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心里明白,眼下大明各地都是一处乱摊子,来了三年,仍是需要发动下去打碎重建,这是慢火温炖。手机端 m.</p>
不过好在自己是穿到了皇帝身,若成了一介小民,在十七年想阻挡历史的洪流,基本是不可能。</p>
关于眼下大明的人口问题,崇祯皇帝也特意找倪元璐来问过,毕竟人要是多了,土地有限,也可能是历史导致大明下破产的一个重要因素。</p>
然而崇祯皇帝又一次对大明这烂到骨子里的官僚系统彻底失望,事实,朝廷下早对实际人口没了个细致的谱。</p>
算是倪元璐这种真正为国为民的饱学之士,掌管京师户部,却也并不知道下面的具体情况到了什么地步。</p>
原因无它,下瞒报而已,这种事算是厂卫之也存在,以现在来看,根本不可能杜绝,只能尽量靠自己的办法摸清。</p>
后世的崇祯皇帝读过类似的科普书籍,某些砖家说是一六四四年亡国大明的人口保守在两亿左右,甚至已经超过了两亿。</p>
崇祯皇帝之前觉得不可能,一六四四年那么多人,鞑子入关剩下这么点儿了,难道是全被屠了不成。</p>
实际,崇祯皇帝翻阅密辛,发现早在天启七年的时候,大明朝的在册人口已经达到了两亿。</p>
不过很有意思,当时朝廷发布出去的结果,说是全国人口只有五千到六千万左右,但是皇家密辛所记,却完全不同。</p>
这还是倭寇,海禁,俺答入寇,原饥荒,万历三大征等等原因,人口锐减之后的结果。</p>
如此多的人口,土地却只有那么多,再加皇亲国戚和豪绅们的抢占,这个消息一旦公布出去会造成什么结果。</p>
当时其实国内已经有了农民起义的苗头,土地兼并严重,皇帝不想招惹财阀,官员更是他们的代言人。</p>
魏忠贤明白这个道理,让户部和内阁这样做,却反而加收商税、矿税,实际也是有所考量。</p>
但是更有意思的事情来了,历史伪清入主原之后的全国人口,根据当时伪清发布出来的结果,是一亿四千万。</p>
相对自己大明把人数往少了公布的事,鞑子到底是会把人往高了说还是往低了说?</p>
结果很显然,鞑子入关之后的人口,绝对不到一亿四、五千万这么多,不过伪清初年全国实际人口到底是多少呢?</p>
后世有说四、五千万的,有说不足两千万的,还有拼命跪舔,说我大清爱民如子,是一亿四千万的。</p>
众说纷纭,不过现在崇祯已经毫不在乎,因为自己来了,都到了崇祯二十年,但是大明犹在,而且越打越强,历史的车轮变了!</p>
伪清入不了关,吴三桂也献不了关,山海关一定还会是朕的,那些历史死去的百姓,要尽力让他们活下来!</p>
现在可以说是百废待兴,对匠户和有技巧之士的需求是永远不会满足的,投奔的人,无论应征壮丁还是匠户,只要有一技之长的崇祯都是下令收下,让永平府各地衙门将他们一一登记入册,安排食宿。</p>
实际,这些应征者第一批要动工修建的,是朝廷刚刚在永平府试验开展的难民营制度。</p>
这个事是崇祯皇帝从后世非洲难民营得到的启发,直接金口裁定,容不得更改,内阁只负责签发完事儿了。</p>
现今的首辅蒋德璟和他的前任魏藻德都明白,这个皇帝定下来的旨意,无论你觉得可行还是不可行,那都要签发盖印。</p>
不然,换人,换人再不行杀人,绕过内阁直接发旨也是未尝不可,最坏的结果,算杀的满朝人头滚滚,这个旨意也还是要发。</p>
说白了一句话,敢阻者死。</p>
各处许多官员都明白,如果这个难民营真的能有效解决流离失所的百姓吃住问题,皇帝定会龙颜大悦,各府很快都会陆续实施下去。</p>
尤其是那些闹灾严重的地区,朝廷会增派钱粮和厂卫,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性整改。</p>
永平府的知府唐世熊是个明白人,其在历史也是拼命守城战死,这项政令在永平府境得到迅速推广、实施。</p>
几天之内,不仅传遍了永平,连京畿一带都已经传遍了,朝廷在永平府增设难民营,供给食宿,用来安置无家可归的流民。</p>
这个消息一出,听到的百姓无不沸腾雀跃,但是作为这个行动的主旨者,崇祯皇帝却整日愁眉苦脸。</p>
原因,自然是因为一成不变的钱粮。</p>
地方很容易找,现在到处都是衰败的城镇和村庄,只要给百姓吃的和工钱,他们会携家带口的拼命把难民营建起来。</p>
像后世非洲的那种板房,现在是初建,不用多豪华,只要能提供最基本的遮风挡雨和保暖,这够了。</p>
待日后开始复建城镇,这些百姓肯定是要陆续归回原籍的,崇祯皇帝不信了,往后大灾什么的也少了,流民还能越来越多不成。</p>
作为过来人,崇祯皇帝清楚地明白,这些百姓为何要铤而走险跟着流贼造反,因为他们饿肚子吃不饱,因为他们没有住的地方。</p>
身为皇帝的崇祯手里也没有,朝廷到处都要扔钱仍粮,也不可能一下子拨出那么多,那这些钱粮从哪里来?</p>
很简单,从那些顶级豪绅和财阀手里强抢!</p>
明末历史,这些顶级豪绅和财阀,多半是和鞑清互通有无的卖国贼,要么是大发国家灾难横财,更应该搞掉。</p>
在崇祯皇帝看来,国朝三百年,养出了这么多猪,这正是需要他们为国家奉献的时候,先把这永平府的豪绅们一批一批的宰杀干净。</p>
要是敢反抗,甚至不用崇祯多说,永平各处的官兵会将他们消灭得一干二净。</p>
现在朝廷的官兵可不是吃素的,个个都红着眼睛,等着立功封爵呢!</p>
当然了,这些难民有不少人还是别的各个卫和千户所的逃户籍,一多半还在犹豫着要不要来,他们的处置,对于官府也是难事。</p>
收下他们,难免将来会引起一系列的纠纷,甚至对自己日后仕途会有影响,毕竟天威难测。</p>
考虑到这点,各处官府都对这种难民极力排斥和抵触,为的是消灾免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p>
但是永平知府唐世熊知道此事之后,却并没有此等顾虑,在他看来,国朝正在兴时期,还在乎什么日后仕途。</p>
若是大明亡了,国破家亡,山河好地物是人非,鞑清的仕途,要来又有什么用?</p>
知府衙门率先开始接受逃户难民,这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说白了,是各处的县镇有了唐世熊去背锅。</p>
这个最大的顾虑没了,各地很快也都是轻松加愉快的放松限制,相继对这类应召百姓打开大门,接纳了他们。</p>
崇祯皇帝听到这种消息的时候,还是在发出旨意的三日之后,但据说有个叫唐世熊的永平知府,已经很麻利的这个事给解决了。</p>
张世泽说,这个叫唐世熊的永平知府还很受当地百姓和爱戴,几次鞑子打到城下,都跟着登城助战过。</p>
崇祯皇帝来了兴致,细问几句这知府的具体做法。</p>
张世泽开始慢慢的解释,说是唐世熊最开始惩办了几个拒捕接纳难民的几个县丞和县令,并且在府城向全境发出公。</p>
吩咐下属州县,难民一概不分原籍,但凡满足应征条件的,直接地征召,对于那些打算浑水摸鱼来的青皮们,也一定要不择手段的狠打。</p>
崇祯皇帝对这个唐世熊很是满意,随口夸了他几句,并且免除了永平知府存在争议的僭越罪过。</p>
除此之外,崇祯皇帝另下一道圣旨,免除全天下因各种原因做了逃户的军户,家有口在三人及以的,同样照免之前从贼等一切迫不得已因为生计所犯下的罪过。</p>
所谓天威难测,但皇帝是天,百姓却是地。</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