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三章,心态向好

    第十三章,心态向好</p>

    见过父母后,林强正想着该去会会初的同学,看到堂兄林洪来了。品書網 </p>

    林洪的家跟林强很近,隔了两户人家。他林强大一岁,在初三复读时跟林强同班,现在源潭学读高一。本来他去年考时考了源潭学的,但他一心想考师范学校,去年的考成绩跟师范分数线还有小小距离,便憋着股劲选择复读,发誓要考师范,跳出农门,捧铁饭碗。复读那一年,林洪很努力,每天放学后都到林强这里一起复习做功课,两人还常在菜园小竹林里一起背课,背政治题。成绩也进步很大,排在了年级的前三名。眼看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了,没想到政策变化快,临近考时,县里下了件,从今年开始,凤城师范学校只从应届毕业生招生。林洪作为复读生,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了。</p>

    结果,虽然林洪今年的考成绩师范录取线整整高了18分,是整个高桥学考生当,跟在林强后面的第二名,但也只能无奈的选择源潭学了。他本来也有填报凤城一的,而且据说他的分数也超过了凤城一的录取分数线,但最后只有林强一个被凤城一录取。也有人说,其实当年凤城一没有统一的分数线,只是根据各个初学校的教学水平情况,择优选择生源,多少存在人为的平衡因素。当然,假如林洪再多考些分数,跟林强接近的话,没准今年高桥学出现两个凤城一的学生呢。因为现在林强班,有好几个同学来自同一间初,特别是据说石马学,今年居然有十三个学生被凤城一录取,因为他们的考成绩实在是其他初的要高出很多。后来还有传言说,他们学校集体泄题了,不知真假。</p>

    白白浪费了一年的时间,这对本来家境困难的林洪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更让他迷茫的是,以源潭学现有的教学、师资水平来看,根本看不到什么希望。历年来,源潭学连考出个大、专生都很困难,绝大多数人不过是来了来了,混两年得个高毕业证之后,从哪来还得回哪去。真要想从当时的源潭学靠读书“跳出农门”,希望渺茫着呢。</p>

    况且,林洪家兄弟姐妹五人,还有一个八十多岁卧床的老奶奶,家里的劳力是父母两人,他妈妈的身体还常常欠安,出不满工,每年他们家都是队里的超支大户。因此,林洪在源潭学学的这一个月里,只能勉强维持最基本的温饱。所幸学校离家乡不远,每个周末都可以跟着骑自行车的同学回家,从家里带些咸菜、酸罗卜什么的,否则只能啃白饭了。</p>

    不过,林洪更惨的是黄茅大队的程木同学,家里有七个兄弟姐妹,他还是老大。家里实在是供不起他在学校的伙食了,常常饿一顿、半饱一餐的,根本没心思课,到源潭学苦捱了三个星期不到便无奈退学了。听林洪说,程木星期到佛山那边打工去了。</p>

    当然,在今年考源潭学的同学之,有几个人的家境还是很不错的。公社书记的公子林大不用说了,父亲在源潭盐业站工作的张雄也很好,他还不用在学校住宿,住在源潭火车站对面铁路旁他父亲单位的房子里。他父亲经常出差,那里成了他们经常的聚会处。林洪和程木还好多次到他那里蹭饭呢。</p>

    还有一个叫王少青的女同学,父母是他们小镇里的裁缝,跟林强的父母相交不错。小时候每逢过年,林强妈妈都会扯几尺新布,带林强几兄妹去那里量身订做新衣裳的。林强跟王少青从小学一年级时是同班同学了,有年过年做新衣裳时,大人们还开玩笑说要为他俩扯娃娃亲呢。林强记得毕业时王少青悄悄送了他一张放大了大头相片,还特别叮嘱他不能让别的同学知道。</p>

    林强听着堂兄述说着他们艰难的求学经历,心里也是感慨良多。虽然自己可以说是自小衣食无忧,但对堂兄所说的种种切切却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同情。他现在所在的凤城一,许多农村来的学生,生活状况也好不到哪去。林强班有一个来自北部石灰岩山区石潭公社的黎基同学,生活尤其艰难。林强从未见过他吃早餐的,餐和晚餐也是经常连份一毛钱的素菜也舍不得买,小半块腐乳凑合打发过去了。林强好几次在下午放学时,跟黎基一起去洗澡、打饭,都借口让他先去帮着自己占个冲凉房,自己负责去排队打饭。打饭的时候林强都会帮他打半斤白米饭,加份素菜和半肥肉。怕他难为情,林强每次都会找出些理由来。黎基口不说什么,心里却明亮。林强有次看到他眼睛湿润,还有些担心自己好意的相帮会给同学带来自尊心的打击呢。</p>

    不过,据林强自己的细心观察,发现林洪、黎基、程木他们对生活的艰难都是可以坦然接受的。或者说,除了接受,又能怎么样呢?连他们的父辈都没有更好的办法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刚刚初毕业的他们也只能是跟着受苦了。幸好,任何的苦难,人都是可以承受的,关键是人在承受苦难时的态度。因为历史早已告诉我们,自有人类出现以来,苦难都在随时等候着,无论他是哪一个朝代的人。苦难虽然无时无处不在,但自古以来人类都可以不断战胜它,不断的朝前发展。像林强他们现在的年代,虽然许多家庭的环境还不好,但起码温饱已经不是社会难以解决的主要问题了。在广大的农村,不久前才实施的分田到户很好的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家对往后的生活都充满了信心。而且,随着国家的经济政策放开,像林强父亲林耀坤那样靠胆色、靠灵敏商业触觉抓住机遇先一步富起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林强相信,等到他们这批六十年代末的人真正走出社会的时候,一定会他们父辈创造出更好的生活来!</p>

    林洪告别的时候告诉林强,他们初的同学已经约好明天下午二点回高桥学聚会见面,还说,明天正好是他奶奶大寿,自己抽不开身了,但林强可一定不能缺席。</p>

    </p>

    https:///html/book/46/4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