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之“扬州牧”刘繇

    刘繇人生的感悟——人可以犯错,但不能没完没了的犯错!

    小a短评三国风云人物之“扬州牧”刘繇

    文:小a斯蒂芬

    小说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中,孙策以传国玉玺为质,从袁术那里借兵三千,兵发曲阿,与扬州刺史刘繇展开大战。№>

    在我们的印象中,刘繇一直都只是在小说里作为孙策的背景人物而存在的,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龙套角色。然而在正史中刘繇的存在感远要比他的哥哥刘岱强很多。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人,汉室宗亲,兖州刺史刘岱的亲弟弟,据考证他们乃是刘邦的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的后代,其祖上也是累代为官,而且颇有贤名。有这样的背景,刘繇和刘岱的仕途,要是在太平之世,想不风顺恐怕都难,即便是在汉末三国这样的乱世里,两个人的起点远要比曹操等人高出很多。

    但是刘繇并不是徒有虚名的人,据《三国志》记载,刘繇十九岁的时候他的叔叔被盗贼抓走,正是被刘繇救了回来,虽然历史没有记载他用了什么方法救回了他的叔叔,但刘繇却因为这件事而闻名乡里,也由此被举荐为孝廉,为郎中,担任下邑县长。

    不过很快刘繇就因为受不了当时的郡守干涉他的人事任命弃官而去了。后来州府里又征召他去济南做官,当时的济南相是中常侍的干儿子,贪赃枉法无恶不作。刘繇不畏权贵,就向朝廷奏免了他的官职。 这件事让刘繇的政治资本愈加的雄厚,他得到一个叫陶丘洪的平原人的赏识。陶丘洪在史书中虽然记载很少,但却是非常有名望的汉末名士,与华歆相友善,与孔融边让齐名并称于世。

    陶丘洪向当时的青州刺史推荐刘繇,希望举荐他做茂才。可是当时的青州刺史在前一年刚刚举荐了刘岱,觉得这么快又举荐刘繇有些不妥,就对陶丘洪说“前年举公山,奈何复举正礼乎?”,而陶丘洪却对刺史说道“若明使君用公山於前,擢正礼於后,所谓御二龙於长涂,骋骐骥於千里,不亦可乎!”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位青州刺史的举荐,刘繇被朝廷辟为司空掾,除侍御史。可是由于战乱频繁,没有办法去上任,刘繇就一直在淮浦躲避战乱。

    公元194年,马腾韩遂进犯长安,李傕害怕关东诸侯在这个时候出兵函谷关,与马腾韩遂形成东西夹击,自己两面受敌的局面。而在关东诸侯中让他最为担心的正是袁术和孙坚之子孙策。于是他一面派郭汜樊稠以及自己的侄子出兵迎战马韩的军队,一面任命身在淮浦县的刘繇为扬州刺史,以牵制袁术和孙策。

    对于刘繇来说,这一任命即充满了无限的吸引力,却又是黄莲一般。因为当时的袁术已经称雄淮南占据了扬州的州治寿春,阴有称帝之心。最主要的是袁门四世三公的历史,让袁术拥有雄厚的政治资本,而刘繇除了已经没什么实力的汉室宗亲的名头,就只有这张朝廷发给的扬州刺史的空头委任状。

    不过委任状虽然是空头的,好在还是朝廷发的,属于合法的正式任命。在这一点上刘繇还占了那么一小丢丢的优势,他大可以在这上面去做文章,去忽悠一番。刘繇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于是他带着这一纸委任状准备过江到江东去发展,他把目标锁定在了曲阿。

    在这里史书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记载,一种是《三国志刘繇传》中的记载,说是当时的丹阳太守吴景(孙策的舅舅)和丹阳都尉孙贲(孙策的族兄)一起迎接刘繇到了曲阿,作为扬州新的州治。等于是承认了刘繇扬州刺史的任命。而另一种是在《三国志孙策传》中的记载,说是刘繇渡过长江占据曲阿,并且直接驱逐了吴景和孙贲。

    表面上看好像很矛盾,其实仔细想一下也并不矛盾。曲阿作为孙氏家族的根据地,即便是刘繇拥有朝廷的正式任命,得不到孙氏家族的支持,他也是不可能顺利在曲阿发展的。所以个人认为,刘繇初到曲阿的时候,一定是争取到了吴景和孙贲这两个孙氏家族名义上的掌门人的支持,才能够成功的在曲阿站住脚跟。

    可是吴景和孙贲本来都是袁术的嫡系,是袁术所任命的太守和都尉,刘繇的这种做法,对袁术刺激很大,很可能直接导致袁术失去了江东仅有的 一点地盘,他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于是袁术就派兵攻打刘繇,这也就是曲阿之战的开始。

    而夹在刘繇和袁术中间的吴景和孙贲则变得左右为难,一边是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一边是实力雄厚的顶头上司。于是吴景和孙贲两个人的态度开始暧昧了起来,他们很可能会在刘繇与袁术中间左右逢源的和稀泥,试图以此谋取更大的实惠。

    可是这时候刘繇却做了一个直接导致他最终失败的决定,就是迫逐了吴景和孙贲,把他们赶到了历阳县。刘繇的理由是认为吴景和孙贲乃是袁术所任命的官员,害怕他们会背叛自己。但是这就等同于将孙氏家族推到了袁术一方,成为了自己的对立面。也让吴景和孙贲成为袁术手下对抗自己的主要力量。

    曲阿之战也由此陷入僵局,刘繇派遣樊能和于麋驻扎横江津,张英驻扎当利口,以抵御袁术的军队(樊能、于麋和张英三人在小说中均有出场,在曲阿之战中先后战死,但在正史中并 没有交代最终结局)。而袁术方则以琅琊人惠衢为扬州刺史,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与孙贲一起领兵攻打江东。这场战争历时一年有余仍然没有分出胜败。

    就这样时间到了公元195年的年底,这个时候汉献帝已经被曹操接到了许县,为了遏制袁术的发展,曹操所代表的朝廷继续给刘繇加大筹码,下诏任命刘繇为扬州牧,加振武将军。

    此时的刘繇手握数万的兵马,也得到了包括许劭在内的许多名士的辅佐,大有称雄江东的架势。然而在这表面的光鲜之下却有一股逆袭的暗流正在涌动,他就是被孙氏家族寄予厚望的一个年轻人,孙坚的儿子——孙策。

    当时的孙策只有二十一岁,却已经是为袁术立下许多战功的青年才俊。然而反复无常不讲信用的袁术,既不愿意归还孙坚的旧部给孙策统领,又不愿意重用孙策。袁术一再的食言违信,让满怀抱负的孙策失望之极。不过陷入僵局曲阿之战却让孙策看到了希望,他向袁术请命去协助自己的舅舅吴景和从兄孙贲去攻打刘繇。

    而这一次,一向对孙策的任用小心谨慎的袁术却一反常态的答应了孙策的请求,据《江表传》记载,孙策去找袁术说道“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匡济汉室。”而袁术则认为,孙策并不是刘繇和王朗(当时是会稽太守)的对手,于是就答应了孙策的请求,表孙策做了折冲校尉和殄寇将军的职位,又给了他一千多士兵和几十匹战马,就让他向历阳前线进发了。这件事在史书中被称作“孙策东渡”。

    孙策东渡让追随他的人们看到了希望,据《三国志孙策传》记载当时跟随孙策的宾客幕僚就已经超过百人,他们一路之上招募勇士,等到了历阳的时候已经有五六千人之多。由此可见孙策以及孙氏家族在江东已经是众望所归。这也就注定了刘繇的失败。

    孙策先后击败了樊能和于麋,又在牛渚营一战中缴获了刘繇的军资粮草,使得刘繇元气大伤。自徐州跑到扬州依附刘繇的笮融和薛礼也先后被孙策打败,跟随刘繇一起败归丹徒。在丹徒刘繇本想投奔会稽的王朗,许劭却建议他去豫章发展。许劭对刘繇说道“会稽富实,策之所贪,且穷在海隅,不可往也。不如豫章,北连豫壤,西接荆州。若收合吏民,遣使贡献,与曹兖州相闻,虽有袁公路隔在其间,其人豺狼,不能久也。足下受王命,孟德、景升必相救济。”

    许劭的这个建议本身还是很正确的,可是刘繇到了豫章以后所面对的却是两股争夺豫章的势力。原来,豫章太守周术病故以后,荆州牧刘表就派诸葛玄(诸葛亮的叔父)接管了豫章以作为荆州的东南屏障,而曹操所代表的朝廷也派了朱皓(朱儁的儿子)来担任豫章太守。

    许劭建议刘繇来豫章本来是希望借助刘表和曹操的力量来对付袁术的,可是这两家却在任命豫章太守的问题上打了起来,这样一来直接导致许劭的计划落空了。而刘繇却要面对艰难的选择,是支持刘表还是支持曹操。

    说这个选择艰难,其实也很简单,对于当时已经几乎陷入绝地的刘繇来说,急需要找一个强大的力量作为自己的靠山,而近在咫尺的刘表,远要比曹操更为实际。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繇竟然选择了支持朝廷所任命的朱皓。这一点恐怕跟他自己也是朝廷所任命的有一定的关系。可是他所派去跟朱皓一起攻打诸葛玄的笮融,却成为了刘繇人生中的又一大败笔。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刘繇不听许劭的劝告,派笮融与朱皓合兵去攻打诸葛玄,并大获全胜。可是笮融却借机将朱皓诱杀,并且兼并了他的军队打算自己当豫章太守。刘繇知道后就领兵讨伐笮融,在被笮融打败后,又纠合了豫章各县的兵马,终于将笮融赶入山中。

    然而这一次刘繇既得罪刘表在前,又得罪曹操在后,可谓时也命也!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刘繇在豫章病故,享年42岁。

    刘繇即为宗室,也有才华名节,虽有儒将之风,却没有统御万里的才能。他迫逐吴景孙贲或许是不想被地方氏族所左右,而支持朱皓则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正统权威。他在乱世之中依然奉朝廷为正朔,坚守着臣子的本分, 却不懂际会风云之时的权谋与变通。这恐怕也与他直率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

    刘繇人生的感悟——人可以犯错,但不能没完没了的犯错!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孙策派刘繇故将太史慈去豫章招降刘繇的士卒部曲,并将刘繇的尸身还葬故里。刘繇的后人得到孙氏家族的关照,在东吴政权中皆居显官要职。

    小a斯蒂芬写于2018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