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兵败的原因</p>
熊廷弼被翻案了,那总得有背锅的人,看来还关在牢的王化贞是最佳的人了。 于是,有人马提议,秋后处死王化贞,这个提议,马让大家清醒过来,是啊,你妹的,我们刚才可是在谈王化贞的问题,怎么扯着扯着扯到熊廷弼身去了?一众人对于皇帝的歪楼能力深感佩服啊,这皇帝越来越不好糊弄了。</p>
对于王化贞,孙承宗虽然内心是很不屑的,但是还是要保的,谁叫这个人的恩师是东林党人,而且在魏忠贤时期,为了一个王化贞,折进去了多少人,如果不保下,那以前的牺牲岂不是白费了?只不过自己刚才已经为熊廷弼翻案了,这不好再多舌,但该说的还是要随便说两句的,不然有人可是会做章。</p>
孙承宗瞥了一眼周延儒,沉声说道:“王化贞刚愎自用,死有余辜,但其自广宁之战后,认错态度良好,兼此次举报刑部涉案人员有功,故而,臣建议,改为流配千里!”</p>
周延儒有点郁闷,你丫的孙承宗不是恨王化贞要死吗?怎么又帮着说话了?但是这事关东林大局,于是他也跟着开口道:“太傅之言有理,王化贞虽然失土辱国,但其人乃是初次领兵,有错在所难免,纪年老将也有犯错之时,更何况王化贞尔?王化贞在牢待了三四年,认错态度端正,朝廷养士不易,故而,臣建议贬任海南知县!”</p>
孙承宗瞥了周延儒一眼,冷冷开口道:“周寺卿说得好轻巧!王化贞是战之罪?”</p>
孙承宗为何要怼周延儒,因为周延儒这个家伙刚才给孙承宗挖了一个坑,他含沙射影的说孙承宗也是个败军之将,他孙承宗没有事,凭什么要重判王化贞?这是周延儒的阴险之处,既讨好了东林党,又在背后踩了孙承宗一脚。</p>
陆东源听了,也是对周延儒不齿,见两人快要吵起来,他摆手说道:“止住!关于王化贞如何处置,朕已经有了打算!王化贞刚愎自用,丧土辱国,如果轻判,朕想问诸位一句,枉死之辽东民众九泉之下可会安心?汝等有何面目对浴血奋战的辽东将士交代?轻飘飘一句知道错了,能让死亡之将士军民复活?此言,汝等可敢对辽东将士军民说?”</p>
一番话,让一群大臣沉默,孙承宗沉声说道:“是老臣糊涂了!臣羞愧难当!”</p>
而周延儒没有想到皇帝说话会那么的不留情面,他也只得跟着讪讪开口:“臣惭愧!”</p>
陆东源没有搭理两人,自顾说道:“但王化贞当初提拔毛龙有功,此不应抹杀,更兼事后积极补救,又揭发刑部弊案,既然在监狱里呆了那么长时间没有死,那饶其一命。但死罪能逃,活罪难免!着王化贞深刻反省广宁之战得失,并且从京城开始,到各地巡讲,向各地臣民讲明,为何会有关宁之败!”</p>
“陛下,此举不妥,如此做,岂不是杀了王化贞还难受?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如此做,臣恐王化贞接受不了!”周延儒被吓得一跳,这样的话,真的是活受罪,本来士人最重名声,这样做的话,和名教罪人差不多了。</p>
“他接受不了!难道朕接受得了!”陆东源突然一下子暴怒了,指着周延儒怒喝道:“朕之臣民被杀戮,先祖留下之地丧失,尽力之大臣死亡,你们告诉朕,朕要怎么接受?”</p>
“战死将士的家属如何接受得了?被建奴蹂躏之军民可又接受得了?各人造的孽,自己去承担!难道汝等所谓的体面将士军民的性命更重要?体面!熊廷弼现在身首异处,他九泉之下,可能接受得了?其家人背负罪名,被胥吏逼迫,卖房卖产,向亲属借钱,以凑够所谓的贪污贿赂之钱的时候,他们的体面在哪里?”</p>
陆东源余怒未消的接着开口道:“对于此事,汝等只看重的是体面,如果继续如此,那此等悲剧,将会继续发生!别以为朕是故意为难王化贞,朕是要把他当做一面镜子,照一照汝等身存在的问题!”</p>
一群人傻眼了,不知道皇帝为何会发这么大的火,而且,自己的身,有什么问题?</p>
“来人,沙盘!”陆东源冷冷的喝道。</p>
这是又要沙盘干什么?一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陆东源却直接点名:“阎鸣泰,汝为兵部尚书,当初的萨尔浒之战,你把当初的形势给朕摆出来!”</p>
阎鸣泰头的冷汗一下子冒出来了,这都是一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谁特么的知道啊!</p>
“怎么?不知道?”陆东源冷冷的开口问。</p>
“具体记不清楚了!”阎鸣泰一边擦着冷汗,一边开口说道。</p>
“那还不赶快去查!别告诉朕,此事之档案都没有!”陆东源冷冷的喝道。</p>
阎鸣泰冒着冷汗出去了,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阎鸣泰冒着冷汗,带着一群人,抱着一大堆的资料进来。</p>
“开始吧,汝参照当初的形势,重演一次给朕看!”</p>
听了陆东源的吩咐,阎鸣泰开始手忙脚乱的动手了,结果,他刚摆出来的阵势,马被陆东源训斥,因为根本不对。</p>
“汝当得好一个兵部尚书,真打仗的话,将不知兵,又是一个杨镐!”陆东源一边骂,一边自己动手,马把当初的形势给还原出来,然后,又让阎鸣泰开始复盘。</p>
当战势结束,陆东源对边的孙承宗说道:“太傅可有兴趣陪朕重来一次,不按当时的情况!”</p>
孙承宗本来知兵,而且萨尔浒之战的失败原因是杨镐贪功冒进,搞出个声势赫赫的五路大军泰山压顶,结果没有什么卵用。所以,孙承宗指挥的时候,充分发挥打呆仗、打硬仗的本领,二十万大军一直在一起,坚定的向前慢慢的推过去,到了最后,陆东源没有办法,只有采取偷袭粮道、战略性撤退,引诱孙承宗来攻的方法。</p>
但是孙承宗根本不冒进,对于粮道,他变态的采用了重点防守兼修建据点的方式,他一步步的采用蚕食政策,逐步压缩陆东源的空间。直接把陆东源给逼到了长白山。</p>
“朕输了!”陆东源很是干脆的弃子投降。接着又开口说道:“诸位可看出什么来了?”</p>
“陛下未输,是老臣知道杨镐失败原因,故而以本压人尔!”孙承宗连忙开口说道。</p>
“朕又不是输不起的人,如果当初真是这样打,那朕何至于如此?”陆东源淡淡开口,指着所有的大臣说道:“朕和孙太傅对阵两次,汝等应该看出点什么来了,都给朕说说!”</p>
一群人开始沉思,阎鸣泰刚才在皇帝面前丢了人,为了挽回在皇帝心目的形象,他迫不及待的开口道:“吾与建奴,不擅长野战,建奴擅攻,我方擅守。而且我方人多粮多,经得起消耗,而建奴虽骁勇善战,但人口少,物资少,我方只要不贪功冒进,稳扎稳打,能慢慢蚕食对方。犹如孙太傅刚才胜利之局,故而,以后我方打仗,皆应如此!”</p>
阎鸣泰的话,他是侧面捧了孙承宗一下,他觉得自己总算是看透了皇帝的意思,那是要采取孙承宗的建议,采取结硬寨,打呆仗的方式,一点点的和建奴耗。</p>
阎鸣泰这么一说,一群大臣恍然大悟,一个个开口说道:“此言在理,我大明本来是堂堂正正之师,只要稳扎稳打,不怕打不过建奴!”</p>
“太傅,你怎么看?”陆东源不置可否,问孙承宗道。</p>
孙承宗当然知道皇帝不会那么肤浅的问这个问题,毕竟作为自己学生的袁崇焕提出的相似计划,在陆东源那里可是被喷了个狗血淋头。他思考两战的相同点,以及为何皇帝会专门把这两次战役拿出来说。突然,一个念头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但是,他却犹豫着不敢说。</p>
陆东源见了,自然开口问:“太傅可想到了?”</p>
“臣才疏学浅,没有看透陛下深意!”孙承宗口说看不透,但是他的话却已经提示其他大臣,这不是那么简单的。</p>
“是没看透,还是不敢说?”陆东源可不会让孙承宗耍滑头,追问道。</p>
自己敢说么?孙承宗想了想,摇头道:“两者皆有!”</p>
“那是不敢说了!”陆东源摇头,看着有些明悟的大臣们,淡淡说道:“孙太傅不敢说,看来你们有人知道了,也是不敢说,也罢,那由朕来说吧!”</p>
陆东源走到沙盘前,狠狠的一拳头砸在沙盘,沉声说道:“两战之败,皆败在主将身!杨镐也好,王化贞也罢,都不是真正经历过战阵之人,由他们来指挥战斗,那是儿戏,是不拿士兵的性命当回事,也不把朝廷安危当做一回事!他们都自以为看过两本兵书,能成为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如此,不败才怪!”</p>
</p>
/html/book/42/4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