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之中....
此时,崇祯一身的便装,满脸笑吟吟地倚靠在书案旁的椅子上,绝声卫指挥使杨启聪侍立在身后,却是看家护院的装束,和冷晓磊一左一右列于两侧,神情木然的站在那里。
而宣大总督,也就是英国公张维贤就站在对面,苍老的面孔之上满是恭敬之色,一身的戎装铠甲,依旧挺拔的脊背,神情又是那么的肃穆而冷峻,显得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味道。
“启禀皇上,自从经历过察哈尔林丹汗去年的那次历经数月的战争,土默川这一带的蒙古各族,可谓是损失惨重,人员凋敝,已经伤到了元气,再加上朝廷的有意交好,扩大互市规模,顺义王卜失兔等部落首领还算老实,没有再骚扰边境。”
听到英国公的回报,崇祯露出满意之色,微微点头,赞许地说道:“呵呵...英国公,不用这么自谦嘛,蒙古人变得收敛了许多,其中也有着你的功劳。”
“微臣不敢贪功!”
面对崇祯的夸赞,张维贤反而是心里一紧,露出拘束姿态,紧张地来了这么一句,进而又补充道:“大同府和宣府这一带的边境,之所以有如今的良好局面,渐渐向好,使得蒙古各族不敢有秋毫进犯,上有皇上的明断,下有将士们的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微臣到这里不到半年,不敢贪天之功。”
崇祯再次点头,却未再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似乎想到了什么,转而说道:“此次微服私访,朕特地顺便看了一下用于互市的几座城池,英国公,那些城池是不是过于简陋了?几乎没有御敌的功能。山贼、土匪倒还好说,可以阻挡一二,勉强能够进行防卫,如遇外敌入侵,在攻城器械之下,不过四五米的城高,还多是泥土结构,也就是挡挡风沙还行,根本就没有御敌于城外的功能。”
听到这番话,张维贤神色微微一变,显得更加拘束和紧张起来,双手一抱拳,连忙解释道:“启禀皇上,用于互市的那些城池,原本之时,就是在一些村堡的基础上扩建而来,再加上,以前的时候,互市都是一年一次,长不过一个月,除了互市时人比较多,平常罕有人住在那里,所以,那些城池就显得颇为简陋和陈旧,更像是一个临时征用之所。”
“而且,在前三朝期间,数十年的时间里,朝廷的财政都是紧巴巴的,再加上土默川一带的蒙古各族还算与朝廷交好,尤其是土默特的三娘子时代,与朝廷交好程度更是达到了顶峰,因此,也就没有人将互市的城防放在心上,未将其扩建,也没有加高加厚城墙。”
“英国公,不要这么紧张嘛,朕之所以提这件事情,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
崇祯淡淡一笑,如此不轻不痒地安抚了一句,进而颇为感慨地继续说道:“是啊,凡是互市之地,虽然都是在关内,但也紧紧相邻于边境,距离北方外族太近,老百姓并不愿冒着性命危险,居住在那里。”
“何况,边境之地,本就是人迹罕至之所,那些城池的周围过于荒凉,缺少人烟,即便是没有外族的威胁,恐怕也无人居住在那里,毕竟,认识一个群体性生活的个体,自然而然地,也就没有人在乎那些城池的防御能力。”
这个时候,崇祯强行压下脸上有一些低落的神情,不再那么怅然一般的感慨,直视着张维贤,不等对方作出回应,再次语重心长地说道:“英国公啊,你不仅是宣大总督,有着御敌守边之责,更是大同巡抚,也有治理地方之务,不能放任那些互市的城池不管。”
“是,皇上,微臣遵旨,一定会治理好大同府....”
对于张维贤犹如外交辞令一般的回答,崇祯仅仅是付之一笑,一副不置可否的样子,接着徐徐说道:“英国公,以往之时,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那些用于互市的城池,确实犹如不毛之地,现在不一样了,朝廷不仅延长了互市的时日,长达两月有余,更是增加了次数,分为春秋两季,这就是一个机会。”
张维贤听得连连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刚想要说些什么,却被崇祯给打断了,继续自顾自地说道。
“如此一来,那些用于互市的城池,就有了将近半年的商业鼎盛时期,人口势必大量涌入,随着商业往来的越来越频繁,他们将不再是荒芜的不毛之地,而是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只要运筹得当,瞄准时机,对他们进行扩建,提高他们的防御力量,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那里定居,生活,再辅以较为轻松的税收政策,不需数年,周围的荒芜之地,必能成为千亩良田。”
“边民越来越多,自然而然地,如遇战事,朝廷就能够抽调更多的兵丁,补充兵源,边防就能永固,越来越强,那些北方外族更加不敢造次,袭扰我国边境。”
听着崇祯的这番话,英国公本就是一名军人,还是出身于军人世家,又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要想建立一个巩固而长久的边防,靠的不仅仅是朝廷的大笔钱粮投入,派出大军驻守,主要还是在于当地百姓,也就是常说的边民,只有边境的百姓多了,边防就有着坚定的后盾,就有着巨大的防御潜力。
毕竟,一旦外敌大规模进犯,只靠边兵,很难进行有效地抵御。等到朝廷抽调大军,进行支援,中间又有着一定的时间差,而在这个时间差内,战局很有可能急转直下,外敌早就打进关内。
自古以来,边境之民,素来彪悍,战时可为兵,平时可为民,或许他们不懂得什么排兵布阵、相互配合什么的,但战斗力绝对没话说,只要分发兵器,就能形成颇具战斗力的军队,往往要胜于关内的一些正规军。
所以,对于崇祯的这番言语,张维贤深以为然,非常的赞同,紧跟着附和道:“是的,皇上,边民越多越好,不仅能够提供巨大的兵源,可以做战时的紧急之需,更是能够解决一部分军粮的问题。”
说到这里,张维贤话语一顿,面有犹疑之色,颇有愧疚与自责的样子,突然转移了话题,转而说道:“可是,皇上,对于大同巡抚一职,恐怕微臣难以胜任,实在是力有不逮,治理地方,也非臣之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