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盐矿为首

    ,最快更新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都坐吧,拘着做什么,你们站的累,朕看的也累。”

    冬暖阁内,崇祯皇帝看着面前紧挨着站在一起的几名大臣与将领,挥手示意他们坐在直殿监安置的座椅上,待他们面面相觑的坐下,才是笑笑说道:

    “这次召你们来,是要商量扩军的事。”

    “陛下的意思是,要招募新军?”首先站起来的,是新建伯王先通。

    王先通掌通州卫兵权,自刚穿越过来后便一直是崇祯皇帝赖以信任的大将,通州卫兵马虽说不是很精锐,但毕竟距京师较近,而且忠诚可用。

    “可是陛下,我朝每年的军费开支已有数百万之巨,若在增兵,又刚定下了与建奴的战策,若再扩军备训,只怕国库力有不逮啊。”

    户部尚书倪元璐有些担忧,兵部尚书朱大典也是点头,站起来道:“皇上,臣觉得倪大人说的不错。”

    “山东军有正兵四万余,邱磊部也有一万八千余人,还有新戚家军,自去年开始从一千多人扩军到了四千有余。”

    “还有左良玉的二十余万兵马,宣大两镇的兵马,西北大营的兵马,五省联军用于剿匪的兵马,再扩军便是穷兵黩武,入不敷出,长此以往,臣怕先撑不住的,是我大明啊。”

    王先通虽然支持扩军,但却也不得不为了国朝考虑,“皇上,两位大人说的有道理。”

    “京畿一带施行正兵、辅兵、守兵以后,虽说战斗力有了提高,也裁撤掉大批无用的卫所军,但军费开支每年却多了二十余万两,各地的辅兵和守兵都是一大笔开销。”

    “还有各地用来更换的军械和衣甲,都需要六局采购原料去重新打制,这样以来,就又是几十万两的开销,扩军的事,臣建议还是缓一缓。”

    崇祯皇帝听后笑了笑,“你看看,怎么又都站起来了,都坐下,坐下说话,你们站起来朕看着也累,不用拘束。”

    “陛下,若您非要扩军,臣还是先和说说如今国朝财政的来源和去处。”倪元璐忽然说道。

    “哦?”崇祯皇帝来了兴趣,“倪爱卿来说说看。”

    “如今已经四年,国朝最初三年不加赋的政策时限已经过去,这三年来,朝廷都在用查抄各地的商户、贪腐官员家财以用,至今实不可行。”

    自前年开始,崇祯皇帝接管了山东登莱以及南京沿海一带的所有盐务。

    对那些盐商,不服从朝廷的全部替换,所有无论官办还是民办的盐场盐田,全都强制性收归国有,正是看中了盐务这一块巨大的利润。

    当然,盐场盐田不仅给朝廷带来了每年近两千万两的巨额收入,也提供了让各地流民和降卒前去劳务安置的机会。

    去年的时候,崇祯皇帝又下旨针对曹氏和全国地主、商户,出台了一整套的商税和土地税法,这套税法,每年提供的银两更多。

    这些收入已经很多,每年加在一起都要都四五千万两,可大明是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到处都需要用钱,很多银子到手里甚至还没捂热乎,就要流水一般的花出去。

    身为户部尚书,倪元璐对国库还剩下银两不是很看重,他要做的是未雨绸缪,防止再出现多年以前财政告急却毫无办法的事。

    “皇上,国库眼下看还剩下许多银两,但这些银两,大部要用在下发俸禄和军费开支上,每年养济院、惠民药局和太医院培养新人的收入也是不菲。”

    “今年大选秀女,上下都是朝廷在打点,至少又是几百万两的出账,如果再行扩军,以臣的估算,如今国库存银,再加上每年的收入,最多也就维持三到五年。”

    “况且谁能保证这三到五年之间,国朝不会再有新的事情,比如每场战后的抚恤,小战几十万两,大战更是几百万两,如果不未雨绸缪,臣只怕明年大明的财政,就又会入不敷出了。”

    “这就是在烧钱呀,陛下慎重。”王先通眉头紧皱,长叹说道。

    实际上,崇祯皇帝在召他们来之前,就已经充分了解过大明如今的财政了。

    因为免赋,大明少了每年几百万从百姓身上压榨来的银两,现在主要收入来源是两点,一是去年开始施行的商税和土地税,二就是沿海一带的盐务收入。

    这两样加在一起的收入,是从百姓身上收赋的五到六倍,可收入虽多,国家需要用钱的地方却更多。

    现在的财政可以说是刚好能入出持平,一旦扩军,军费开支大增,今年最开始倒还看不出什么,可就如倪元璐方才所说,到明年的这个时候,自己可能就养不起这么多兵了。

    如今大明需要用钱的地方有很多,只要手上有足够的银子,那么崇祯就可以去做很多准备去做却一时半会做不了的事,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没有银子,大明的进步就会停滞,就算灭了满清和流贼,也只会逐步落后,追赶不上世界的步伐。

    弄银子有很多办法,抄家灭族又或是勒索富绅豪商只能是竭泽而渔,一开始的时候崇祯皇帝是保命要紧,没办法才那么干。

    可若是老这么干,搞的人人自危,那效果只会适得而反,经过几次御驾亲征打的大胜仗,崇祯在军中与民间的威望已经极高,兵权在握,朝政在手。

    天下巨商太多了,论罪杀几万人都够了,杀了他们抄出个七八千万两银子绝不存在任何问题,可以后呢?

    这样的巨商诞生是必然,只要有商业,就会有他们存在,杀是杀不完的,就算全杀了,那么对整个大明来说,究竟是得还是失?

    没有商人如何推动商业的发展,看见前面那些人的下场,恐怕日后的富商们只要有富余银子就会想办法弄去大明境外,拦是根本拦不住的。

    这会造成大明境内现银流通越来越少,不进行货币改革经济就有可能面临崩溃。

    在崇祯皇帝看来,十年八年内或许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后呢?

    就连现在,崇祯皇帝都不敢保证货币改革一定能成功,后世之君没有现代头脑,成功更加是个奢想。

    这样看来,自己最多也就只是为大明续命了几十年,起不到让华夏再次崛起的结果,最后还是要面临大乱。

    当年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杀人如麻,各种空前绝后的严重刑罚全在洪武朝诞生,阻止这些商人走私贸易了吗?

    为了扩军,为了持续改革和进行战争,都需要有新的财政收入来源。

    按现在许多商人的话来说,“天下暴利,一为盐,二为矿”,盐务崇祯皇帝已经抓在手里了,那接下来要做的,难道就是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