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 二十七章等 科举等于洗脑?

    [一品侠yipinxia]

    对于这一次的科举,朝廷显得非常重视。

    大汉最顶级的官僚集团,三公九卿之中几乎派出了一小半的人参与科举的相关事宜。

    晁错,这位几乎预定了御史大夫一职的法家巨~头亲临考场正门。

    审视的目光从每一个-进出的人身上扫过。

    除此之外,这次考举,朝廷还推行了双保险负责制度。

    即一个考场,分配一位九卿级别的大臣与一位两千石以上的武将。

    彼此相互监督,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了营私舞弊的现象。

    毕竟,文武相轻自古有之,想让他们彼此精诚合作,恐怕比登天还难。

    并且刘彻还规定了,假如考场出现舞弊、渎职或者其他重大事故。

    那么这两位大臣,就都要鞠躬下台!

    严重者甚至要处以极刑。

    北市这边的考场正是由晁错与陈武联合监考。

    晁错是法家巨头,对其他各家学派皆有涉猎,其文学造诣不比那些两千石的博士官差多少。

    而陈武只是一个粗人,若非得到了当今天子的赏识,此时多半还在军营里摸爬滚打。

    两人的出身和阶级代表了他们不可能尿到一个夜壶里去。

    所以说,在委派监控人选的时候,刘彻也算是投入了莫大的精力。

    而这次总计五千余士子的供应则全部是由少府卿刘舍亲自把控。

    他的能力虽不算出众,但对于天子交代下来的任务,向来是不打半点折扣。

    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总能顺利完成。

    这一次也不例外。

    “启禀明府,将军,下官奉命押解试卷前来,请明府、将军查验!”

    一名少府官员的身后,跟着上百位全副武装的士兵。

    这次试卷的押运工作乃是由少府刘舍以及中尉郅都负责。

    同样是一文一武的配置,从各种环节减少舞弊的可能性。

    晁错和陈武立刻就迎了上去,为了防止试题在开考前泄露,这次汉室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

    譬如,今天将要考的试题,是由各学派的博士们出题。

    这些试题出完以后,所有博士就全部被请到未央宫中住了下来。

    一支被天子诏命从长城调回来的军队,十二时辰不停的“保护”这些人。

    只有在今天的这一轮考举考完后,这些博士官们才能被准许离开未央宫。

    除此之外,所有参与出题或者知晓题目的工作人员、宦官以及制版印刷的工匠,全部都是如此。

    被限制了人身自由,不许与任何人接触。

    同样,负责第二轮试题的各有司衙门的官员以及贵族、名流,也被如此保护了起来。

    在这样的措施下,知道试题内容的,除了天子以外,不可能有其他任何还能公开活动的人知道。

    晁错与陈武,自然不知道试题内容。

    此时,他们当然也很好奇。

    这第一轮,到底要考什么?

    但他们还是强自抑制住内心的冲动,反正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不用急在这一时。

    好吧,这也是因为有两位监考官,而且还是文武不同属的缘故。

    谁知道自己要是看了,对方却跑去天子面前打小报告呢?

    “武人不可信!”

    “文官是奸臣!”

    第二百二十七章 科举等于洗脑?-->>(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文官是奸臣!”

    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人冷哼了一声,随即向考场内走去。

    ……

    这一次的科举一共分为三轮。

    分别对应后世的县试,乡试,以及殿试。

    这一次的科举还是是有些太匆忙了,将来的县试,乡试都会下放地方,两年一次,并形成定制。

    关于时间刘彻也是在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决定的。

    每年一次的话,对于不少中层之家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三年一次的话,又间隔太久,不利于朝廷对人才的选拔。

    两年一次刚刚好,同时兼顾了多方面的利益。

    具体的规则也参照了部分后世的科举规则,即今年通过了第一轮考试的人,在第二轮考试中却失败了,在明年可以直接参加第二轮的考试。

    这样就形成了合理的梯次,从而将科举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地步。

    今天的这一轮考举,总共是分为三张试卷,二十一道题目。

    ·· 0求鲜花·· ·······

    本次考举的所有轮次考试,引入了打分制度。

    每轮考举,满分皆是一百分。

    所有的题目皆存在着标准答案,对错与否一目了然,从而避免了暗箱操作的可能。

    以第一轮考举来说,第一张试卷上,会有十道题目,但,每道题目都只有三分。

    也就是说,就算第一张试卷上所有题目全部作对,且全部得到满分,也只有三十分。

    而想要通过第一轮考举,顺利拿到个秀才的身份,最少需要得到六十分。

    六十分方为及格。

    这六十分也是区分草包与人才的标准。

    若是连六十分都考不到,那还是自觉的回家再多学几年吧。

    ........ ......... 0

    通常来说,这第一轮的考核都不会太难。

    基本都是些读过书的人就该知道的常识。

    譬如有道题目是这样问的:汉初韩信的封爵是什么?

    这就算是三岁孩子都知道,那位军神的大名是什么吧。

    还有一道题是这样的:请说出汉室历代君王的名讳以及其生平主要作为。

    呵呵,如果连这些都不知道,那你还当什么官,干脆还是回家卖红薯得了。

    刘彻在这次的科举试题中可是加了不少私货,从各种方面引导和加强考生们忠君爱国的思想。

    仔细想想就能明白了,当一个士子在考场上遇到这些问题,即使他早就知道答案。

    但,毕竟是考试,还关系身家前途,自然会仔细掂量,重新回忆。

    然后,这复写在卷子上的过程,本身也是一次洗脑。

    更重要的是,这次考举以后,恐怕绝大多数有志于仕途的年轻人,都会开始拿着汉室历届考题进行学习,以充分领会其中的精神!

    从而将洗脑的范围不断扩大。

    对于法家出身的大臣晁错来说,这样的考题实在太对他的口味了。

    另外,刘彻还特意规定了,考举过程中假如出现试卷不整洁、涂抹、行文有错字等情况,皆将扣除五至十分。

    毕竟,连字都写错,卷面都涂改得一塌糊涂。

    这样的人。要他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