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七章 开学典礼 二

    “兴华,你怎么了?总理来了你还想其他的!”旁边的王成志提醒道。

    “没什么!”李恪打着哈哈说道,好在周围的那些名人都围着孙中山等人去了,没怎么搭理他这个炮兵教官。面对王成志的询问,李恪自然不会把自己想的说出来,难道他说正考虑要不要挖咱们校长的墙角?

    即便是可以挖,李恪也没那打算。李恪可是知道宋美龄家都信基督,规矩也太多,而且性格还很强势。老蒋可以为了权力改信基督而娶她,他可没兴趣,他就属于不喜欢女的太强势那种人,当然即便是他行动,也不见得有结果。

    像开学典礼的这种场合,李恪经历过不少,开始前无非就是领导在上面长篇大论的将一些话。旁人可不像他,他是听多了,觉得烦,但旁边的一众师生却是听的激昂澎湃,特别是那些学生,本就把孙中山当成圣人,现在更夸张。

    开始的时候孙中山坦诚了以前的革命都是失败的,然后引出了为什么建立黄埔军校的原因,就是要‘重新创造’革命事业,建立真正的革命军队。除此之外,还号召学生,‘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救国救民的事业。’

    李恪不得不承认,这些话的确有很大的号召力,孙中山一讲完,会场上的众人备受鼓舞,掌声雷动,并大喊了数声:“总理万岁!”

    孙中山的口音还不是很重,但随后胡汉民这位客家话口音太浓的boss,则是让下面一个外省学生懵了,那就是来自陕西的杜聿明。本来胡汉民说的是‘三民主义,吾党所宗’,可杜聿明这家伙听成了‘三味煮鸡,萝卜大葱’,闹出了一些笑话。特别是周围能听懂客家话的人赶忙解释,杜聿明的队长更是铁青着脸,要不是上面有领导,他都想踢对方一脚,这也太丢人了。

    当然这98只是一个插曲,上面的领导不知道,只是在学生中间相互流传,还成了调侃的经典语句,也给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中午,孙中山等人跟着全校师生一起在食堂吃的饭,看着饭菜的质量,孙中山也坦言一定尽力筹措更多的经费,再怎么也不得苦了军校的学生。

    重头戏是下午,因为要举行一个小小的阅兵式,人不多,也就五个队的学生(湘军讲武堂的还没并进来),总共也才500多人。这些学员入校才一个月,阅兵是个情况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并不妨碍这些大佬欣赏一下年轻军人的风姿。

    “总理,这个队伍领头的就是蒋先云!”主席台上,老蒋指着迎面走来的一支队伍说道,脸上很是满意。

    “这就是蒋先云?入学成绩的一名的那个?”

    看着队伍前面正昂首挺胸踏步前进的蒋先云,孙中山不由得点了点头。对于蒋先云,孙中山也听说过,一听老蒋这么说,马上就想起来了。

    “对,就是他!他可是号称这批学生的领头羊,除了他还有李之龙、陈赓、贺衷寒等人,都是这批学生的佼佼者。”老蒋欣慰的说道。

    的确,老蒋是属于国民党右派,但在孙中山去世之前,他没有表现出这种政治倾向,对于中共党员也不是那么敌视,不管内心真实想法如何,但表现上的确是这样。

    “哦,我听说他的文笔不错?”孙中山好奇道。

    “是不错,他进入军校之前当过报社主编,文笔那叫之好,在这批学生中当属第一。”老蒋带着欣慰的笑容说道。

    。。。

    “你们看这支队伍,人不多,但步伐整齐,精神抖擞,我这还是第一次见到!”

    “是不错,这么整齐的步伐,这个训练人员的水平不错!这是炮兵科?”

    就在孙中山二人在那讨论蒋先云的时候,旁边的许崇智等人则是被刚刚进入视线的一支小队伍给吸引住了,在那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之语。旁边的许崇智等人这么一说,孙中山二人也不禁把视线转移了过去,两人一看也都愣了。

    “这是李恪那个炮兵科?”看着那步伐整齐的队伍,孙中山不可置信道。

    “是的!”老蒋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心里不禁嘀咕,这个李恪倒是有几把刷子。

    “看来当初让李恪来执教炮兵科,还真是一个好事!”孙中山满意的说道。

    几人口中的炮兵科队伍,此时已经进入众人的视线,看见这么整齐如一的步伐,众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

    “这是炮兵科?这步伐也太整齐了吧!”

    “我怎么知道,他们怎么练出来的?”

    。。。。。

    不禁主席台上的领导,下面的学生也都惊讶不已,想想刚才自己等人走的步伐,跟这一比,简直差太多了。

    炮兵科领头的不是学生,而是李恪这个教官,后面跟着是斯鹏文和郑洞国二人。看着主席台上的领导,李恪还能保持平常心,但其他的学生则是紧绷着神经,生怕出错,给炮兵科丢人,并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一个个都很卖力。

    其实炮兵科的步伐整齐度,赶前世的天安门阅兵差多了,因为这些人只训练一个月。只是步兵科四个队的步伐更乱,还有人前进过程中把帽子和鞋子走丢的都有,跟这些一对比,炮兵科给人的印象就要好很多。

    虽然这不能证明什么,但在一众高层眼里,那就是看着很舒服。不管怎么说,李恪和炮兵科今天算是出名了,而李恪则是留下了一个会带兵的好名头,一直伴随着他一生。

    。。。。。

    “兴华,你今天可是大出风头啊,你这怎么训练出来的?这方法我觉得可以推广,要军校,甚至军队的训练也这么做。”阅兵结束后,李恪就被叫到了孙中山的面前。

    “总理,其实也没什么诀窍,主要就是令行禁止。在我看来,一支军队首先要保证令行禁止,保证这支军队的纪律很好,有这些基础,才能培养出一支好部队,一支能打仗、敢打仗的精锐部队。”李恪认真道。

    “步走的好就代表能打仗?”旁边的王柏龄阴阳怪气地说道。

    “王主任,你这什么话。光看走个步是看不出来,但这说明这二十人的小部队都服从命令,你作为带过兵的人,难道不知道其中的利害吗?”见王柏龄来这么一茬,老蒋则是有些不高兴,本来一个可以作为邀功的事情,却被对方给搅和了,他能不生气吗?

    见老蒋和孙中山的脸色都不好看,王柏龄才知道自己又多嘴了,连忙道歉,“总理,校长,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觉得看问题不能看片面,能不能打仗还得靠实战来说明。”

    看见王柏龄那恭敬的态度,李恪心里很爽,叫你多嘴,也不看看是什么场合。他跟王柏龄不和的事情,在军校里也不是什么秘密,一般情况下,李恪也不想搭理对方,但只要对方惹到自己,他也不会任人宰割。要是其他人,李恪或许还会忌惮,但这个王柏龄在后面第一次国内战争和抗战中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人,说明这人后面老蒋都会放弃他,所以得罪他只是暂时难过,而不会长久。

    要是像何应钦之类的,他即便看法不同也不会去得罪,这都是要影响未来中国的人物。得罪这些人,他的日子恐怕不会好过,除非他愿意退出军界,专心做个富商。

    趁着这个时候,李恪便把自己的一些关于训练士兵的看法给说了出来,当然为了照顾老蒋的面子,他不时恭维一下这位校长。孙中山没带过兵,不知道方法是否好,但是旁边的老蒋、许崇智、何应钦等人却是行家,一听就听出了其中的奥妙。

    见这么多人觉得训练方法不错,孙中山直接吩咐老蒋,好好整理出来,加入平时的训练大纲之中。而作为提出者的李恪,则是受到了孙中山的大肆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