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到了江边你知道了,那情景……跟五十年代差不多,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啊,嘿嘿。品書網 ”</p>
李涵之牵着林啸的坐骑,兀自兴奋地小声说着。</p>
老兄弟们都四出打仗去了,基地剩他一个人留守,一个多月来都没人和他毫无禁忌地侃大山,乍一见林啸他们回来,这小子跟见了失散多年的亲人似的,那话匣子一开,像开了闸的江水般滔滔不绝。</p>
一路听着李涵之絮叨,林啸的心情也特别美好,经过镇子心的时候,林啸招招手把何守信叫前来:</p>
“你回家看看吧,见了你爹让他来白沙岛找我,我有事和他商量。”</p>
“不用了吧总指挥,我还要安顿队伍进营房呢……”</p>
“少啰嗦,把部队交给副连长带,去吧,叫司徒正一起回去,不过今夜必须归队,部队明晨开拔。”</p>
“是!遵命!”</p>
何守信敬了个礼,转身找副连长和司徒正去了。</p>
……</p>
快到防城江边的时候,林啸让部队直接开往白沙岛军营,自己则带着张晨枫、段正宏和李涵之,陪同瞿式耜来到了江边。</p>
一眼望去,首先映入林啸眼帘的,是江对岸拔地而起的数幢高大的厂房,以及一座平顶楼房,江面好几艘渡船正忙碌穿梭,不断有人坐着船来往于两岸……</p>
“楼房都建起来了?是钢筋混凝土的吗?”</p>
林啸又惊又喜的问道,看起来,周工的冶炼厂,不仅成品钢材已正式出产,而且还能拉出钢筋来了?</p>
“是混凝土框架加楼板的混合式结构吧,主体还是砖墙,那是生产调度室,和技术工人的研究实验大楼……知道周工为啥要大量扩招工人吗?一座更大的炼钢炉建成了,诺,是那个大烟囱旁的厂房……轧钢车间独立出来了,肥皂厂和水泥厂也分离了,最后那一座,是新建的玻璃制品厂。”</p>
李涵之隔空指指点点,快速地说道。</p>
“玻璃试制成功了?”</p>
“应该成了吧,我也不太清楚,听说是吹出了油灯座子和灯罩,还催着曹工那边增开一个五金车间生产灯头呢,害得曹工也不得不大量招工……对了队长,曹工的兵工厂,那个,正式投产了,平均每天可以出产一百多支……”</p>
最后李涵之压低了声音,划着手指神神叨叨地说道,害得站在身后听不清的段正宏连翻白眼。</p>
林啸听着扭头望向海数公里外的白沙岛,发现那里也多了一座大型混凝土厂房,再远端,同样高大的仓库也已拔地而起。</p>
“这帮家伙,简直是拼命三郎啊……这么糟蹋水泥,日产量应该不小了吧?”</p>
林啸喃喃说道,眼角却无法掩饰浓浓的笑意。</p>
“那可不?现在知道民居区为啥没什么人了吧,肥皂厂和玻璃厂招了不少女工,何老爷子的建筑队也多招了不少小工,马不停蹄地为他们四处开工,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呢……”</p>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p>
林啸眯着眼,昂首挺胸,嘴里竟然豪气勃发地吐出了一句毛?伟?人的诗词来……</p>
旁若无人地憧憬一番后,林啸终于回头望向了身后。</p>
他们身后不远处,沿着防城江岸,一所气派的新式学馆早已盖好,他们驻足之处,便是学馆大门外的江边。</p>
足足占地五十多亩的学馆校区,进门便是一条麻石大道,两侧是移植来的数排松柏和香樟树,树影间各坐落着三排带有台阶和走廊的高大青砖瓦房,每排有四个教室,这些教室可以容纳千人同时课。</p>
三排教室后面,一侧是一座精致的小院,这是安置聘用来教授化课的秀才们及其家眷的宿舍,周工和曹工他们时间有限,只过来科学课,识字扫盲的任务,落在了这些化课老师的肩。</p>
小院旁是一所小型食堂和几间杂物间;另一侧,则是一个不算小的操场。</p>
这所学馆,光建造费用,花掉了万两银子,当初设计的是夜校,主要用于对招收来的工人进行职业培训,所以还特地拉了电线过来,装了极为宝贵的电灯,便于夜间开课。</p>
后来,由于那些秀才老师白天闲着也是闲着,李涵之和何翼他们商议后,便把防城镇所有适龄的男女儿童招收进来免费读,这样一来,也解决了进厂忙碌的工人们的后顾之忧,有助于他们安心工作。</p>
老师们倒是很认真,把这些儿童分为男女两组,各开设了数个初级班和一个级班,安置在后排教室课。</p>
林啸招呼瞿式耜一起向学馆走去,他要亲眼看看孩子们读书求学的环境,同时,也让瞿式耜感受一下新式学馆的模样,便于以后在各地推广,毕竟这件事,当初也是通过瞿式耜极力相助才促成的。</p>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p>
想要使大明快速重新崛起,林啸认为全面提高百姓的识字率,尤其是科学素养的提高,是重之重,因而办学这件事,在林啸的脑海,是通盘计划极为重要的一环。</p>
只有彻底改变愚民政策,让最贫苦的农民子女也能接受免费教育,才能打破士绅豪族的化垄断。</p>
只有让泥腿子们真正觉醒,才能击碎根深蒂固的儒家化的糟粕的禁锢,自下而地发动势在必行的政体改革。</p>
届时,那些士族缙绅们、富商巨贾们,成了绝对的少数派,他们即便想反抗,也再难煽动百姓盲从他们搞事了。</p>
另一方面,只有全民接受科学意识,才能跟西方正徐徐开启的科学启蒙大幕,并在林啸他们掌握的黑科技的助力下,使华夏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巅峰。</p>
……</p>
林啸一行来到学馆门前的时候,耳便隐隐传来学童们稚嫩的读书声,一个名叫包福的老汉带着他老婆从门房急急忙忙地奔了出来。</p>
这对老夫妇是来自福建的难民,儿子、媳妇都死于战乱,他们便带着唯一的孙子一路逃到了此地。</p>
孙子去年底坚决要求从军,软磨硬泡下终于入了伍,他俩便成了真正的空巢老人,何翼看他俩手脚很勤快,身也收拾得利索,便聘他们来学馆负责做饭,以及值守门房。</p>
(提问:李定国和郑成功,抗清失败后,于同一年郁愤病故,请问他俩去世时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p>
</p>
https:///html/book/46/4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