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一看到走进来的是陆嘉树,顿时喜上眉俏。
陆嘉树作为蓉大最年轻的心理学副教授,以出了名的好脾气著称,去年年初的时候成立了一个心里咨询的工作室,不过至今这位年轻的副教授手上却只有易太太这么一个病人,倒不是因为他不想赚钱,而是受人情所累。
她知道陆嘉树是易太太的专属心里医生,一星期会给易太太做三到四次的心里治疗,每次来的时候是早上8点左右,顺便会包揽喂药的工作。
易太太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每次需要吃药维持情绪上的镇定,不过她本人据吴管家说却十分排斥吃药。
“小婳,今天的感觉怎么样了?” 陆嘉树像往常那样推门而入,发现自顾自吃小混沌的童婳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好脾气地问道。
他走到衣架边,脱下了套在外面的长大衣,露出了墨绿色的毛衣,戴着金丝边框架眼镜的他,气质温雅,风度不凡。
“嘉树哥哥,”童婳条件反射性地喊了他一声,没想到10年后的今天第一次见到的人是陆嘉树,这让童婳感觉到格外地亲切。
陆嘉树是住在她对门的小哥哥,只比她大一岁。
从小童婳就跟他的关系非常要好。
两家的大人工作忙,常常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童婳再怎么样家里还有个奶奶可以照顾她,但陆嘉树就不一样了,陆父陆母两人均是孤儿,身边根本就没有长辈可以替他们照顾儿子,而且两人都是高级工程师需要长年累月地去外面工作,只能把儿子托付给知心的邻居照顾,之所以不再请保姆照顾陆嘉树,那是因为在陆嘉树很小很小的时候被保姆打得左耳失聪。
童奶奶看陆嘉树可怜,每次陆父陆母出去工作,就主动把这活揽了过来。
小小的陆嘉树为此很感谢童奶奶,对童奶奶的小孙女童婳格外地照顾,两人常常一起吃饭一起上学有时候陆嘉树还陪着童婳玩过家家的游戏,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陆嘉树的眼神瞬间地柔和了,他摸了摸童婳的发顶,声音无比地温和:“今天感觉怎么样了?”
“还好,”面对陆嘉树如此执着地问这个问题,童婳无奈地回答这个问题。
“那吃完早饭,嘉树哥哥先给你念书听好吗?”对待病人,陆嘉树一向很有耐心,尤其是对待犹如亲人的病人,他就更有耐心了。
念书给我听,怎么感觉把我当成了小孩子了?童婳满脸疑惑,但她没有出声反驳。
陆嘉树把这一行为当成了默认,他从大衣的口袋里拿出一本书,坐在童婳的对面,童婳一看这书名,就努力忍住想要笑的**。
陆嘉树要给她的念的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是美国著名聋盲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体,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视角,去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该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历来被人们当成励志书籍相传。
以前她年纪还小的时候,碰到一些困难哇哇大哭想要放弃的时候,妈妈喜欢给她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片段,告诫她人家海伦又聋又哑还瞎了眼睛的人都在努力坚强地活着,还活出了一番风采,那作为正常人的她岂不是要更加努力去克服困难?
“虽然我只拥有了十九个月的光芒和身影,但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广阔无垠的田野,通明澄澈的天空,根深叶茂的绿树和万紫千红的花朵,即使是无尽的黑暗也无法将这些鲜活的记忆抹去,只要我们曾经亲眼见过这个世界,哪怕只有一天,这些记忆也会成为你专属的记忆,是鲜活的,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
陆嘉树的发音很标准,吐字清晰,好听地就像电视台里的那些男播音员的声音,“所以,小婳,我们做人要像海伦.凯勒那样坚强,要记住曾经拥有的美好,这些记忆就像海伦所说的将会成为你专属的记忆,是鲜活的,无法抹去的记忆。”
童婳一甩手,就把旁边放着的小调羹甩掉了地上。
她抖着声音问:“嘉树哥哥,你现在的职业是一名心理医生吗?”
现在的嘉树哥哥很像一名心理医生啊,而她就是他的病人。
陆嘉树小时候常常带着她去看蓉城的标志物---博美大厦,告诉她长大后要成为像他爸爸那么有名的建筑师,博美大厦是陆嘉树的爸爸亲手画图设计而建造。
她知道他的梦想,10年后的陆嘉树应该坐在办公室画图纸,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耐心地给她做心里辅导。
难不成28岁的童婳患上了什么心里毛病吗?
“怎么了?”陆嘉树担忧地看着一脸呆滞的童婳,发现她手上的小调羹掉在了地上,于是弯着腰捡了起来,从桌子上抽了几张纸巾擦了擦粘灰的小调羹,就问站在一边的小秋:“还有多余的小调羹吗,再给小婳拿一个过来。”
“好的,陆教授,”小秋赶紧点头答应,她知道陆教授要给易太太做心里辅导,旁人不方便在房间里,于是就悄悄地走了出去。
“小婳,你怎么了?” 迟迟没有等到童婳回应的陆嘉树颇为担忧地看着她,“是不是昨天做噩梦了?”
“额,没有,” 反应过来的童婳赶紧摇头否认。
“真没有做梦吗,没有做那种一个人掉在大海的梦,”不放心的陆嘉树再一次问,他眉宇间泛起了一股忧愁。
“没有,我昨天没有做那样的梦,”童婳肯定地摇头,10年后的陆嘉树彻底变了模样,敏感,唠叨,还忧愁。
她不由地想起了昨天的陆嘉树,笑得露出了雪白的牙齿,夹着筷子跟她抢碗里最后一个生煎包,抢到后脸上顿时展露出一抹得意欠揍的笑容,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时不时地皱起眉宇,童婳忽然怀念起10年前那个阳光灿烂的陆嘉树了。
陆嘉树点点头,看着已经见底的雕花银碗,眼尖地看到童婳嘴角挂着的馄饨皮子,好笑地抽了一张纸巾擦了擦她的嘴角。
“都这么大的人了,还像个孩子一样不会照顾自已,”他叹息,觉得如果人真能一直像个孩子那样也好,无忧无虑,活得开心。
“我本来就是一个孩子啊,”童婳翻了翻白眼,弯着头很小声地念着,“毕竟我现在才只有18岁,谁说不是孩子”。
她的声音很轻很轻,轻地只能她自已一个人听到。
陆嘉树没有仔细去听,反而在摆弄他的手机,推了推鼻梁上的镜片,直到设置好要播放的音乐时,他说:“我们现在来听歌好不好?”
童婳:……
越来越觉得10年后的嘉树哥哥变成了一个温柔似水的男人。
“来,想象一下自已是在蓝天白云,大草坪之中。”
童婳:……
完全想象不出蓝天白云,大草坪。
这时,一阵轻快,优美的小提琴声音响了起来。
《F大调第二浪漫曲》是贝多芬仅有的两首小提琴浪漫曲之一,跌宕起伏的音乐徐徐入耳,行云流水之中处处洋溢着优美绝伦的音律,让怜听音乐的人不自觉地放松了心情。
贝多芬在创作这首F大调第二浪漫曲之前经历了耳聋,失恋,痛苦地让他一度喘不起来,曾经一度写下了遗书想到了自杀,不过好在,他总算挺了过来,所以陆嘉树选择了《F大调第二浪漫曲》作为音乐治疗法的开端,有大部分的因素是为了它背后的含义。
生活不易,可比你更加不容易的人都在努力地活着,你还有什么理由去珍爱自已的生命,这是陆嘉树借着这首《F大调第二浪漫曲》想要对童婳所表达的话,也是他最近为了治疗童婳的抑郁症所想出来的一个办法是音乐治疗法。
音乐治疗法在国外认知度范围内很广泛,据说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音乐治疗法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就是在华国这边目前接受音乐治疗的患者还不是很多。
可能大家都比较倾向于传统治疗,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所以陆嘉树抽空专门研究了一下音乐治疗法,挑选了几首曲子,如果条件许可的话他还想邀请知名的钢琴家淼淼弹奏那些曲子,打算用一个疗程给童婳试试看,希望对她的抑郁症能够有所帮助。
“来,”陆嘉树仔细观察着童话脸上的表情,发现她的情绪相当稳定,于是就拧开了桌子上摆放着依云,递给了童婳,顺便在她的手上放上了一颗白色的药丸,温和地催促:“喝点水,然后吃点药。”
他不是不知道童婳一向排斥吃药,尤其排斥麦普替林这种治疗抑郁症的药。
如果不是易北川在场,童婳每次吃药都需要有人哄,就像一个生病的别扭孩子那样时时刻刻想要得到别人的关心。
“吃药,”童婳看着手掌心的药丸,吃惊地看着陆嘉树问,“嘉树哥哥,我到底生了什么病啊,为什么需要每天吃药挂点滴,噢,你看,我手上还有一条丑陋的伤疤。”
根本不清楚状况的童婳指着左手手腕上的白色绑带抱怨,“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自已的手腕上居然会有这么多伤疤,难不成是我自已想不开自已划开的。”
“哈哈,这玩笑是不是不好笑?”
童婳看着陆嘉树眨眨眼睛,寄希望于他能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信息,可惜的是陆嘉树根本get不到她这个点,反而用那种慈爱的目光看着她,伸出手怜爱地摸了摸她的发顶,一看她手掌中的药丸还在,不免催促:“吃完药,嘉树哥哥带你去外面走走,好吗?”
这一副哄小孩的口气,让童婳听了难免失望了几分,她盯着手上的那颗白色药丸看哪就觉得那里奇怪,抬起头看着眼前的陆嘉树一个字一个字地问:“嘉树哥哥,我能问你一个问题?”
陆嘉树又摸摸她的头,说了一声好。
“嘉树哥哥,那你告诉我,我到底生了什么病,需要你要像一个心理医生那样开导我,”18岁的童婳不像28岁的童婳,问个问题需要铺垫一番然后再转弯抹角地暗示,干脆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噢,对了,补充一点,我从昨天醒来后,发现自已似乎忘记一些事情。”
昨天听说28岁的童婳嫁给易北川,仿佛像是中了九亿少女的运气那样玄幻,可第二天早上一看到嘉树哥哥像个心里医生那样地对待我,顿时感觉不妙,难不成10后的童婳患上了什么心里毛病,o(╥﹏╥)o
-----------《18岁的童婳来到10年后的日常记录》