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大明天启最新章节!朱延禧摇了摇头,他不大喜欢这种事情,总觉得不够堂堂正正。只是皇帝都这样说了,王征的出使都完成了,自己又如何能够反对呢?
朱由校听到乌克兰时,心里动了一动。他其实并不知道现在乌克兰属于波兰(波兰现在包括立陶宛大公国,乌克兰属于立陶宛大公国),但他知道乌克兰是个好地方,盛产粮食和美女。如果波兰真的还不了钱,倒是可以考虑将这地方夺过来。当然,还得起钱,如果能够夺过来当然也是最好。
他想到这里,又想起了大洋洲。他自然知道它的位置,现在应该还只有当地的土人。如果欧洲人偶尔发现了的话,倒是有些麻烦,不如现在就占下来再说。他招了招手,王体乾小跑着过来,朱由校道:“传卢象升来见。”
皇帝传话时众臣都停下了话头,等王体乾出去后,王征又继续讲述欧洲的情况。听到瑞典女王的事后,朱由校又想到,能不能把这个瑞典女王嫁给自己的儿子呢?那到时倒是一桩好事,至少瑞典绝对会被绑在大明的战车上,专心对付罗刹。不过他完全不了解现在欧洲的具体情况,这也只是个想法而已。
王征说完了欧洲的出使情况后,朱由校笑道:“王卿辛苦了,你的鸿胪寺左少卿仍然兼着,朕有一个想法,由你现在来掌管大明的天主教事宜,你身为教皇亲封的红衣大主教,这事本来也应该是你的事。”
王征心里其实不愿意,但自然是没有办法推辞的。皇帝于是下旨,任命鸿胪寺左少卿王征为大明巡视天主教各项事宜钦差,负责全国的天主教传教事宜。
这时卢象升也已经来了,皇帝又听了一会政,是的,真的是听政,内阁把各部局的事宜的处理措施报上来,他就说一声“准”就行了。这是这两年来的常态,皇帝一般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内阁才是管理各项事宜的中枢。
大朝会散了后,皇帝带着内阁及各部尚书开始进行小朝会。王征也被留了下来,再加上平日不大参加小朝会的卢象升,一共就十几个人。
皇帝笑着对王征说道:“王卿可能不大喜欢去管理天主教传教之事,只是你去这两年,天主教在朕的默许下,传教的声势越来越大,信教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人一多,事就出来了,现在已经出现过几次信徒与地方民众的冲突了,虽然不至于伤人性命,但动手倒也有过几次。虽然我们有《宗教管理办法》,法院也把一些人判了罪,但这样会造成族群的割裂,并不是朕想看到的。你是信徒,现在又成了红衣大主教,你给我想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王征有些为难地说道:“陛下,臣虽然现在有红衣大主教这个身份,但臣并不擅长于这些事情,恐怕做不好,辜负了陛下的期望呀。不如选取能干的官员来做这事,让臣依然去翻译西方书籍去,这事臣倒是很擅长,而且很喜欢。”
徐光启道:“你真是糊涂,陛下让你管这事,自然会调派一些长于管理的人来负责,但你现在在天主教中的身份很重要,所以你必须要当这个头,你下面的人才能发挥作用。你喜欢翻译书籍,钻研学问,你去做呀,只要你的手下要你出来站台帮忙时露个面即可。”
王征恍然道:“是臣太笨了,这事臣倒是能够做到。”
朱由校笑笑道:“你刚才只说了在美洲抚慰各地的事,那个建运河的地方你看了吗?上次陈厚甫写了一封报告来,但我想他们终究和你不同,你精于勘探,又懂机械,算学更是一绝,你觉得在那里修运河可行吗?”
王征道:“这事臣是准备专门禀报陛下的,所以在朝会上就没有说。我军建立的永乐城在靠向大明一侧,城池抵挡西班牙人没有问题。但是臣特意在那条西班牙人修好的驿道上走了一回,如果建造一条能够通五千料的海船的运河的话,至少需要十万人修三十年,而且还需要用到大量的火药。”
朱由校摇摇头道:“五千料?那不行,至少要考虑到五万料的大船,虽然现在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船,但假以时日,谁知道我们能不能造出这样的船来呢?就象修铁路,单向其实现在就可以满足需要了,但以后呢?所以不如一步到位的好。”
王征道:“五万料的海船通过,那一百年能不能修好,臣都不敢担保。”
朱由校皱眉道:“这么难吗?”
王征道:“陛下,五万料的海船,那运河所需要的深度和宽度增加了不止十倍,而臣还是按照相同的地下态势来说的,如果有些地方上面是土壤,下面却是岩石,那就还要增加时间和钱财。臣觉得,如果在那里修一条铁路,是不是也会取得差不多的效果呢?”
朱由校道:“修铁路?这个朕倒是没想过,你来说说看。”
王征道:“两边大海相隔是一百多里地,大多数地方都是大森林。所以如果修铁路,便只需要将树伐倒,清出一条几十步宽的地方便行了,而枕木什么的都有了,再找到铁矿,那就什么都齐全了。所以修建的难度并不大。而铁路连通两边,一边一个码头,货物和人不过是转运一下,所费力气不多,银钱消耗也不多,但免得绕出几千上万里地,这是多大的便利呀。而且这码头和铁路由我们修建,别国如果要使用,总要交纳些费用吧,他们交了几千里路的运费都会觉得赚了,因为节省了时间呀,这事可真的是算得上一本万利呀。”
朱由校笑道:“是呀,朕要修运河便是看上了交通两洋的便利性,不过王卿这建议不错,运河如果修得太深太宽,确实花费太大,如果有机械可以帮忙就好了。茅尚书,你们铁路局派一些人,专门在那里勘探一下,下次陈厚甫他们回京时就带他们去,看看在那里修铁路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