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13章 忧国忧民!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做声,各自有各自的考虑。这便是叶浩在朝堂中没有势力的结果,要是有那么一两个大臣朝着他,那也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冯延巳向魏岑打了个眼色,机会来了。

    魏岑稍稍犹豫了一会,抬脚走出来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李璟看着有点儿冷场,心中反而觉得有点高兴,说明这个儿子私下并没有和大臣交媾,转而想到太子,心中闪过一丝烦燥。“准奏!”

    魏岑稍抬起头,说:“微臣以为,郑王殿下立下大功当赏,但犯下大错亦当罚。”

    “哦?”李璟倒是没料到魏岑竟是要参叶浩一本,沉“二零零”吟了一下,带着丝不快,道:“内枢使认为郑王犯下何等大错?”一旁的大臣也都是讶然,只有冯延巳暗暗点头。

    魏岑此时也是被赶上架的鸭子,搏一搏吧,成功扳倒郑王,太子那边以后就好说了,而且这郑王确实犯了错,心中想着这些倒有了底气。

    清了清嗓,道:“郑王殿下共犯三宗罪。一为与民争利。初立郑王府便暗中指使下人,召集全城茶、麻掌柜到府中,欲平分其利。此时金陵城中诸商家皆人人自危,市场动荡;二为与小人同。在郑王府中召集下人平起平坐,毫无规矩,长此以往,皇威何在?三为私通外使。擅自与大辽来使磋商贸易,不止夺民之利还欲夺国之利。”

    一口气把话说完,魏岑看到全场一片寂静,不禁暗自得意,自己都有点佩服自己的口才。好久没在众大臣面前表现自己了,都快被人遗忘了,现在都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郑王有何话说?”李璟看着自己这个儿子,心中也有些担忧,不过看叶浩那坦然自若的样子便也有些来气。

    “回陛下,内枢使大人所言皆属实。”叶浩朗声道。众大臣与李璟听了又是一楞,冯延巳和魏岑大喜,这下你死定了。

    “不过,微臣认为不是三宗罪,乃是三宗创,是为我南唐夯实千秋万世根基的三宗创。”叶浩没等众大臣反应过来又接着说。

    “其一,非与民争利,乃是为民争利。微臣蒙陛下厚爱,恩赐王府。自王府初立便暗中走访城市荒郊,询问百姓民生疾苦。一日,于集市上遇一妇人鬻儿卖女,知道去岁至今大旱,穷苦人家饥无可食,饿孚遍野,闻之令人泪下。又于山郊见满山茶树荒芜,问一老农,言:茶不及粟,何劳哉?微臣每常思之,几乎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叶浩一连说了两个故事,看到众人都听得入神,接着说:“平日见着那些商贾,腰缠万贯,笙歌燕舞,挥金如土却不管穷苦百姓死活。便想出一法,召集众茶、麻商家共同协商,由微臣帮找销路,均其所获收益,反哺穷苦百姓,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思我南唐之好处,能为陛下稍解疑难之万一,微臣亦足矣。可叹微臣拳拳之心却为人所垢谤,此一创。”说着斜了魏岑一眼。

    魏岑此时听了,脸色已经有些发白了。

    “其二,非与小人同,乃是与人人同。佛曰:众生平等,人人皆佛。微臣以为人不分贵贱,止有职务高低不同。昔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只要心中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念,为何不可一起同坐,同食,一起议事呢?”

    这段话除了有佛家人生观思想,也有儒家治国思想在里面。后面那段说的是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叶浩一番话说得是正气凛然,宫殿顶上几粒灰尘都被震得掉下来了. ...看到大臣们都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又斜了魏岑一眼,说:“只怕是有的人只做表面,而心中君不君,臣不臣。此二创。”这句话却有些诛心了,那魏岑只觉得冷汗都冒了出来。

    “其三,非私通外使,乃是沟通外使。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我南唐虽富足,但有些物产多些,若不往外国倾销,则国内供大于求,价贱伤农。有些物产匮乏,若不从外国购买,则求大于供,价高亦伤百姓。微臣日夜焦虑,暗思大辽与我国交厚,兼且与我国物产有互补之效,恰逢大辽国舅来访,因此,几番与其沟通交流,达成贸易,既可富南唐黎民百姓,又可通过贸易增加南唐税收,岂不两全其美?”

    叶浩侃侃而谈,把自己这段时间所做的事都给总结美化了一番,才又斜了魏岑一眼,说:“有些大臣只想着拉拢外臣,却不思如何利用外力增强我南唐国力,可谓无所作为,尸位素餐。此三创。”

    魏岑此时已是冷汗湿透衣背,双脚打颤,“朴嗵”一声跪在地4.8上。“臣罪该万死,不知郑王殿下良苦用心,望陛下恕罪。”此时哪还有刚才那番得意洋洋的样子,能不被责罚就算不错了,心中也是暗自后悔受冯延巳挑唆当了回出头鸟。

    “哈哈,不知者不罪。”李璟此时心情好啊。

    “皇儿心存百姓疾苦,千方百计增强我南唐国力,忧国忧民,实属难能可贵,此三创确可夯实我南唐千秋万世根基。”顿了顿,思量了下。“如今江淮一地旱灾未解,淮流可涉,百姓流离失所,皇儿可否为朕分忧?”

    叶浩也来不及思考那么多,立即回答道:“微臣愿为陛下分忧,解江淮百姓于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