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二章 老蒋归来

    “兴华,你对中国现状怎么看?还有现在的国共合作,你觉得如何?”办公室里,廖仲恺看到这个刚刚加入国民党没有几天的年轻人,他心里便有考校一番的想法。

    “党代表,这算是我的入职考试吗?”李恪笑着道。

    “你可以这么认为!”看着李恪这回答,廖仲恺也不禁觉得好笑,对方心态倒是挺不错。

    “党代表,那我就说说我的看法了!中国的现状,其实不用我多说什么,用六个字形容,那就是‘差,很差,非常差’,这个情况也不是十天半个月形成的,自然想要改变也不是十天半个月能改的。

    内部,没有一个真心为了这个民族崛起的政府。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经济得不到发展,重工业基础为零,基础设施也很落后,现在的中国可以用千疮百孔来形容。

    外部,国家主权不完整,外国人控制了我们的关税,我们的国土上还驻扎着外国军队,租界遍地。就拿我前几天从上海到广州的经历来说,属于我们中国的领海,英法美日的军舰很多,而我们的军舰我基本上没有看到。而且在国外,我们的同胞地位都很低下,得不到当地人的尊重,这跟祖国不强大有着很大的关系。

    。。。。。。”李恪毫不讳言的说道。

    “你说的有道理,所以大总统才会开设这个军校,希望能改变着一切。那你能谈谈国共合作吗?”廖仲恺对于李恪的直言不讳也没有在意,他自然知道对方说的是真的。

    “国共合作,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就是,两党可以优势互补,对大总统的北伐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坏事就是,党内应该有很多人不太赞成跟中共合作吧,要是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恐怕会留下很大的隐患。”李恪说道。

    “没想到这些事你都知道。你别管其他人,谈谈你的看法!”廖仲恺何尝不知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在国民党内部有很大的反对声音,但是现在有孙中山压着,反对声音并不大。

    “其实对于中共,我了解过一些。对于这个政党的未来我倒是很看好,跟我们国民党相比,中共显然更具活力,而且抓住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相信大总统之所以跟中共联合,可能就是为了给我们国民党注入新鲜血液吧!”李恪猜测道。

    当然他没说完,中共的未来肯定很好,那可是要带着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政党。别看现在很弱小,党员也就几万,还分散在全国各地。但谁能想到这个现在很是弱小的党派却是能在国民党几十上百万军队的多次围剿中坚持下来,并最后拿到了中国的统治权。而在未来二十年不可一世的国民党,却是败逃台湾,在李恪穿越前,已经被民进党压得死死地,而且还在内斗。

    这些事,他自然不会说出来,他知道即便是他也改变不了国民党的最终结局。而且他对于国民党并没太大好感,要不是方便他行事,他可不会加入这个已经烂在骨子里的政党。

    听到李恪的言论,廖仲恺也很惊讶,显然对于这个年轻人赞成‘联俄联共’表示很欣慰。他作为‘联俄联共’的倡导者之一,现在听到一个故交后辈很认同自己的主张,自然对其好感倍增。短短几天时间,李恪就获得了孙中山、廖仲恺、邓演达三位国民党大佬的认同,加上还有个便宜岳父张静江,以及现在跟张静江关系很好的老蒋,可以说。只要不出意外,他未来几年在黄埔的发展可谓前途光明。

    。。。。

    体检完后,第二天就是笔试,笔试考的东西很多,除了会写作文,数学、地理、历史这些都得考。考试的事情,李恪没有去掺和,现在的他正忙着把未来军校期间要上的知识整理出来,也就是所谓的备课。

    笔试一共三天,场地还是在广东大学和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这对于这些考生也算是一个挑战。之所以黄埔前四期每一期名将也就那么一小部分,但每一期的学生再怎么也有四五百人,名将不多,其实都可以从第一期学生的来源可以看出。当然第一期的名将最多,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期的黄埔生来源很广,除了新疆、西藏、外蒙、吉林外,其他每个省都有。出身也很复杂,有的有着军旅生涯,考入黄埔之前已经当了几年兵,甚至都有团长级别的来考军校;有些学生是知识青年,要么是在校学生,要么是已经在从事教育文化工作;还有从国外留学回来的高材生,当然也有只是小学、中学毕业的学生。

    来源参差不齐,进校学习后,差距也就很快泾渭分明。当然来参加一期的学生都是颇具眼光的,看出了黄埔军校的与众不同,所以一期又成为整个黄埔名将最多的一期。

    就拿‘哭进黄埔’的胡宗南,别看个子矮,但人家读书的时候成绩优良,虽然只是一个中学毕业,但那个时候的中学生比前世的大学生值钱多了(无意中看到一个数据,说是1936年最鼎盛的时候,全国也就5万余名大专及以上的大学生毕业)。毕业后,他当过国文、历史、地理的老师,还当过报社总编辑,后面很快崛起不是仅仅只靠对老蒋忠心,自己的本事还是有的。

    在一期学生笔试完后,还有口试,李恪也在这期间认识了张申府这个人,幸好他听说过这个人。这个人可是牛人,周总理和朱老总的入党介绍人,曾经当过毛主席的顶头上司,还是中共的创建者之一,加上本身也是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算是中共目前在军校里职位最高的(周总理在法国没回来,而且路费还是这位筹的)。不过这人前世在大革命失败后因为跟当时中共领导政见不和,愤而退党,后面在解放前夕发表过一篇不合时宜的文章,不然建国后稳妥妥是个元勋,不至于后面被官方封杀多年。

    这些还都是李恪以前无意中看资料才知道的,不过对于这些事他可没兴趣去掺和,他现在的身份根本不合适。

    在阅卷期间,李恪也陆陆续续听说前世一些名人的情况,比如说被几个主考官看好的蒋先云,‘哭进黄埔’的胡宗南、黄埔学生中升职最快的李之龙(前世26年晋升为海军中将)等等。至于王鼎元二人,也算是小有名气,因为他的熏陶,这两人的文章虽说没有蒋先云那么好,但也是可圈可点,当然这中间还夹杂了不少李恪的观点。

    这边学生的成绩就快出来之际,那边邓演达和张静江终于劝动了老蒋,老蒋还跟历史一样,在4月21号终于从浙江老家来到了广州,开始他黄埔军校校长的辉煌人生之路。

    老蒋回来,李恪自然得去拜码头,当然,是以拜访张静江的名义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