外,就在此时,只见那玉佩发出万丈光芒,却是化作一玉龙没入纣王体内,纣王只觉身心清爽,浑身上下莫不舒坦,大喜不已。“不知天伯侯还有何吩咐?”纣王道。“老师却是命我等留下来为大王效力。”“好,好,好。传旨,封张荣为禁军左营统领,李进为右营统领,徐明为威远将军,镇守牧野关,统领牧野二十五万大军,护卫朝歌!”“谢大王!”张荣三人领命而退。纣王见群臣心中疑惑,也不解释,只有首相商容、微子启等人猜到了什么,当下心中大定,不再言语。

    翌日,纣王道女娲庙上香,准提圣人出手欲将之迷惑,这时,纣王心中响起天极的声音:“大王,你且如此,如此。”却是天极通过天星佩传音,圣人也难以察觉。纣王听了天极吩咐,心中震惊,没想到堂堂圣人竟会出手暗算自己,更震惊的是天伯侯居然能够瞒过圣人。却是按天极所说一步一步来,最终还是题了诗,只是不同的是纣王并未被迷惑。女娲大怒,派下轩辕坟三妖迷惑纣王,纣王按照计划假装被迷惑,也就有了后来之事。其实那些‘死去’的大臣们只是被纣王给藏了起来,武成王黄飞虎也是在听的具体计划后才‘反叛’而出的,天极已经布下了一个大网,就等着某人往里面钻呢。

    西岐反叛,姬发率军出征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朝歌,纣王下令平叛,一时间,战云密布,天下的目光都看向了西岐,看向了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