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一章,高桥小镇

    第十一章,高桥小镇</p>

    早十点不到,林强便从佛岗回到高桥。请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p>

    高桥公社位于凤城县东南部,东邻从化县,北接佛冈县。最初时高桥只是隶属于源潭公社的其一个大队,1977年从源潭分了出来,成立了高桥公社,下辖大龙、洞尾、联丰、黄溪、高桥等近十个大队,其林强所在的高桥大队是公社所在地,林强所的高桥小学也成了公社的心小学。</p>

    八十年代初的高桥,虽然处处涌现出一些令人兴奋的变化,但整体还是相对闭塞、落后和贫困。一条弯弯曲曲的泥砂公路是高桥与外面世界联接的唯一公路。公社唯一的小镇高桥镇只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简陋街道,每逢一、四、七日便是传统的墟日。</p>

    今天是国庆节,正好赶墟日。</p>

    林强站在街口,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吆喝声、叫卖声、喧哗声不绝于耳。他对这种场面有着一种亲切感。这个小镇对他来讲最熟悉不过了,它承载着林强的整个童年,留有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他甚至可以闭眼睛走遍小镇的每一个角落。</p>

    林强现在所站的街口有一个很老式的宣传公告栏。他下意识的走近去,很惊讶的发现公告栏里依然贴着自己初学校的喜报,虽然原先的大红纸已经微微泛着灰白,但面的毛笔字仍然清晰可见。</p>

    最右边那张用硕大的金色字体写着“热烈祝贺我校初三(1)班林强同学考进凤城第一学!”左边的那张大红纸是学期期末考试的光荣榜,林强的名字依然骄傲的排在初三级的最前面,而他的二弟林峰也当仁不让的排在初一级的第一名位置。</p>

    在初的三年里,林强的名字从不间断的出现在这个公告栏里。每次张榜的时候,都会引来众多乡亲的围观、议论、赞叹。林强也慢慢成为乡亲们眼的学生楷模,乡亲们每每在训导自家那不太听话的孩子时都会把林强拿出来当作例子。</p>

    当然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像眼前这个公告栏,在来来往往的人群已不再有人会驻足观看了,而此时的林强也已到了更繁华的县城,跟一些更加优秀的同年人一起,展望着更加广阔的世界。</p>

    林强记得考时,他们的老校长龙植林还专门找林强谈了心。龙校长认为以林强的成绩,考师范学校是十拿九稳的。当然,考凤城一的希望也很大。但毕竟还要经历高,能否最后考进大学,谁都不敢保证呢。毕竟那个时候的大学梦对于林强那代人来说,是那样的璀璨、耀眼而又遥不可及。甚至,在他们的高桥公社里,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正牌大学生呢。</p>

    林强的家在紧邻墟镇的高桥村,从镇步行只需几分钟的时间。</p>

    高桥村是整个高桥公社最大的村庄,由高桥大队和黄溪大队组成,共有约六百户人家,近三千人口。村里基本都是些老旧的泥砖瓦房,密密麻麻,错综复杂,初来咋到的外乡人肯定被迷宫似的羊肠村路搞得晕头转向。</p>

    土生土长的林强自然驾轻熟路了。他轻快的走在回家的路,不时会碰见相熟的乡亲互相招呼。路两旁的景物都让林强倍感亲切。路边墙壁许多白色粉刷已经片片掉落,却依然可见到墙壁的标语,“农业学大寨”、“毛主席万岁”、“大海航行靠舵手”、“千万不能忘记阶级斗争!”,还有不少的“最高指示”、“毛主席语录”。这些在林强小学时都是耳熟能详的,虽然不能真正理解标语的意思,但却能顺口念来。</p>

    村里最显眼的是东边那一整排的青砖瓦屋了,青砖瓦屋明显周围的泥砖屋要高要大,显得分外气派。林强小时候听奶奶说过,这些房屋原来是属于解放前高桥村最大的地主林景腾的,土改时被没收,全部分给了贫下农,林景腾也被抓了起来,听说后来还被枪毙了。</p>

    离林强家不远的地方还有几间青砖屋。林强对这几间屋子特别有印象了,因为听奶奶说,这本来是林强外公的。</p>

    林强的外公名叫林瑞本,是村里的一个小地主,土改时见机快,只身偷渡到了香港,至今杳无音讯,留下林强外婆孤儿寡母的独自拉扯林强妈妈几兄妹。林强妈妈排行老二,有一兄长,下有两妹妹。由于家庭成份不好,倍受歧视和排挤,无奈之下,林强外婆把老四送给了邻村人家。林强的大舅舅林巨昌因不堪受辱,也因生活所迫,十多岁离家出走,整日在广州街头流浪。后来,送人的老四嫁到南海。而老三嫁到了佛岗民安,生下了一男一女,大的是男孩,是林强的表哥,叫温军,女儿出生还没半岁,母亲因为不堪自己的地主身份长年受辱,含冤吊了。</p>

    林强爷爷却是地地道道的贫农,林强父亲林耀坤自幼聪明,读书很好,高小毕业后曾考高,却因家穷不得不辍学,后来也流浪到了广州,跟林巨昌成了烂兄烂弟。那些年他们睡过街头、扒过火车、当过学徒、干过苦力、甚至还在广州第二煤矿挖过煤。</p>

    林巨昌从家乡出来后几乎没回去过了,林耀坤倒是常往家乡跑,自然充当了林巨昌与家人联系的间人,经常帮他偷偷带些钱物给家里,一来二往跟林强妈妈相好起来了。当时还遭到林强爷爷的极力反对呢,说我们贫下农怎么能要一个地主的女儿呢,但终究拗不过林强爸爸。之后他们家也因为林强妈妈的成份,在革期间还没少受罪呢。</p>

    最近几年,随着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渐渐稳定和好转,政策的慢慢放开,自小一直在广州打拼的林巨昌和林耀坤抓住了机遇,从最初“倒买倒卖”、“投机倒把”的二道贩子,摇身一变,成了国改革开放最早的那批“个体户”。林巨昌后来跟广州西关一个街道小厂里的离异女工组成了家庭,女工在荔湾区华贵路那里有间十平方左右的小房子,在广州流浪多年的林巨昌也总算是有了安居点,之后还生了两个男孩。从前年开始,林巨昌也开始频繁的往家乡跑了,颇有些衣锦还乡的感觉。不但经常回来看望老母亲,而且在清明、重阳节时还出钱组织整个林氏家族扫墓寻祖。在乡亲们的眼里,林巨昌是那种令人羡慕的有钱人,甚至觉得他那些日渐增多的回乡省亲的香港客、南洋客还要有钱。林强现在学用的那个时髦的皮革行李箱是他舅舅专门从广州买回来送给他的。去年的时候,林巨昌还通过经常往来于港澳的朋友,打听到了土改时偷渡到香港的父亲林瑞本的情况。原来林瑞本现在还健在,当年只身来到香港后,人生地不熟,又担心会被追捕,便躲藏到了当时的乡下元朗,后来跟当地的一个女子成了家,还生了一男一女,之后便一直在元朗经营一个小农场。只是他现在已年近古稀了,土改时候那场风腥血雨在他的脑海里已是根深蒂固,依然害怕着会被秋后算帐,因此也一直不敢跟大陆的亲人再联系。</p>

    最近林巨昌每次回乡,都骑着一辆崭新的摩托车,这在那个年代绝对是稀罕物。每次摩托车“突、突、突”的开过,都会吸引一大班的小孩子跟在车后尖叫不已。</p>

    </p>

    https:///html/book/46/4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