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章 白龙鱼服

    “几位客官,里面请……!”小二看着迎面来的这一群人,立刻知道遇见大主顾了,迎客调唱的分外的悠长。

    打头的年青人看上去不到三十得样子。生的唇红齿白、面如冠玉,一副富贵人家公子的打扮,身旁一位美貌的年轻姑娘估摸着是这位公子的侍妾。稍稍落后的另一位年纪相仿年青人则显得精干一些,略微黑瘦的外貌给人一种凌厉刚强的感觉,只是略矮的身高,看上去不似北方人,身旁同样有一名美丽的女子相伴。另有一名老者微笑着跟随,似乎是管家、帐房之类的人物。

    至于这几人周围的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年轻或年老的一众人等,则被小二直接划为护卫跟班一类了。

    听了小二哥的招呼,一位中年护卫看了看为首几人的眼色,便上前道:“贵店可有干净的上房?”

    小二一乐,“必须有啊客官。本店是咱们这儿最大的客栈,店内有两个跨院儿,都是独立院墙,干净整洁还安静,每个跨院都有三间上房,五间厢房。您看您几位是不是包上一个?”

    那护卫听了,也不犹豫,伸手从怀里摸出一叠纸币,数出了几张递过去:“这五十两银子先存在账上,两个跨院儿我们都要了,再让厨房整治几桌饭菜。”

    是的,纸币!

    自十年前刘少卿改进步枪和火炮开始,大清对铜的需求量开始暴增,以至于市面上铜的价值甚至高过于铜钱。为避免金融风险,同时也是解决铜的需求量问题,清政府开始有意识的收敛铜钱,改为采用铁、镍等合金铸币,来代替传统的铜钱。

    随后,借海军建设的风潮,依托晋商、徽商、浙商、粤商、潮汕五大商会,朝廷开始在全国发行小面额的债券。并开始以纸币的形式向近卫军支付军饷。

    事实上,银票这种纸质的货币在中国久已有之。只不过这种银票通常是由某一家银号开出,并仅可以在同样的银号加以兑换的存在,类似于当今的承兑汇票或支票的意思。而且这时的银票通常面值较大,市井百姓通常接触不到。随着小面额债券的发行,老百姓也开始接受这种最高为五两纹银的纸质债券。而其中发挥最大效用的,还是近卫军。

    自光绪十二年开始,清政府开始使用一种印刷精美的纸张来支付近卫军官兵的军饷,并同时使用这种‘纸片’来采购近卫军的所有军需。

    这种被朝廷称为‘纸币’的纸片根据上面所示的面额不同,颜色、大小、花纹也都不同。当时推出的第一批纸币的最大面额是五元的,即相当于海关库平银五两;最小面额的是一角,即相当于海关库平银一钱,也就是一百文铜钱。

    一开始的时候,老百姓都不太愿意接收这样的花花绿绿、大大小小的纸片,只是因为近卫军的均需采购生意关系到自家老小的生活,不得不咬牙拿着。通常他们都会用这种纸币作为给朝廷缴税用,自己是很少留存的,更很少花用。

    但很快老百姓们发现,手中的这些纸张不但比银两更加容易携带,还具有保值、不易被欺骗等特殊的效果。

    比如一名老农,他种了几亩蔬菜、养了一些鸡鸭,将这些卖出,大约能获得二三两银子。且先不说这秤银子当中有没有风险,单说这银子,是直隶库平银呢,还是海关库平银?又或者是其他那个省份的库平银?

    要知道,当时的中国可没有统一的货币,银子这种流通货币是按重量来划分价值的。于是很多地方偷偷地在白银中加入其它重金属,以谋取暴利。

    例如正常情况下一两纹银应该含白银二十八克,那么如果在中间夹杂一些比重高于白银的重金属,则含银量就能大幅下降,这样一来,正常的一两银子可能就会变成二两。

    例如直隶地区,就有四六库平银和三七库平银之分。这中间的含银量就差了百分之十。这还仅是直隶一地,放到全国呢,差距不要太大!

    在清末,就有人专门收购含银量高的鹰洋或海关银回来溶化,然后夹杂其它金属制成含银量低的库平银来使用。

    虽然含银量不同,银子的外形、轻重肯定会有细微的差别,但一般的老百姓分不出来啊。于是,很多不法分子就用含银低的银子冒充含银高的,来压榨老百姓。

    现在不同了,纸币不管你是那儿,全部按大清明文规定的一两海关库平银的购买力来结算,而且纸币的颜色、大小都不相同,很好辨认。就算是上面的花纹和数字,时间长了也能记住了,这样一来,就减少了老百姓上当受受骗的几率。

    老百姓开始慢慢接受这种花花绿绿的纸片,再加上近卫军的编制越来越多、覆盖的地域越来越广,纸币也就随之在中国大地上流通开来。

    此时这几位使用的是朝廷颁发的第二套纸币,最大面额的仍为五两,只是做工更加精致,使用的纸张也更加结实耐用。

    小二咧着嘴接过纸币,用手指轻轻的弹了弹,同时嘴里高声道:“两跨院上房,几位贵客里面请!”

    小二的唱和也是在提醒里面的掌柜,有贵客到了。于是一位五十来岁,留着山羊胡子、带着眼镜的老帐房从柜台后面迎出来:“欢迎欢迎,不知几位贵客对吃食上面有什么讲究?”

    一开始搭话的那名护卫上前道:“没什么,但拣你们店里最好菜色来上一桌,另外再给我们这些伴当置上两桌饭食就好了。还有,赶紧打热水,我家主人要洗漱一下。”

    一旁小二极有眼力,说话的功夫,他手里已经拎了两个大茶壶了:“您放心,热水这就给您备上,不够还有,只要您招呼一声就好。”

    为首的贵介公子看了微微一笑,随口道:“既然如此,你就前面带路吧。”

    “得嘞,您几位里面请。”

    那公子一边随小二往里走,一边随口吩咐:“酒席来三桌吧,你们也尝尝他这里的手艺。”

    那护卫立刻躬身道:“是。”

    随后对掌柜的道:“掌柜的,我们家公子吃东西有些习惯,所以,还请允许我这两位伴当到后厨,一同整治菜肴,可好?”

    说着,指了指身边靠上来的两个人。

    掌柜的知道这是大户人家的习惯,其目的一是考察一下后厨的卫生,另一个也是为了防止有人下毒。只不过一般来说,不是三品以上的大员或者是世代公卿的世家,也很少有人这么做。

    “好好,没问题!两位师傅请随小老儿来。”说着话,老帐房将两个监厨带向后面。

    看到老帐房离开,那中年护卫这才微松了一口气,随后另一名衣着普通的中年人过来,凑在耳边说了几句话,他点了点头,又吩咐了几句,后来的这位便行了一礼出去了。至于随队的马匹行李等,自有人照顾,倒不劳他费心。

    后院,年轻公子看着眼前的小跨院,十分满意,“这儿不错,我和蓉儿就住这儿了。小宁,你和少卿、老李住隔壁吧。”随口安排了住宿,年轻公子信步跨进房门,店小二已将洗脸水倒好,一名丫鬟正在淘洗着毛巾,准备给主子净面,还有一名在铺床——他们自己携带了干净的被单,每次都要换上。

    “不知客官是打算在房间里用餐,还是……”店小二点头哈腰的问道。

    “嗯,在房间里吃味儿大,还是在外面吃吧。我看你们楼上有雅间吧?”

    “有、有,那么您先休息一下,待酒席备好,我来请客官您。”

    贵介公子点点头,随即身边有人递过来几角银子,算是给小二的打赏。小二千恩万谢的走了。

    待店小二走后,那个被称为‘蓉儿’的一边给年轻公子宽衣,一边道:“这一路风尘仆仆的,爷累坏了吧?”

    年轻公子微微一笑:“这一路走走歇歇,游山玩水,哪里会累着。倒是你,柔弱的身子,可吃得消?”

    蓉儿一笑:“爷是忘了?妾身当初可是在天津苦熬过三个月的,现在这点儿算个什么?”

    公子恍然:“说起来是啊,那三个月,不知比这一路要辛苦多少。说起来,还真是辛苦你和珍儿了。”

    蓉儿轻声一笑:“谈不上辛苦,为国为民、为君为夫,那个女子不是这样?这是妾身的荣耀呢。”

    这两位俊男靓女,正是微服出巡的光绪皇帝和容妃。

    久居深宫而不知天下,这一直是让载湉无比恼火的事情。但是之前因为中日战争的压力,让他即使在压抑,也不敢轻易离开中枢。只能日复一日的望着那高高的宫墙叹息。

    如今好了,日本已经被卸了手脚,中英同盟也算是初步形成,现在大清的外部环境压力可以说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最轻松的。而内政方面,铁路建设、邮电通信、陆海军建设、工商业等都已经上了轨道,虽然仍旧没有到爆发式增长的状态,但是这种平稳的、持续性的增长也已经难能可贵。毕竟,十年前的大清可还是一穷二白呢。

    内政外交都步上正轨,小皇帝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于是,压抑已久的那颗向往外面广阔天空的心再次不安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