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陈明事在翰林院交接完毕,小朝会也刚散朝。 恰好阁老丁权与其他几名侍郎走进值房。陈明事赶紧拱手作揖到:“丁阁老,下官侍讲学士陈明事。”</p>
丁权高个子,方脸盘,两颊和下颚的白须像刺猬的针刺似的突出,长得很魁梧,看去更像是个武将。看到陈明事,伸手抬起他作揖的手,笑到:“贤侄多年不见,老夫与你父亲当年青梅煮酒的时候,你还小呢!”</p>
丁权乃丁太后胞兄,当年陈明事父亲外放,丁权时任西北巡按,二人有过交集,那时陈明事跟在父亲身边,与丁权见过也是正常。后来丁权回洛城,任翰林院书舍人,如今资历最老,再加丁太后的关系,同僚们纷纷尊称一声丁阁老。</p>
“你岳丈永忠侯身子可好?老夫也是许久未曾门拜访了啊!”丁权说话看似聊家常,却又明明白白的将陈明事背后的关系一一点明。官场里打滚的这些大小官员谁不是七窍玲珑心,听得丁阁老这么说,与陈明事不熟的同僚们也都纷纷来互相见礼。虽说永忠侯在外面儿有些议论,但是朝堂的这些人尖子看的是谁脸色?那还不是当今陛下,甭说陛下了,是往数两位,高祖跟明祖在位时,对永忠侯都是体恤有加的,如今的陛下御前事宜都是大女官周瑾伺候着,这足足能说明信任了。</p>
正在同僚间友好互爱的氛围里,右相尹以槐迈着八字步稳稳踏进值房。一众官员又齐齐见礼。</p>
要说按着旧历,这丁权胞妹是周济的皇后,也是现在的太后,怎么着这相位也该是他来坐,何况丁权这人确实有才,当年三元及第可是至今以来少有人能的荣耀啊!可是自高祖立国起,立下了规矩:为后者家族众亲官不至相,武官不守边。相反的,如果重臣之女被选入宫,不掌凤印。为的是防止外戚坐大,权倾朝野,同时又防止外戚里通外国。</p>
那有人要问了,哎,高祖的两位皇后,其父既是高祖的老师又是高祖左右军师呢!这开疆拓土功劳肯定也不小,那可封了什么大官儿呢?</p>
哎哟哟,在大德谁不知道,高祖立国后,二位军师,也是国丈大人,为了新朝政事清明,二人自请不入朝堂,剃度出家,法号一黑大师、一白大师。取“世间黑白自有道义,水载舟来亦可覆”的意思,既是警醒高祖要做开明有德的明君,又是警示新朝百官,不要想着入官为权。高祖特此于洛城外十里修建皇觉寺,让两位国丈,啊不,两位大师清修。由此,皇觉寺成为皇家私庙,高祖在位时常常到庙里与二位大师对聊请教,从不忘记其教诲。高祖在位十九年,励精图治,百废已兴,百姓安乐。</p>
一黑一白两位大师一生只收两位入室弟子,除了德高祖周戡,还有一位是现在皇觉寺住持是非大师,据传言说,是非大师是黑白两位大师剃度出家后才收入门下的方外弟子,入二位门下时已经年过而立,可是自有慧根,得二位大家传道授业,如今已是德高望重的高僧。而且是非大师常常形影不定,十分神秘,明祖周济在位时一年都只能见大师一次,问询一个治国安邦的问题。</p>
而如今陛下刚登基一年,听说只登基后密会过是非大师一次,后来是非大师闭关修行不见外客了。更神秘的是,目前为止还没传出是非大师收徒的消息。据说要是能得是非大师看收为关门弟子,那很可能是下一届皇觉寺住持,皇帝的方外之师呐!</p>
所以当年德祖颁布诏令,又因为他只得二后,那些想通过后宫关系在官场左右逢源升得高位的人自然是没有门路了。加德明祖周济登基后又将官员的考核内容升级为政——在官政绩;民——民众支持;德——个人德行;私——妻妾人数,所以现在大德下为官者可不敢如前朝官员一般妻妾成群,抬那么多姨娘小妾的,难道还不是耽于女色,不思为民?校考官查起来一个末等铁定跑不了,那还想不想要前程了?!</p>
因此,这开国以来的朝堂整体风气起前朝旧历,可不能同日而语啊。大德民间都流传着一首歌谣:</p>
娥皇女英辅明君</p>
明君帝师入空门</p>
空门里面有黑白</p>
黑白长明享太平</p>
......</p>
尹以槐与李驰为左右二相,分别执掌书省和门下省,其又以李驰为元老,三朝重臣,年过古稀。可是近两年李相年迈身体不济,朝事参与的倒是少了些,陛下恩准,每十日的大朝会李相在即可,小朝会无大事不用亲临。尹相也年过半百,乃先帝周济的帝师,学识渊博,政见卓识,与其下翰林院丁阁老二人搭档多年默契十足。</p>
见礼过后一干人等依次落座,只听尹相言:“陛下今日所议向疆宁二州农户统一发放粮仓一事,不知诸位同僚有何见解啊?”</p>
有官员积极应答到:“下官以为陛下圣裁,可有效缓解二州农户储粮设施简陋、损耗严重问题,实乃利民大计啊!”各个官员一片附和声,气氛融洽,一片祥和……</p>
......</p>
......</p>
扬子宫内,婢子们伺候周珏刚换下朝服,大内官吴淼前递一个盖着御锦的小托盘,看不分明御锦下面是何物。周珏挥手,大内官带着宫人们悄声退了下去。</p>
周珏掀开御锦,一枚小拇指长短的细竹筒呈现眼前。</p>
周珏打开竹筒,取出里面密信,书四字:“从长计议”!周珏捏了信,着案几旁的烛火融成灰烬。星眉紧皱,挤出一个川字来:孤在明,你们在暗,手段谋略确实非寻常,哼,莫欺孤新立,算扎得再深的鱼也总有浮来吐水的一天!</p>
</p>
https:///html/book/46/46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