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十九章 长风万里尽汉歌(8/5)

    本文由·[]吐血更新,喜欢记得收藏此站__

    王猛看着王小二离开的身影眼中划过一丝担忧,随即轻笑了一下。(—)

    王小二是个聪明人,如果只是跟着自己做一个书童确实有点委屈了。

    孙浩还在忙着劝说,不过看起来有些嘈杂。

    虽然孙浩一路上对他们挺好,但是猛地一下突然说不能南渡,一时间人心杂乱。

    已经有人要起身告辞。

    王猛见了轻笑一下爬上孙浩马车的车顶安逸的半躺着懒洋洋的说到:“哎,孙家主是为你们好,你们信不信,你们往南走,没有一丝生路。”

    一个正准备告辞的中年汉子带着点责怪说到:“你这书生好不晓事,我们若是不南渡,哪里来的活路?”

    王猛轻笑了一下,孙浩迟迟没有告诉他们东晋拒不接纳流民的消息,怕的就是人心散乱,而且关中之地实在危险,很有可能他们就会在这样的境况下,14去东晋那里寻死。

    对于他们而言,不论真假,他们更愿意去近在眼前的东晋去寻找机会,而不是重回后赵腹地,甚至去关中之地。

    “东晋朝廷不要你们了,司马衍说了,不纳南渡流民,不可于后赵产生冲突。你们去了也没人敢要你们。”王猛倒是很淡然。

    “你这书生,怎地这般糊弄?”那个汉子显然不相信王猛的话,带着些愤怒说到。

    “不信啊?在你们之前,有一万多人,已经投江而死,晋将谢兴自裁以谢罪。你们去了啊~只怕江中又要多了数万冤魂啊~”

    显然王猛的说辞得不到信任,或者说,南渡是支撑他们的唯一希望所在,他们不愿意相信。

    王猛伸了一个懒腰说到:“诺,孙家主就在这里,你们问一下就知道咯。”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孙浩,孙浩苦笑了一下,最后带着苦涩点了点头。

    原本有些静默的人群宛如投了一颗炸弹一般,瞬间变得闹哄哄起来。

    甚至已经有人按耐不住发出微微的哭泣,他们相信孙浩,因为如果没有孙浩,很可能他们已经死在了路上,可是……唯一的希望,破灭了。~)

    有人呆呆地站在原地,不知该去哪里有人放声大哭。

    孙浩赶忙大声喊道:“诸位听我一言,虽然朝廷不接纳我们,但不代表我们就没有活路了。诸位!”

    或许是出于一路上对于孙浩的好感,也或许出于想要寻找一个新的支撑,所有人慢慢的安静下来。

    “诸位,眼下,将军刘启现在已经攻克长安,关中指日可待,现在刘将军手下人马稀少,我们同是汉人,大家不若随我一起去关中投奔刘将军,我孙浩对天发誓,一定平平安安的将大家带到关中。”

    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不管怎样,总算找到了一个新的支撑。

    但是目光显然带着迷茫,他们很多人,甚至不知汉为何物。

    王猛看着眼中带着失落,甚至带着麻木缓缓掉头的队伍坐在马车前发出一声长叹。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汉啊。

    双唇微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他的声音是带着那种很清脆的唱腔,诗经本来就是用来唱的。

    他就这样坐在车前一遍一遍的哼唱着,孙浩缓缓的跟着吟唱了起来。

    然后是卫队,跟着吟唱了起来。

    然后是……流民们。

    他们未必识字,未必知道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的祖辈,会将自己寥寥刻在记忆中的身为汉人的象征教授给他们。

    比如……诗歌。

    诗歌谁都能唱,他们也能。

    看着缓缓吟唱着的众人,这声音越来越大,刚开始只是极少一部分人。

    剩下的人听着他们一遍又一遍的吟唱,他们……连诗歌也不会,但是骨子里莫名的浮现出一种悸动,然后缓缓跟着吟唱起来。

    这声音开始逐渐蔓延,然后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慢慢的开始变得整齐。

    34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简简单单的四句,仿佛将他们的血脉紧紧的牵连在了一起。

    王猛惬意的斜靠着身子,听着这缓缓环绕着的声音。

    多么熟悉的声音啊,听师傅说,以前人们农忙时,会一边唱着,一边干活。

    那该是,多么美好啊。

    空旷的平原之上,这声音缓缓响起。

    一时间——长风万里,尽是汉歌。

    (诗经很多作品都是农民们自己唱着玩的,所以并不高深,古人那些没读过书的也能听懂,所以不要质疑他们是否能听懂,尤其是这首,在古代几乎相当于最流行的歌曲,我相信,哪怕他们不识字,在遭受苦难,没机会告诉自己孩子我们的历史,孩子也会朦朦胧胧的记得,自己的家人,曾经这样唱过。顺便推荐朋友的一本书《我妹妹是埃罗芒阿》日常流的,平平淡淡。)。

    访问*%手机网[m.],阅读更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