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51章 朝堂上的争执

    <Td></Td></TABLE>

    有大臣向皇帝报告全国各地哪里受了灾、需要发放救灾粮款;哪里又需要开放商业口岸;哪个地方修桥铺路要财政拨款;边境上哪支军队又该换防了。等等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大堆。

    其实大部分事情都交给六部解决了,真正难以决断的、或者太过重大的才会在朝堂上请皇帝圣裁。看着问题挺多,也就说了不到一个时辰,这些军国大事就处理完了。

    接下来就是一些次要的事情。比如说哪个地方出了个神童、三岁会写字、六岁会作诗;哪个地方的母牛一次下了三个牛犊,等等吧。张宪听得是昏昏欲睡。

    忽然,有个似曾相识的声音大声启奏:“启禀陛下,臣有本上奏!”张宪觉得这声音挺熟悉,好像早上才听过。

    “和国公,有本奏来。”

    “是,陛下。臣近日听闻,临安县在拆迁当中,由于用人不当,发生了侮辱妇女致死人命的案子!臣分外震惊。想临安乃是我朝行都,天子脚下岂能发生如此恶性案件?若放任此等事件肆虐,我天朝威严何在?”

    “臣遣人到临安县打探内情,结果却得知西城拆迁乃是为我朝新进忠昌侯建宅所用。忠昌侯来朝尚不足月,竟然就造成如此恶劣的案件发生。由此,微臣要弹劾忠昌侯!弹劾他为建私宅,罔顾百姓的生死!请陛下圣裁!”

    张宪一个激灵醒了。好家伙,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人弹劾了!这张浚是检校太尉和国公,弹劾大臣和他有什么关系?他还真把自己当成监察御史了?难怪早晨他在外头对自己阴阳怪气,原来这老小子早就憋着一肚子坏水了,就准备在金殿上使坏呢!

    还有他那位亲戚,清河郡王张俊。原本不上朝的人今天专门跑过来,说是给自己捧场,其实他肯定早就知道和国公张浚今天要对自己发难。你说你能起个大早来帮忙,你就不能提前给我透个信吗?哪怕昨天你找人来打个招呼也行呀!

    张宪已经感觉到有几道目光往自己身上看过来了。他正在犹豫着要不要现在出去和张浚打打嘴仗,就听见另外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陛下!”一开口张宪就听出来了,清河郡王张俊!

    “德远太尉所言乃是一面之词。”张俊为了挺他这个侄孙女婿真是卖了劲了,说话声音中气十足,张宪站在金殿门口的位置都能听得清。

    “德远太尉刚才也说了,张宪初来临安连一个月都不到。忠昌侯的宅地也是陛下才赐不久,恐怕张宪现在连他的宅子在哪里都不知道吧?拆迁出了事情,和他有何干系?德远太尉牵强附会,竟然还要弹劾忠昌侯?一旦传扬出去,嘿嘿……”

    “张郡王!难道说,那宅子张宪没去过就不是他的了吗?因为给他盖私宅而导致无辜的百姓惨遭横祸,难道他就不应该负责任了吗?”

    “二位卿家都暂停吧。你们口口声声说忠昌侯张宪建私宅致死了人命,忠昌侯张宪呢?张宪在哪里?”

    赵构瞪着眼睛在人群里找半天了,可却一直没看见张宪的人影。今天张浚要弹劾张宪其实他昨天就知道了,要不然怎么会派太监张胜去通知张宪今天上早朝呢?可张宪在哪儿呢?难道他没来?

    张宪躲在僻静的角落里听着张俊和张浚斗嘴,觉得挺有意思。他真的不想出这个头。但是皇帝已经点他的名了,他再继续躲到这儿那就不合适了。

    张宪迈步走出人群,朝臣们的眼睛刷一下全都落到了他的身上。张宪泰然自若,大步走到张浚身边向上行礼:“忠昌侯张宪拜见陛下!”

    “平身。”赵构往下看着张宪,越看越爱看。张宪形象好是一方面,另外赵构平常净看这些老面孔早就看腻味了,突然来了一个气宇轩昂的张宪,他感到格外的新鲜,自然就产生了一些好奇和好感。

    “张爱卿,方才和国公所言你可听见?关于你建私宅致死人命一事,你有什么要说的吗?”皇帝赵构话里的意思是责问,但是语气却非常平和,根本就没有半点生气的意思。

    “陛下,”张宪又给赵构行了个礼,“和国公弹劾臣的那些话,臣刚才全听见了,清河郡王说的那些话臣也听见了。和国公,我倒想问问你呀,我只听说你是和国公、检校太尉,我却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又当上监察御史了?”

    “官员犯了法,就算弹劾,好像也应该是监察御史的活儿吧?咱再说回来,全国有那么多工地,修桥铺路城市扩建、军队修筑防御工事。我可以说,全国每天都有人在工地上因为各种原因死去,难道说你每一个都要亲自去调查?”

    “我听说,朝廷大臣都是日理万机。每日里为朝廷大事、军国大事而呕心沥血,为国计民生而绞尽脑汁。和国公,您这检校太尉难道是个闲职吗?每天都不用工作吗?您竟然放着自己的工作不干,却去一个拆迁工地,管一些监察御史应该干的活儿,您说这合适吗?”

    张宪一通长篇大论结束之后,双手抱拳朝着朝臣们拱了拱手,“各位大人,张宪初来乍到不懂规矩,有鲁莽之处,还请诸位大人原谅!”

    “你,你,好一副伶牙俐齿!”张浚气的变颜变色的,“天下人管天下事,更何况本公还是我朝的和国公?遇见不当之事,难道本公就不应该管了吗?”

    “和国公身为朝廷重臣,看见草菅人命之事,当然有权力管!陛下,臣以为,和国公这件事管得很对!”又一位紫袍大臣出班力挺和国公张浚。

    “陈大人说得好!和国公管这件事确实很对。”张宪一看,又是熟人,是早上主动和他说话的那位礼部侍郎董德元!“不过陛下,微臣却听说,那死的女人是和国公的表侄女,两家多年不曾来往。”

    “女人死了以后,她丈夫找到和国公府哭诉。国公大约是觉得亏欠了这门亲戚,所以才决定插手此事的吧?”

    (本章完)</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