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吐血更新,喜欢记得收藏此站__
第039章改革科举制度
李二自然不知道科学是什么东西,但是秦墨知道他的意图,于是拿出了打动李二的东西。
想要改变匠人的尴尬地位,秦墨打算从科举制度入手。
科举制度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这是从隋朝开始采取的制度。
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唐朝科举常设的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此外,还有制科和武举科等。~)
当然武举武则天时期才开始设立的。
秦墨于是想趁着科举制度还没有彻底定型之前进行改革。
他筹措了一下语言道,“陛下可知道科举?”
李二点头,“某自然知道,科举制度可大破士族门阀对用人的垄断,隋朝之前已举行过。”
秦墨道,“科举确实有这个妙用,但是以前的科举制度有很大的弊端。”
“有什么弊端?”李二来了兴趣。
秦墨道,“以前的科举制度没有糊名,考官可以看见考生名字,为了考上科举,考生们对考官或者权贵进行行卷,决定名次的不止是考生的能力,还有举荐人的地位,士族门阀子弟自然要远胜寒门子弟,朝廷上充斥着的还是士族门阀的子弟,陛下如何摆脱士族门阀对朝廷的控制?”
在唐代科举考试中的礼部试不实行糊名制,因此,知贡举等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去取。kuuhuu
在政治上、文坛上有地位的人及与主试官关系特别密切者,皆可推荐人才,参与决定名单名次,谓之“通榜”。
因而。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有地位者,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即称为“行卷”。
听了秦墨的话,李二露出深思的表情,“言之有理,可即使这样也不能把匠人地位提升起来吧。”
秦墨道,“所谓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就要专业的人去做。若让饱学的大儒去算账,他们可懂?让他们去制造兵器,他们可懂?”
李二问,“那该如何?”
秦墨道,“臣建议科举设立各科目,增设明工科,考明工科的可去工部任职,明算科的去户部任职,明法的去刑部任职,进士科的去其他部任职,到时陛下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
被秦墨描绘的这种美好蓝图所吸引,李二听得连连点头。
“可是把匠人招进朝廷为官,怕是会引起反对。”
秦墨道,“陛下,不是匠人,是读书人,只不过读的是工科,就像臣懂得设计马蹄铁,懂得设计贞观犁,但若是叫臣去亲手打造,是不懂的,工科要培养的就是臣这样的人才,试问天下谁让敢说臣是匠人,为减少舆论压力,工科,明算科,明法科也要考子史经集,只要分量少一点。”
“妙!”李二忍不住拍起桌子,秦墨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不改变现状读书人的地位,不管是工科也好,明算科也好,明法科也好,都是读书人,只是方向不一样。
于是秦墨又道,“进士也考算学,工学,律法的知识,同样的只是分量少一点。”
秦墨等于是把科举制度改得面目全非了,然而李二却十分喜欢。
“好!”李二赞不绝口,多方位的人才,李二总是喜欢的。
秦墨又道,“陛下还可把所有科目的时间分开。这样一来,科目虽然没有增加,但是机会增多了,每个士子都可以多考几科,到时候他们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反对呢。”
“可是工科该如何考试?”李二问。
秦墨的想法是不错,但是没有现成的教材,让他们如何科考。
秦墨道,“陛下,臣于工科与算学一道颇有造树,不若教材就由臣来编写。”
物理,化学,数学的教材将提前出现在大唐,想到那些摇头晃脑的书呆子拿着数理化苦恼的样子,秦墨就颇为期待。
“就这么定了,你回去拟好一个章程,回头呈上来。”
说完,李二忍不住得意起来,“天下英才尽入吾殼矣。”
从这一刻起,大唐终于朝着秦墨规划好的方向前进了。
这是我的大唐,他心中默默的道。
访问*%手机网[m.],阅读更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