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长时间待在狭窄的火车车厢里,没法下来活动,确实比较难受,但这也是必须的!无论考虑保密,还是以后他们在基地生活等其它方面,都必须这样。”
谢凯看着眼前又黑又瘦的郑权,心中不是个滋味。
郑权的状况,看来在苏联吃了不少苦。
按理,郑权在苏联可以过得非常滋润,可眼前的郑权,几乎变形了,谢凯也不好多问。
郑权主动给他说了苏联国内不少事。
现在主要是关于列车上这些人的状态。
“技术人员倒没太大问题,主要是他们的家属……大多数家属不是搞科研的,在火车上待了很长的时间。”郑权沉声说到,“在西伯利亚铁路上的漫长旅途,闹腾了好几次,现在在火车上待了半个多月,从来没下车活动过,里面的物资供应再充足,也没法解决精神上的压力……”
郑权希望谢凯能调动飞机,或者其他更快的方式把这些人运到基地。
整列火车非常长,不过列车上人员并不多。
上百节车厢里,有30多节装的技术资料跟各种科研设备。
其他几十节车厢里,最多的也不过只住了20多人。
全部车厢加起来,也不过700多人。
“里面技术专家一共143名,都是技术骨干,不少属于专家级别,由于太过年轻,资历比较浅,加上自己也不善于跟领导搞好关系,不被重视……苏联技术专家实在太多,他们难以有机会展现自己……”
郑权看着谢凯,希望谢凯能重视这事。
车上的那些技术专家,失去任何一名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他为了搞这些人,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苏联培养这些人或许容易,但是他们能离开苏联,也可能会不愿意帮基地搞科研。
“如果飞机在某处集中降落起飞,很容易被外界发现,不利于基地保密。这年头,国内航班并不是太多……同时,这些苏联技术专家没什么问题,只要能给他们良好实验环境,保证充足的科研经费,就能安心地待下去,但是他们的家属不行。进入基地后,各种配套设施虽然完善,可不是为他们自己的祖国贡献,一直待在祁连山里,你觉得普通人能受得了么?”
谢凯问郑权。
郑权搞的这些人,心中有数。
在祁连山靠近隔壁的山区里面,所有人都是自愿为国家奉献,即使这样,在之前那种生存不下去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想要调离。
现在各种条件好,同样有人想离开。
那里,跟外界完全不一样。
郑权把专家的大体情况向谢凯作了介绍:“这些专家主要是火箭发动机方面的,有不少人熟悉rd-170系列发动机,有人参与过最新rd-180液氧煤油发动机设计工作……”
“这可是好东西,单台推力达到了423吨,有了这东西,我们火箭的运载能力就强了……”谢凯的眼神亮了。
这东西都能搞到,不容易。
“里面有个叫伊万·维克多的火箭发动机专家,负责的是泵后摇摆技术。”郑权补充的话,让谢凯兴奋之情更甚。
泵后摇摆技术,普通人不知道是什么。
随着基地跟航天的各部门越来越深的合作,加上基地现在对航空领域投资逐步增加,谢凯对航天领域的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
泵后摇摆技术,是大推力发动机的敲门砖。
只要解决了这技术,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研究上,就能取得很大突破。
国内目前连85吨推力的火箭发动机都还没有完全成熟。
从苏联国内的火箭发动机推力,早已达到数百吨。
这些基础,是国内同行没法比的。
yf-77氢氧发动机这种用于长征5号的发动机,可靠性尚未完全解决。
yf-100氢氧发动机,甚至要等到10年之后的2000年才会立项,最终在度过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后才完全定型。
即使这样,yf-100的推力也只有120吨。
在火箭发射方面,由于国内没有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只能在采用多台发动机捆绑的方式,提供强劲推力。
这样不仅让火箭的运载能力降低,也让故障发生的概率增加不少。
火箭发动机使用的数量越多,出现故障的几率也就越大。
谢凯正是清楚这一点,加上基地对航天领域的技术需求越来越大,想完成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外太空建立空间站以给相关的科研项目获得真空环境,都必须要更先进的火箭发动机技术来提升运载效率,降低发射的单位成本,都必须先进的火箭发动机。
“车里的大部分专家,都是来于莫斯科郊区的动力机械生产联合体。这家单位是整个苏联,甚至全世界火箭发动机技术最先进,美国人在这个领域,也没法跟苏联人比……”
郑权的话,让谢凯深有同感。
苏联解体后,大毛甚至靠着rd-180火箭发动机的出口,养活整个发动机制造企业,度过了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到21世纪初这段艰难的岁月。
美国这个号称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的国家,在97年时,也跟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签订合作协议。在双方合作项目中,要求俄方在2018年年底,向美国交付100台rd-180火箭发动机……
要知道,这种火箭发动机,一台价值1千万美元!
谢凯没有打算去抢美国航天提供给俄罗斯的订单,那样会让整个俄罗斯崩溃的经济雪上加霜。
甚至,让更多高科技企业破产。
可不搞技术,以后要在航天领域发展,就得进口火箭发动机。
大毛不靠谱,经常在发动机这一块卡人脖子,谢凯比谁都清楚。
红旗集团要想降低成本提升技术,并在航天领域有所发展,就必须搞自己的技术。
大推力发动机是最基础的。
想到这一切,谢凯只叹了一口气。
郑权这完全是运气好。
过段时间,大毛政府反应过来,根本不可能让谁挖走他们的火箭相关专家。
这是他们最核心的技术领域。
也正因为如此,在苏联解体后,大毛那么长时间都能向美国、欧洲甚至全世界出口大推力火箭发动机。
就因为他们掌握着核心的先进技术,成本相对低廉……
“真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我的人在车上已经安抚不了了……”郑权问谢凯。“为了把这些人弄回来,之前已花了3700万美元……”
“才花这么一点,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成本不高,仅是那一百多名技术专家,产生的价值都可能上百倍甚至上千倍……”谢凯不在意花多少成本。
现在只在乎人才跟技术是否能弥补他们的空白。
“那边……你没留什么尾巴吧?”
“都清理干净了,资料跟技术设备,都是倒了多少次手出来的。这些都是他们内部人员当做破烂卖给他们国内的人,再由欧美的人收购,最终才到我们手中……”
郑权给谢凯介绍了大概,具体过程没向谢凯解释。
尤其是如何从欧美的人手中弄到这些技术跟资料的。
反正有人背锅。
谢凯也不愿意去了解这些情况,只要结果,不问过程。
“只能让他们继续待在火车里面。”谢凯再次强调,“你也不用太过担心,都已经到了我们的地盘,而且上了一批人,他们会控制场面的……为了让他们对未来有信心,沿途物资补给这块,可以丰富一些。不同的地方特色,可以让他们尝尝,保密工作做好就行。”
谢凯的回答,让郑权也无奈。
事情不需要郑权去操心,国内的事他也不容易解决。
“西伯利亚铁路上,他们应该吃腻牛肉罐头了。苏联很多人认为国内经济差,物资供应比他们还匮乏。更搞笑的是,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听说,说是国内搞导弹的连茶叶蛋都吃不上……”
“那就让他们把茶叶蛋吃腻。”谢凯怒了。
茶叶蛋很贵么?
在目前的中国,外资的待遇都没有他们基地好。
“还有榨菜。”郑权笑着说道,“涪陵榨菜在苏联可比牛肉罐头都还受欢迎,那东西就土豆,别有一番风味,可惜,太贵,一包都要两美元……”
苏联的物资供应极度匮乏。
无论鸡蛋,还是肉类,甚至连面包都供应不充足。
很多人靠着土豆度日。
到最后,甚至连土豆这种廉价的东西,也有很多科研人员买不起。
“对了,老方跟谭林他们将会为我们这事背锅,你跟他们沟通一下。”谢凯对郑权把自己坑老方他们的经过说了一下。
郑权在苏联的干的事,要有人吸引注意力,更容易。
至少不能让苏联人把矛头指向红旗集团。
红旗集团跟乌克兰的技术合作是得到苏联政府批准的,要是搞小动作被发现,绝对会影响后续合作。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跟中国合作,倒是相对容易多了。
“让他们背锅,他们能乐意?”郑权没想到,谢凯居然这样黑
谢凯得意地一笑:“他们不愿意能如何?改变不了了。”
老方跟谭林等人一直在等着郑权。
郑权是跟那列火车同时回来的。
郑权在下来火车之后,老方跟谭林等人没有见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