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初鸣惊人</p>
高一(2)、(3)班的语老师是一个姓董的年男子。手机端 m.</p>
董老师身材略显瘦削,走起路来背部微微有点驼,两只兔门牙很明显。董老师教学严谨、一丝不苟,他本人也是知识渊博,才华横溢。一个土生土长的凤城人,却能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林强印象最深的是董老师的汉语拼音相当的有造诣,不但课里所有的生辟字都能随口念来,还能准确快速的在黑板注拼音。连林强有时在课外读物遇到的生涩词语,董老师也绝少念错,且能非常正确向林强解释含义。</p>
自小钟爱看书的林强,语一直是他当仁不让的强项。</p>
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一直坚持不懈的写日记,不但让林强有机会完整记录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也让他的字表达能力突飞猛进。而大量的课外书阅读,在不断扩大林强知识视野的同时,更让他拥有了异于常人的超凡语感。林强的日记分为两种,一种是平常记录日常生活、抒发内心情感的普通日记,另一种是读书看报的摘抄日记。林强会把在看书时遇到的好词语、好句子及时摘抄下来。有时候看到精彩之处,林强甚至会兴奋一整天,并不断的回味领会。厚厚一大本的摘抄日记见证了林强涉猎群书、沉迷书海的日子。摘抄下来的那些生花妙笔,经常会自然而然出现在林强的作里,成为令人为之一震的大亮点。</p>
董老师在开学后第一次的作课对林强印象深刻。</p>
作课都是两节课连着的。在第二节课开始不久,董老师发现林强低头在专注的翻看一本新书,作本已合放到桌面。他略感好的轻轻走过去拿起林强的作本,却意外的发现他已经完成了作,还写了洋洋洒洒的四大页。整篇作书写工整,除了个别词语略作修改外,页面整洁,看得出是一气呵成完成的。</p>
董老师起初并不太在意,以为林强在初时碰巧写过这种题目的作,也没仔细的去看林强的作内容。等林强发现老师站在自己身旁,有点慌乱的想藏好看得入神的书时,董老师异常惊讶的发现,林强看的是一本刚出版不久的《朦胧诗选》。</p>
惊讶的原因不仅仅是董老师自己也碰巧前些天才刚刚买了这本书,更多的是因为他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学生,这个刚刚踏入高的林强居然也会对朦胧诗这样着迷!</p>
当董老师抑制不住内心的好,让林强带书到外面交谈的时候,林强内心还忐忑不安呢。</p>
“董老师,对不起,我不该在课堂看课外书的。不过,我真的已经写完作了。”林强一开始还以为董老师要批评自己,慌忙认错并申辩道。</p>
“林强,你也喜欢研究朦胧诗?”董老师问道。</p>
“哪说得研究?我只是喜欢而已。”林强一听董老师要跟自己说起朦胧诗,心里稍安,兴致也马来了,“董老师,我是从自己订的《诗刊》里初次接触到这种全新的诗歌形式的。《诗刊》里曾刊登过朦胧诗代表人物北岛、顾城、舒婷等人的作品。”</p>
“你还订了《诗刊》?”</p>
“是的,我从初一开始订了。这段时间里,《诗刊》刊登了很多篇关于朦胧诗这种新的诗歌创作的学争论章。星期天我去新华书店,看到这本刚刚出版架的《朦胧诗选》,便买了下来。”</p>
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一个全新的诗歌艺术潮流。这种全新的诗歌创作现正处于学争论的旋涡,“朦胧诗”这种称谓本身带有一种贬义的意味。其实,掀起朦胧诗热潮的正是跟董老师年龄相仿,曾经历山下乡浪潮的那一代人。相似的人生经历自然让董老师有着深深的共鸣了,他却没想到林强小小年纪居然也对朦胧诗感兴趣,心里暗暗对自己的这个学生另眼相看了,便饶有兴趣的问道:“那林强你说说朦胧诗为什么虽然流行起来,却为许多传统诗人所不屑,甚至横加责难呢?”</p>
“传统诗人认为朦胧诗晦涩、难懂,意象混乱,表达不清,可我反而觉得这恰恰正是朦胧诗精髓所在。相反,我觉得传统白话诗歌的表现手法过于直白,少有回味的余地。”林强看到董老师微微点头,并给予自己鼓励的眼神,便接着说道:“按我的理解,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在艺术大量运用隐喻、暗示、通感等手法,从而使诗歌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也正是述这些特征,使得同样的一首朦胧诗,在不同的人看来,能看出不同的意象、指代,甚至会得出大相迳庭的诗境、诗意来。”</p>
林强手的这本诗集是今年才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董老师自己买回来还没有时间细看呢,现在经过交谈,发现林强居然对朦胧诗有着如此深刻的理解,不觉对自己的学生多了份欣赏。</p>
而在晚批改作时,董老师才真正的见识到林强的才情。他原先还真的以为林强之前写过相同的作,这次不过是照抄照搬而已。否则的话,很难想象一个学生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写出一千多字的作来。</p>
这次的作题目是《偶遇》,要求叙说一件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经过,并描写出自己在事件的心理感受。林强当时看到题目,稍作思考,便把报到那天跟周婕和军长的戏剧性相遇写了出来。一下笔行云流水,娓娓道来,行没有丝毫的生涩,一气呵成。当然,除了第一人称不变外,周婕和军长的名字有意的用了化名。</p>
董老师看到林强写的是刚刚发生在报到期间的事件,才确信林强真的是临场发挥。但是他这种随手拈来、一蹴而的章,居然条理清晰、叙述完整、笔优雅。董老师在批阅的时候也是一口气读完,颇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p>
好的章应该是这样,能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愉悦!</p>
董老师也惊讶于林强洋洋洒洒的大篇章,居然一个错别字都不曾有!而且在叙事过程插进的那些心理描写,看得出作者观察入微、运笔自如,简直把初次相遇的少男少女微妙心态写绝了。</p>
而无巧不成书,董老师的爱人在校医务室工作,正是那天帮林强消毒包扎的那个宋大夫。当董老师饶有兴趣的试着向爱人求证时,不想宋大夫还真的记得此事,特别是对林强向她要回那方手帕时的害羞样子,更是记忆犹新。</p>
直到此时,董老师才算是真正的赞赏起林强来。因为如果是哪个会耍小聪明的学生在别的地方看到过类似的作,把的时间、地点、人物作下变换,也能套写出这样的章来。</p>
董老师一向高标准、严要求,在他手能拿八十分以的作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可这次他毫不吝啬的给林强打了九十五分!</p>
在一个星期后的第二次作课,董老师把林强的作当作范全诵读,大加表扬。军长在听老师诵读的过程不时扭头朝林强竖起大拇指。</p>
而林强万万想不到董老师会把自己的作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出来,心里是既骄傲又微微有些难为情。因为那次在宿舍卧谈会,林强有意隐去了手帕的事儿。</p>
果然,下课之后,宿舍里的哥们围着林强,“林强,那个送手帕的女生是谁呀?”。“林强,那手帕还给人家了吗?”。</p>
林强反应也够快,说道:“章纯属虚构,请大家勿对号入座”。任凭大家如何追问,绝不肯露半点口风。他看到军长在旁边幸灾乐祸的笑着,还不时调皮的朝他作鬼脸。</p>
(3)班的作课是紧跟着(2)班进行的。董老师照例在(3)班里诵读了林强的作。</p>
虽然董老师只说是(2)班某位同学的作,并没有直接说出林强的名字,但周婕刚听完开头部分便心了然。她没想到林强有这样的才情,把一次偶然的相遇写得如此富有诗意。回想当时的情景,她记得林强也并没有仔细瞧过自己和军长,可的那些心理描写,却似是直看穿自己心里所想一样,脸不觉微微发红。当听到最后林强郑重其事的把手帕洗净叠好,仔细收藏时,周婕的内心倏地抖动了一下,脸变得更加的绯红了。看同桌用狐疑的眼光注视自己时,周婕更加不好意思起来。</p>
这次之后的每次作,林强的章都会被当作范来表扬朗读,甚至还被拿到(1)、(4)班诵读,林强很快成为高一年级的知名人物了。不过,林强除了刚刚开始时略感自豪外,也很快平静坦然,这种事儿在初时已经让他习以为常了。</p>
但林强自然不会想到,正是由于其出色的作,引起了周婕对自己的关注。</p>
</p>
https:///html/book/46/46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