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四 说礼

    <content></p>

    朱棣之后的大明官,最大的愿望是君王垂拱而治。手机端 m.什么是垂拱而治呢,简单地说,君王最好是泥塑的菩萨,首先他存在的目的,是告诉别人这是大明的天下,然后是不会出声,让官来管理天下。</p>

    不仅仅是东林人,其实楚党浙党齐党都是这个意思。不过是一直以来东林势大,其它几党要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对付东林,所以还来不及参加到限制皇帝权力的行动去。</p>

    大家一直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但有些事真的是可以做,但不可以说。现在毕懋康这一番话说出来,如果让皇帝或者皇帝身边的人一仔细揣摸,那可能是一场泼天的大祸。</p>

    所以叶向高气得鼻子都歪了,平日一直用君子温润如玉来要求自己的他直接喊出了毕懋康和孙元化的名字,只想快点将毕懋康弄走,不要让皇帝联想更多。</p>

    而这时毕懋康也已经在叶向高的训斥后想明白了自己言语的无礼。他期期艾艾地说道:“陛下,臣的意思是陛下天纵之才,如果用于指导兵器局的研究,我大明之技术进步,将会让人瞠目结舌。”</p>

    朱由校制止了孙元化将毕懋康扶出去的举动,笑着说道:“叶师不用发火,毕卿的意思朕明白,其实我觉得这个提议很不错,朕可以常驻兵器局。”</p>

    叶向高前道:“陛下,毕懋康的荒唐之言,不用放在心。朝廷各项事务,都需要由陛下圣裁,臣等不敢自专。”</p>

    叶向高这话说得其实并没有毛病,现在的朝廷各项大事,都是由皇帝自己做决定的,当然先会询问内阁及六部的意见。因为有询问这一步骤,所以大臣们其实还是很喜欢现在的这种方式。至少皇帝的决定都是综合了他们的看法再做出的,并没有自己独断专行。</p>

    朱由校笑道:“朕明白。这样吧,以后各地的小事都由内阁和六部自行做出决定,事后报备到司礼监给朕看一下行了。军国大事,还是要大家一起来商议。七曜日的太阳日是我们商议的时间,急事另议。”</p>

    星期的概念随着传教士进入了国,不过国人给它们另取了名字,象太阳日是星期日。</p>

    本来平时朝廷大事是这样决定的,只不过朱由校明确了小事不管的态度,等于是给内阁和六部放了部分权力。但事后要报备到司礼监归档,则又是皇帝保留了监督权和重议的权力。</p>

    方从哲前道:“陛下,毕懋康胡言乱语,有失人臣体统,请陛下降罪。”</p>

    朱由校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算了,小事而已,不用大惊小怪的。那罚俸三个月吧。”</p>

    毕懋康连忙前谢恩。这时他才有些后怕,退下后悄悄地擦了擦脸的汗水。</p>

    朱由校道:“传旨,毕懋康,孙元化,茅元仪研制炮弹有功,各赏绸缎五十匹,银币一千块,其下研制人员,将功劳报,各各有赏。”</p>

    孙元化带着兵器局各人一起跪下谢过皇帝赏赐。众人都喜气洋洋,特别是下面的普通工匠,辛苦劳作,能得到皇帝的赏赐,自然是满心感激。</p>

    朱由校又说道:“兵器局将新式炮弹,制造好后运到辽东,交由近卫军使用测试,以备不断改进。从明天起,朕每月除大朝会外,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兵器局与众卿一起研究,朕来之时,不必大礼参拜,只行常礼即可。”</p>

    方从哲和叶向高等人听到皇帝答应放权,本来心欣喜,但听到众人在兵器局见皇帝,竟然不用行跪礼,立即不干了。</p>

    方从哲道:“陛下,礼者国之基也,如果擅自改动,只怕会国将不国。”</p>

    朱由校笑笑道:“朕并没有说要不讲礼,只是改动一下礼而已。象以前朝会时,大家都是站着朝的,后来我们改成坐着朝,没有什么问题,我们依旧是礼仪之国。军以前都是行跪拜之礼,后来朕命令即使见朕,也不用跪拜,军将领对朕的忠心并没有减少半分。朕于兵器局里指导,如果每人见到朕,都要叩头行礼,那他们不用干其它事了。事有权变,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拘泥不化乃是阻碍我们进步的最大问题。”</p>

    徐光启前道:“陛下此语,说到了礼的核心,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p>

    众人只好一起道:“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p>

    朱由校点了点头道:“好,此间事已了,明天阁臣六部九卿在云台进行廷推,内阁要进新人了。”</p>

    第二天,内阁和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共聚云台,进行新入阁的阁员推举。这是通常所说的大九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司卿则称为小九卿,一般进行廷推只有大九卿参加。</p>

    众人安座后,方从哲起身先向朱由校施了一礼,然后回头说道:“陛下有旨,这是最后一次九卿廷推,以后的廷推将扩大到小九卿,甚至更多官员。内阁首辅和次辅都垂垂老矣,需要重新加进新的阁员,今天便是廷推,决定新入阁的人选,一共选两位。”</p>

    “老夫先推选户部尚书毕自严,自其任以来,无论是银行还是税收方面,都做得甚是成功。请其它人推选别的人选。”</p>

    徐光启前道:“臣推选陕西巡抚孙传庭,在职期间,解决了陕西的粮食问题,改革陕西卫所,使得粮食可以自足,击退蒙元骑兵,训练秦军成可战之兵。”</p>

    叶向高道:“臣推选兵部尚书黄克缵,其任兵部尚书期间,他调配兵力,转动军需,使得近卫军在辽东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一转我军被动挨打的局面。”</p>

    其余大臣皆不发言,本来一次推选可以推三到五名官员,但其他大臣都知道皇帝一直以来都很看好毕自严,而孙传庭都已经从陕西回到京城来了,而新的巡抚洪承畴也已经任。皇帝的倾向性不问可知,那又何必推选一个明知皇帝不会同意的人选,惹得皇帝不高兴,内阁怨恨自己呢?</content></p>

    </p>

    https:///html/book/46/4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