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好主意。”祁思煜一拍桌子,“就这么办。”
他之所以在院试前广邀各府案首和县案首参加他的诗会,是因为他在诗才是确实有几把刷子,至今还没碰到在诗词上能比得过他的。
杜锦宁和齐慕远在院试前就做了缩头乌龟,可见在诗词上完全拿不出手。既如此,就别怪他心狠手辣,把他们踩在脚下了。
正好因为他没拿到院案首,府学里那起子小人就在背后嚼舌根。要是他在诗会和文会上能力压杜锦宁和齐慕远,那岂不啪啪打那些小人的脸?
一想起杜锦宁和齐慕远被他踩在脚下的狼狈样儿,以及那些小人难看的嘴脸,祁思煜就忍不住笑起来。
“开完诗会,咱们再开个文会,我一定要让他们知道,我之所以没能拿到案首,全是因为赵良要避嫌的缘故。他们的前三名,都是我让给他们的。”他十分豪气地挥了一下手。
虽说贡院门口贴出了院试时前三名的试卷,但祁思煜丝毫不觉得杜锦宁那两篇文章和诗词写得好。文人相轻的毛病,在他身上得到了十分完美的诠释。
杜哲彦却没有祁思煜那么乐观。虽说这主意是他出的,但他只提了诗会,可没提文会。杜锦宁那两篇文章,便是祁元道都说好的。祁思煜这样自大,到时候要是打脸不成反被打,第一个被拿来当出气筒的肯定是自己。
得想得万全的法子才行。
让祁元道帮写两篇文章那是不行的,以祁元道对名声的看重,可不会帮祁思煜作这个弊,所以,只能另辟蹊径。
忽然他一拍巴掌:有了。
“怎么了?”祁思煜看他这样,好奇地问道。
“周先生和于先生不是老去你家走动吗?到时候让他们在文会上跟杜锦宁辩论辩论。那小子没经过这种阵仗,肯定会当场认怂的。哈哈。”
杜哲彦都要为自己的机智点个赞了。
他兴致勃勃地道:“我去写帖子,咱们先办诗会。”
诗会最稳妥,以祁思煜府学第一才子的名头,碾压杜锦宁那是妥妥没问题的。
此时,府学的教授唐昭看着眼前的这三人,满脸的为难。
“唐教授如果为难,我们也不难求,可以改去南麓书院执教。”为首的那人道。
如果杜锦宁在这里,一定能认出这三人是谁。说话的这人是陆九渊,站在他身后的则是史修与彭士诚。
“不为难不为难。”唐昭连忙道。
开玩笑,眼前这三个可是进士,名气比他这个府学教授还大,否则也不会被赵良相邀来做阅卷官了。要是他把这三个赶出去,让他们去南麓书院,赵良知道了恐怕生吃了他的心都有。
便是杜锦宁这样一个案首他们都得跟南麓书院争呢,更不用说三个大学者了。
只是……
想起书院的三名训导名额已满,他心里就一阵为难。
对于府学,朝庭是有规定的,一名教授三名训导,这都是拿朝庭俸禄的。先生数量倒是不限。
但陆九渊三人的学问、声望都不比他差,甚至比他还强些,让陆九渊他们屈居训导已够委曲了,他总不能让他们去做先生吧?可那三名训导也是同进士出身啊,本身又没错处,而且训导的身份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撤下的,需要上报提督学事司,可不是他说给就给,说撤就能撤的。
看着眼前这三位,唐昭下了决心:不管了,先别得罪人最要紧。把这三人先安顿下来,这边再写信给赵大人,把情况说一说。要是赵大人那里来个指示,叫那三位给这三位让位,他这里也不用得罪人了。
如此想着,他便笑着问道:“三位可有住处?是携家眷来的吗?需要书院为三位先生做些什么吗?”
陆九渊摇头,代表三人道:“我们是带了家眷来的,住处就不劳唐教授费心了,我们会在外面租赁宅子。倒是你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上课?”
“三位远道而来,又要租宅子又要安顿家眷,授课的事不急。这样吧,我给你们一个月的休整时间,一个月后来书院授课,你们看如何?”最重要的是到时候就知道如何安置这三位了。
陆九渊摇摇头:“不用不用,安家的事自有家人去办,我们来此就是来授课的,哪能为安个家耽误那么久?如果方便的话,明日我们来上课也没问题。”
“这这……”唐照没办法了,干脆把话讲明,“三位先生能看上我们这座小庙,是我们桂省学子的大幸。只是先前的训导,我总得想法子把他们安置了,这才能腾出位置给三位先生。所以这事还请给我些时间,我这边安排妥当了再通知三位先生。”
陆九渊才知道唐昭是为了这个为难,一摆手道:“你也不用为此事为难。我们来此,不是为了那点子薪俸,我们就打算做个普通的先生。反正府学的授课形式灵活,你只需安排个时间,让我们授授课,做做讲座便是。至于每月的薪俸,就免了,我们不要。训导什么的更是没必要。”
“这……”唐昭这就不明白了。这三位千里迢迢拖家带口,从繁荣富庶的地方来到这里,又急着到府学来授课,又不需要府学给身份给薪俸,这到底是为什么?
开始他还以为这三人在湘省那边得罪了人,所以来此谋个职位。可现在看来,又不像。
好在来日方长,只要他们还呆在这里,他们的来意迟早会弄明白的,唐昭倒也不急,更不会明着打听。
当然,他不会真的让这三人打白工的,打定主意立时写信给赵良说这话。
不过,事情没办妥,他也不好夸下海口,遂笑道:“如此的话,那三位随时可以开课。我到时候叫人给三位先生一个排课表,先生们可以根据课表来安排自己的授课时间与形式。我也会让人在书院里给三位先生进行宣传的。”
陆九渊三人大喜,拱手谢道:“有劳唐教授。”
又寒暄了几句,唐昭表情古怪地把他们送走。
他刚回到屋子里还没坐下,斋夫就送来了一个请帖。唐昭打开一看,却是府学学子办诗会的,而倡导者,赫然是祁思煜。
唐昭摇了摇头,将帖子放到了一边。
看来那小子,还是不愿意停止折腾啊。
他对祁思煜并没有太多好感。虽说诗做得好,但为人不够踏实。虽说文人好名,多少大儒学者追求文名、才名,这无可厚非。但追求太过却是失去了做学问的本心。这在唐昭看来,就是本末倒置。
不过祁思煜是祁元道的孙子,祁元道又是桂省府学的招牌。学风不昌的桂省能招揽到一些有名的学者来讲学,又有一些才子慕名到此求学,皆拜祁元道所赐。再加上祁思煜此举对府学的文风昌盛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唐昭不光不会阻止,还会时常勉励于他。现在祁思煜举办诗会,虽有针对杜锦宁之嫌,但这种正大光明的针对,他还是不好阻止的。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现在祁思煜既下了帖子请他做评判,他身为府学教授,定然是要去的,也能防止双方起冲突。
他问送帖子来的斋夫:“祁思煜还请了哪些人做评判?”
“王常致和吴勤两位先生。”
唐昭顿觉诧异:“怎么放着诸多先生不请,却请了这两位先生?”
这两人都是举人,且也不以诗闻名。王常致是祁元道的弟子,在学问上自然有乃师之风,不以诗文见长;吴勤则在书法上一定造诣。
不过想一想吴勤也是十分亲近祁元道的,虽没拜祁元道为师,却对他执以师礼,逢年过节很勤快地往祁家跑,唐昭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他冷笑一声,没有再说话。
唐昭这里收到请帖,杜锦宁等人自然也收到了。
梁先宽和方少华来找她,举着请帖问道:“咱们去么?”
齐慕远此时也正跨入房门,闻言看向杜锦宁。
“去,干嘛不去?”杜锦宁道,“上次没去,这次要是再不去,岂不正中祁思煜的下怀?他正愁没理由抹黑咱们的名声呢。”
“可是……”梁先宽眉头紧锁,欲言又止。
杜锦宁此人聪慧过人,才识渊博,但却有两个短板,一个是书法,一个就是诗词。
书法经过差不多三年的时间勤练,倒是已经挺有模样了,至少在考试的时候不至于让考官挑出刺来。
可诗词就不一样了。同窗两年多,杜锦宁写的诗如何,梁先宽再了解不过了。她在作诗上似乎就没有天赋。
不过……
想起院试时杜锦宁写的那首诗,梁先宽正要开口询问,就听齐慕远道:“你院试那首诗词是妙手偶得之,还是平时藏拙了?”
“哈哈。”杜锦宁干笑两声,“是妙手偶得之。当时福至心田,灵光一闪,就写了那么一首出来。现在可不敢保证还能写得出一样的好诗词。”
梁先宽叹了一口气,不过心里却莫名的舒畅许多。这家伙总有一样不擅长的了。要是什么都擅长,什么都比他们强好多,他们都不用活了。</P></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