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0章 九鼎3(加一更)

    前文讲过,运输九鼎之线路,从上清观到袭芳园,是一段下坡,长度约30丈,也就是90米左右。坡度大约有十来度这样。

    这要是后世有吊车有汽车,这就不是什么问题。不过这当时,这就是个大问题。

    武炎之他们的解决方案,是把九鼎从轨道车之上放到平板车上,这平板车上也有轮子,那轮子嵌在石板的凹槽里面。

    然后使用神仙葫芦进行拖拽,至上坡的边缘,将其从斜坡上推下去。因为那斜坡的石板之上,也有二十厘米深的直直的凹槽,那轮子就会卡在里面顺着凹槽往下滑下去。

    那斜坡的底部,那凹槽里面会放细沙,速度会逐渐变慢。

    这里面就有个问题,如何从轨道之上,将如此重的铜鼎放到平板车上。反之也一样,如何从平板车上,将其放到轨道之上。

    其实这比较好办,前面说过,古代有神仙葫芦。而武炎之采用的是临时分段轨道,所以很容易调节高低。只要将两个平板车的高度调整到一样高,很容易进行拖拽。

    将九鼎运到到明堂附近之后,这里设计了一段长坡,利用长坡将九鼎上升到事先搭好的台子上。

    由于是从下往上,就使用四个巨大的钢制神仙葫芦配合铁链,将其提升到平台之上,如此运输工作就完成。

    从以上可以看出,那神仙葫芦和轨道是极其重要的工具。

    另外,还有一样重要的辅助工具,就是武炎之发明的油压千斤顶。

    这东西的原理不用细说,制作并不复杂。就是那机械千斤顶,其实也非常简单,古人缺少的,有些时候是一个思路而已。几个月之前,尚方监的能工巧匠,根据武炎之的图样和反复讲解,已经将其制造出来。

    他们可是大周最好的工匠,动手能力首屈一指,而且是举国之力,这很轻易就完成。因为制造千斤顶比制造时钟要简单得多。

    ……

    第一个鼎最大,总共花了 10个小时,再安放好。由于这东西是同时运输,在第一个鼎运到之时,第2、3鼎已经运到。

    这两个鼎加起来,11万斤左右,有一只小鼎,不到大鼎的一半,运输起来方便的多。

    到了下午六点钟,4、5、6、7号鼎,都已经运到,只是安装很麻烦。

    由于宫禁很严,到了黄昏必须关闭宫门,所以这剩下的几个鼎,只有明日再安放了。

    武炎之把明日需要做的工作,简单的给他们安排了下。

    第二天,他依旧很早进宫,开始组织安放九鼎。

    至第二天下午,顺利安放完成。

    那九鼎可不是随意安放的,而是按照各州的方位进行摆放。

    由于时间紧迫,架子还未拆,就又到了黄昏。

    第三日,才又组织人将所有的架子、安装九鼎的坡道等设施全部拆去。那将作监已经组织民工、匠人,对破坏的部分植被、道路进行恢复。这也是运输九鼎必然产生的后果。

    看着摆放整齐的九鼎,武炎之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这也太不容易了!要是没有自己发明的轨道运输,那七八万人运输九鼎的场面,不知道是何等的壮观。不过自己也不希望看到那样的场面。

    “诸位立了大功,圣上说了,对所有参与者,晚上赏赐酒食,宫门晚一个时辰关闭。诸位将军、长官一定安排好。”武炎之笑道。

    “多谢圣上赏赐。”

    ……

    上午,含元殿。

    “陛下,九鼎已经安放完毕,后日即可按照原定计划举行祭祀大典!”武炎之汇报道。

    武则天点点头,面带微笑:“我知道了!王相公,庆典仪式准备得如何?”她把头转向内史王及善。

    王及善拱手禀告道:“启禀陛下,已经准备就绪,此事具体由梁王安排有一名少卿在具体负责。微臣这几日也忙着监督,应无大碍。”

    “好的!”

    “婉儿,把亚献和终献的名单交给王相公!”

    “遵旨。”

    上官婉儿把名单递给内史王及善。那王及善看罢,也吃了一惊。不过他不是狄仁杰,也没有向武则天提建议的勇气,亦或者是根本就没有此想法。

    只见他说道:“微臣遵旨!请陛下放心,此前千秋盛典,微臣一定将其办得圆满,让陛下满意。”

    “王公办事,我还是放心的!好了你们下去吧!”武则天把几位宰相以及梁王武三思和武炎之等人打发走,便与上官婉儿,商量起这赏赐之事。

    ……

    天公作美,万里无云,风和日丽。

    今天是举行九鼎庆祝大典。这明堂是在宫内,老百姓是进不来的。

    不过,今天的仪式,仍然非常热闹。无数各色绫罗装扮的旗帜迎风飘荡!北衙和南衙的士兵围了五千人,再加上各司流内九品以上官员以及若干胥吏,整个明堂外,倒是有七八千人。

    武炎之只是负责铸造九鼎,这仪式就与他无关了。当然,今天这个仪式很特别,他也准备了一样特殊的东西,来庆祝这九鼎落成。

    他也与众多官员一起,早早的等候在明堂之外。当然如今他身份不同,是站在第一排的。

    明堂门口摆了一只报时仪,这是内史(中书令)王及善特地申请的。这太府寺也只有几只,估计没几下就完了。

    比如那凤阁鸾台政事堂肯定要摆放一只,凤阁、鸾台各自的办事房也要一只,就去了三只。还有其他机构,比如那二张兄弟的控鹤监,肯定会要的,武则天也不会不给。

    皇帝让自己推广报时仪,今后得加大生产才行,肯定有相当一部分还得卖给宫里。看来这时钟的生意大有可做,现在肯定是垄断的。

    (凤阁鸾台:也就是中书门下,过去叫政事堂,是中书门下二省的联合办事机构,其实就是宰相的专门办事机构。这里并非指中书门下二省,它与中书、门下原本的办事机构不同。因为他还有若干个机要房,独立于二省之外。)

    祭祀大典掌握好时辰,也至关重要,他自然会申请时钟。

    “贤侄,今日你可是立了大功了!”建昌王武攸宁说道。他是挨着武炎之的。

    “哪里。叔父过誉了,不过是铸造几只铜鼎而已,也说不上什么功劳。叔父日夜保护陛下,这是大功。”武炎之淡淡一笑。

    自己前世,好歹也是一个大集团副总,冶金工程硕士。这铸造几只鼎算什么呀?我炼钢的手艺还没拿出来呢!

    等哪日我把铁路修起来,把机器造起来,你等就知道厉害了!

    当然,你们能不能活到那一天,也是个大问题。

    旁边定王武攸暨也赞美道:“贤侄制造了这九鼎,用的是鍮,看着就像是黄金。真是大气,富贵逼人!比青铜器强不少,不是贤侄发明了这什么锌的生产工艺,谁能用得起如此多的鍮?”

    他把那黄铜依旧按惯例叫做鍮石。

    旁边杨再思也说道:“是啊,东莱王真是千古奇人,不但百战百胜,还精于百工,非凡人也!”

    武炎之一听就吓了一跳,你妈的乱讲话,我不是凡人还是圣人?

    谁是圣人?皇帝才是圣人?当然还有那孔子!

    几人谈笑间,却见远处号角声响起,武则天的队伍徐徐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