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22章 从娃抓起 定未来

    <Td></Td></TABLE>

    私塾是地方饱学之士,也就是地方儒学收弟子授课,是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古时候的学堂都是私塾非官家所办,除极少的义学外,学子们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学塾里就读。收的学子很少,只有比较富裕的人家子弟,才有条件进学堂。由于重男轻女思想,女孩子一般没有机会上学堂,只有富家女才会学文识字。

    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作为私学的一种,在漫长的旧社会,除秦朝曾经短暂废除外,上千年来绵延不衰。私塾作为人才培养的学堂与官学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共同传授华夏文化,培养人才,勤苦耕耘,不懈奋斗,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江南学堂发达遍及城乡,层次各不相同。以经济来源区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称坐馆或家塾,这样的是极少数;二为地方、宗族捐赠钱财、学田、聘师设以塾,以教贫困子弟,称村塾或族塾,这样最普遍占大多数;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教授生徒的。称门馆、教馆、学馆、书屋,不过学生人数不是很多,这种现象在乡村最常见。

    塾师多是落弟之人或老童生,都是些在当地很有名望的饱学之士,特别受人尊敬。人们才会花银子送子求学,学生年龄不限,自五、六岁到二十岁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岁以下的居多。学生少则一、二人,多则达到三、四十人。

    柳生港建的江郎学堂,就是义学的一种。凡是属于柳生港常用住户的,适龄学子都可以免费就读。小蝉儿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要消除穷根,就必须有学识、有技能。如果柳生港每户人家,有一人掌握了知识,有一门手艺,就能帮助家庭脱贫过上好日子。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从娃娃抓起。

    江郞学堂占地面积很大,又是原江宁老城区的黄金地段,柳蝉儿将寸土寸金的江宁赌城改建成学堂。不仅分文不取,还要贴上大把大把的银子。柳蝉儿脑子是不是被驴赐了,当什么大善人,做这种赔钱的买卖。

    当初决定修建学堂时,就有许多人反对。放着大把大把的银子不赚,搞什么义学?小蝉儿力排众议,决定花重金建成江宁老城第一大学堂。柳如龙担心小蝉儿做这亏本的买卖,墨生这关通不过,对小蝉儿有不好的看法,就得不偿失了。

    柳如龙指着焕然一新的江郎学堂,介绍说:“小蝉儿将江家赌场改成了学堂,是为江宁老城区人们干了一件大好事。整个学堂分上下两层,上层楼是女学童。下层为男学童。中间用木楼梯隔开,进出完全分开,分东西走向,互不见面。”

    柳如龙不停给小蝉儿说好话,暗中对墨生察颜观色。墨生一副古井不波的样子,对装裱一新的江郎学堂,既没有指指点点,又没有大发雷霆。柳如龙暗暗松了一口气,墨生没有意见,就是最好的状况,小蝉儿这关算是通过了。

    小桐姑娘不知道柳如龙的担忧,无意中替小蝉儿说了好话,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墨哥哥,小蝉儿妹妹有见识,能在江宁老城区办这么大的义学。本姑娘最欣赏的是,小蝉儿妹妹能做男女学子一个样,就像皇城的济生城一样,太了不起!柳堂主江郎学堂现在有多少学子?运转得顺利吗?能得到柳生港人们的拥护吗?”

    柳如龙乐呵呵地介绍说:“小桐姑娘,柳生城的人都富起来了,都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银子。江郎学堂开学不到三日,学生就收满了。因为我们是义学,凡是来读书的都免费,而且收女童,所以报名读书的人特别多。现在入学的有七、八百人。不得不限人数,年龄超过十三岁的就不招收了。”

    墨生看后很满意,轻声地问柳如龙:“柳大叔,柳生港的人们这么信任我们,踊跃送孩子读书,这是好事啊!现在学生有了,先生请得怎么样?每日能保证授课时数吗?一定要注重授课的质量将孩子们培养成才,千万不能误人子弟啊!”

    柳如龙如数家珍地说:“按小蝉儿安排,江郎学堂年幼学童先识汉字,等到识字上千,才教授、、。年纪长些的就直接教授‘四书、五经’。”

    小桐姑娘不住地点头,小蝉儿还是个人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安排课程。小蝉儿能做到因材施教,真是难为她了。这样就能收到好的效果,江郎学堂一定会成功的。

    小梧姑娘东瞧西看,对江郎学堂的硬件设施很满意,只是不知道小蝉儿聘请的先生会怎么样?教得怎么样?认真地问道:“柳大叔教学条件好,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要有好的先生,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柳大叔先生们是怎么授课的?”

    柳如龙关于江郎学堂的事都乐意回答,不能枉费了小蝉儿花的心血啊!柳如龙热心地回答:“小梧姑娘,我们请的都是江郎名儒,教法大多为先教学生熟读背诵,然后在适当的时候由学生逐句讲解。除读书背课外,有习字课。从教师扶手润字开始,再描红、写映本、然后临摹字贴。”

    柳如龙停了一下,又接着说:“墨公子,先生们是按年龄分班授课的循序渐进。学童初解字义后,则教以作对,为作诗做准备。‘四书’读完后,即读‘五经’,兼读古文。并开始学习作文。墨公子放心,这些都是极有经验的先生,不会误人子弟,数年之后柳生港就会涌现一批批才子才女。”

    古人奉行玉不琢不成器。家长支持教师体罚,每个学堂都悬着一根戒尺,用来惩罚粗心,调皮不听话的学童和成绩不好的学童。江郎学堂也不例外,学规极严,订了严厉的罚则,体罚为平常事。女童不认真学习或是犯错,就要打手板,男童脱掉裤子打屁股,有的先生还会揪男童的面皮和耳朵。

    在学馆里一位老先生正在授课,完全是注入式的。先生教得认真,学童也学得专心致志。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敬地听先生圈点口哼、讲解,学生一个接一个给先生口述;其后学生回到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的朗读之书,学童必须一律背完。

    墨生一间一间学馆地看,仔细地听,最后来到幼童学馆,教师正在收一名新学童。一个穿着朴素,大约六岁的小男孩,看起来聪明伶俐,并没有进行入学测试,先生就同意他入学。

    学童在孔老夫子的牌位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后,再起身向学子们行一躹躬礼,就到指定座位上入座。学子们一齐鼓掌欢迎,孩童就取得了入学资格。

    墨生看后很满意,柳生港的江郎学堂,就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最重要的是保证上学的时间。小蝉儿将一年之中十二个月,分为春秋两季入学,分为上下半年就读。在夏日最炎热之时,放学生两个月假,在冬季最冷之时,也放假一月。

    私塾的教学时数,一般因人而异灵活掌握。私塾的教学分为两类,一类是“短学”,一类是“长学”。教学时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对这种私塾要求不高,只要能识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而“长学”就是像江郎学堂一样,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在冬月才“散馆”。之所以称“长学”,是因为聘请的先生有名望,教龄也长,教得又严厉,学童学的时间又长,学习的内容也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就多出息就大,家长们就更放心。

    墨生虽然没有直接对江郎学堂进行赞美,但是并不反感。柳如龙干脆将话挑明,征求意见:“墨公子,有许多人说小蝉儿傻,放着赚钱的赌场不开,而办江宁老城区第一大学堂,还分文不取,做些赔本的买卖。小蝉儿是拿柳门的银子,赚自己的名声。小蝉儿不为所动,始终坚持已见,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办江郎学堂,还要办成济生仙城一流的学堂。”

    墨生不表态都不行了,柳如龙就是在给小蝉儿当说客。墨生凝眉沉思,推心置腹地说:“柳大叔,小蝉儿做得对。人要有取舍,不能一味地赚银子而不择手段。人生只有短短数十年,到头来又不能将银子带进棺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为人们做点好事总是对的,至少良心上过得去。”

    一直没有吭声的凤仪小姐,站出来夸小蝉儿干得好:其一、这学堂位置居中,是江宁老城的繁华之地。人们可以从四面八方来就读,学堂的生源能得到保证;其二、学堂装修一新,通风采光,冬暖夏凉,适宜学童攻书,容易出好成绩;其三、江郎学堂聘请的先生都是江南名儒,教学水平高,不会误人子弟;其四、江郎学堂是义学,学童不付先生薪水,都是由柳生港全额负责,这是柳门的善举;其五、招收女童,让她们能学字、记账、还会写对联,成为家中有能力的人。有柳家双姝,还有龙雪儿做榜样,人们会改变对女孩子的看法。

    小桐姑娘佩服地说:“小蝉儿不简单,能舍小我,为大我。这是智力投资,再过十年、二十年,这些学童成了才,对柳生港的帮助会更大,回过头来看就知道小蝉儿的英明。”

    虽然墨生和凤仪小姐对江郎学堂都投了赞成票,但是柳生港势利的人很多,对柳蝉儿的意见很大。柳如龙仍担心地说:“这学堂就是一个销金窟,一日要花不少银子。不少人心疼了,有许多人建议要将学堂停了做成商城,会日进斗金。”

    柳如龙带墨生看江郎学堂,就是要由墨生来决断,所以不停在墨生耳边念叨。墨生观看周围的地势,赞美地说:“柳大叔,这个位置不错是个风水宝地,不论做什么都赚银子,而且是大把大把地赚。凤仪姐,你说这里干什么最好?”

    凤仪小姐瞅了墨生一眼,扑哧一笑:“墨弟弟,你早就有主意了,还来考本小姐。对柳生港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没有优秀的人才,我们的柳生港就是无本之木,就像建在沙滩上的大厦一样,不管你建得多美,终究要倒掉。”

    墨生终于给柳如龙吃一个定心丸,微笑着点头:“凤仪姐说得对。人不只顾眼前的利益,要有远见卓识,人才是第一位的。小蝉儿能顶着压力,敢将江宁赌城改建成江郎学堂,懂得从娃娃抓起是独具慧眼。柳生港就会长盛不衰。柳大伯你生了一个好女儿,柳生港由小蝉儿掌舵,我们很放心。”

    墨生对江郎学堂的评价如此之高,柳如龙哈哈大笑,能得到墨生的赞美,说明小蝉儿干得确实不错。柳如龙心里的一块石头终天落了地,再也不怕人们说七道八,今后在柳生港柳如龙父女能昂首挺胸做人了。

    (本章完)</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