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晴朗无云,暖洋洋的冬日阳光再次铺洒在幸州德阳山上,昨日血战一场的阴霾之气似乎一扫而光。但,纵使天空如此湛蓝,空气中尚弥漫着的鲜血腥气与尸体恶臭,却又将众人再次拉回到现实之中,再望一眼山坡上横七竖八、暴尸荒野的大堆尸体,和团团围绕在山坡上、正准备享受“盛宴”的各种野狗、豺狼与秃鹫,昨日的那一场如同身陷地狱之中的惨烈战斗,依然历历在目……
唐卫轩带领着剩余的最后三十名尚能跨上马背的锦衣卫,拖着疲惫的身躯,再次来到山脚下时,周围早已没有一个倭军的身影。和煦的阳光照亮了返回开城的官道,让人生出无限的希望和力量。而回过头来,身后驮马背上伏着的不少受伤同袍还在低声哀鸣,就连尚可坐直在马背上、昨日一直战到了最后的三十个锦衣卫,也近乎是半数都带了轻伤。虽然众人身上或轻或重的各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但,任谁再看一眼队伍最后,准备一同驮回开城安葬的那近五十具同袍的尸体,即便是受伤最重的伤兵,也对此番的九死一生,感到倍加知足……但这份知足之余,无论是身为带兵统领的唐卫轩,还是普通将士,心中涌起的,都是同样一股莫名的痛楚与失落。
尽管驮回这些尸体恐怕要颇费一番周折,但昨日尚在并肩作战、生龙活虎的袍泽,又怎忍心将其弃之荒野,为野兽所食。所以,在唐卫轩的带领下,尚有些力气的锦衣卫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战死在沙场上的同袍们,驮上马背,一并带回开城。
或许,这也算是一种同去同归吧。
看着这些丧命在异国他乡、离家千里之遥,已经失去鲜活生命的一具具躯体,伏在马背之上,再看一眼身后高高飘扬的“明”字大旗,唐卫轩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是的,我们赢了。我们撑到了曙光降临的那一刻,最终杀出了一条血路、冲破了地狱的牢笼,再次重迎光明。经此一战,自己的“通敌”之嫌,可算是洗清了。生还的众将士,回到开城之后,也少不了各自论功行赏、官升一级。
但是,那些昔日的同袍、战友,却永远倒了下去。任同袍们如何呼唤、任其家人如何痛哭,却已永远离这个世界而去了……或许,他们也能得到追封,家里也可以领到朝廷加倍的抚恤,但,逝去的灵魂,却再也无法重生……
与此同时,唐卫轩又隐约看到了身后的幸州山顶上,一个个被砍下的倭军首级与残尸,插在内城破败的木桩子上,鲜血淋漓地被用以示众。
那是权栗在战后下达的命令:所有可以找到的倭军尸首,全部被割下了首级、甚至身体也被肢解,而后全部插到了山顶的一个个木桩子上。由于幸州山城在倭军的轮番猛攻下已经残破不堪,而昨日最后时刻实际来援的,也只不过是朝鲜京畿道水师统制使李苹,所率的那几艘溯汉江而上的水师战船而已。所以,第二日天不亮,权栗就立即下令弃守幸州。同时,也一并将这座插满倭军首级、残尸的恐怖山头,留给汉城的数万倭军,当作此战的独特“纪念”。
望着德阳山上下一片惨状,唐卫轩忍不住还是移开了目光,带着这支饱经血战的锦衣卫残部,缓缓地向着开城方向行进……
“唐兄,”这时,程本举带马靠了过来,摸了摸趴在唐卫轩身后行军袋中、也有些困倦的春山的脑袋,有些忧虑地说道,“之前派出去的斥候回禀说,前面并无倭军埋伏。但是,咱们后面带着的几个重伤的弟兄,又有一个刚刚断气……”
“算上他,已经多少人了……?”唐卫轩暗暗叹了口气,问道。
“阵亡的已经有四十八个了。”程本举也是一脸悲戚,“重伤的还有十四个,如果今天不能赶回开城的话,估计至少还要再折掉七、八个。而且……”说到这里,程本举犹豫了一下,似乎还在考虑到底该不该说。
“说吧。”唐卫轩看了一眼吞吞吐吐地程本举,点了点头,示意对方但讲无妨。
“重伤的弟兄里面,大多都是混战中断了胳膊、腿脚……就算保住性命,恐怕……恐怕以后也是废人了……”程本举憋了半天气,终于还是说了出来。
一瞬间,唐卫轩心里也是一阵痛楚。对于缺医少药的朝鲜民兵们来说,对此也帮不上什么忙,除了紧急用了些外敷药、暂时止住了流血,唐卫轩等人对受伤的同袍们也是无能为力。何况,就连唐卫轩自己,肩膀上尽管挂了彩,也不过是简单包扎了下,而将大多数外伤药用在了伤势最重的手下士卒身上。但即便是这样,如果不能将这些手下的伤兵及时带回开城,由随军出征的医师们及时诊治,恐怕这一路上还将不断失去越来越多的战友……
望着蓝天白云,唐卫轩忽然第一次有一种奇怪的想法:这一切,究竟是否有什么意义……?
无论是战死在异国他乡的将士,还是建功立业的勇士,数万浴血奋战在千里之外的疆场之中,除了个别名扬海外、永载史册的将军外,千百年后,还是否会有人记得,这无数将远征千万里、将华夏的军旗挥至四海的无数中土儿郎?
猛然间,唐卫轩又记起了那时在牡丹峰上,夏衍和自己提过的那场“怛罗斯之战”。记得夏衍曾说起,那是近一千年前的大唐时代,唐军挥戈西域万里之外,创古今中土王师西征之极的一场大战。至于此战的过程和结果,唐卫轩其实并不清楚,甚至,若不是从夏衍的口中知道这场战事,恐怕唐卫轩就会和大多数的大明子民一样,直至含饴弄孙、终老病榻,大概也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先祖,在那万里之外的遥远地方,曾策马挥刀、血战域外……
回眸今朝,数百年后的子孙后代,又如何会记得自己,曾在那中土名不见经传的牡丹峰、碧蹄馆、或者昨日的幸州山城,经历了地狱般的惨烈战斗,却依然护着那迎风招展的“明”字大旗,始终未曾倒下呢……
比起昔日先辈的历史荣光,如今绝大多数大明的子民,还是对眼前的升官发财、争名逐利更为热衷。即便是翻阅书卷,很多人还是对一些离奇志怪、意淫空想的通俗小说更感兴趣。而曾经活生生发生过的鲜活故事,却往往不屑一顾、无人问津。或者,不只是建国已过二百余年的大明,千百年来,以至于千百年以后,历朝历代,一直都是这样吧……
唐卫轩回头又看了一眼,那鲜艳如血的“明”字大旗,凝视了许久,却始终找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或者说,根本不愿意承认,那个自己其实心知肚明的答案。
唐卫轩索性不再去想这些,而只是着眼于脚下的路。
对自己来说,只有一条路,就是眼前的这条路。无论多么艰辛,却只能继续这么走下去……
现在众人走的,正是来时所经的那条原路,此处本也是连通汉城和开城的要道,周围农家、乡镇众多。但怎奈接连兵荒马乱、此时又是两军交战的前线战场,百姓早已逃得逃、死得死。就连房屋也大多也被拆毁一空,根本无处给伤号们停歇……
何况,背后的幸州山城,已经被拆毁、撤防,虽然倭军暂时不敢再发动什么大规模的攻势,但此处依然距离数万倭军驻扎的汉城不远,难免碰到像是上次那个叫长谷川的倭国武士所率领的骑兵队,仅凭几十名伤痕累累的士卒,留在此处,也难保不会遇到什么危险。所以,只能期待着一早出发的传令兵可以尽早赶回开城、带回前来接应的人马……
只是,先前向开城派出的传令兵,为何还未回来……?!
唐卫轩肩膀上的伤口已经是越来越痛,胡乱包扎好的纱布上不知何时开始,又渐渐渗出了殷红的鲜血。唐卫轩唯有咬紧牙关、两腿紧紧夹住胯下的马鞍,才能继续坚持着带领队伍,不断朝着已经不算太远的开城靠近。
身后,尚能骑马的三十个锦衣卫,也大多好不到哪里去,只是看唐卫轩依然挺直了腰杆坐在马鞍上,而那随风翻腾的“明”字大旗所指的,也是众人的希望所在,因此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紧紧跟在队伍之中,一边相互扶持着,一边照看着夹在队伍中间的重伤号们……
直到日头已过正午,唐卫轩终于听到了一阵“哒哒”的马蹄声,伴随着车轱辘的刺耳声响,由开城方向渐渐靠近。而在模模糊糊地望见了另一杆“明”字大旗,正朝着自己所在的位置飞奔而来后,心中紧绷的神经忽然一松,唐卫轩终于再也支撑不住,脑袋一沉、眼前一黑,只感到身体无比沉重、几乎不受控制地径直倒了下去……。
耳畔似乎还回荡着越来越遥远的“唐大人!”“唐兄!”“汪!汪!”的叫声,眼皮却已睁不开,意识也越来越模糊,最后,便什么也感觉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